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1-01文华勇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首诗古诗词

文华勇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华中师大一附中福星学校 湖北孝感 432300)

古诗词一直都是学生必学的知识,学好诗词需要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词。有的学生学习诗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得高分,而不是为了正确理解诗词,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对诗词的认知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着重注意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学生也要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感悟诗词的情感。

一、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

真正学会古诗词需要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但有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并不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只是为了教学古诗词而教学,将一首诗讲完,救人为是完成任务了,这样是不会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我认为,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对于一首诗,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要让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含义,也要思考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带着学生进行赏析,赏析之后,再让学生回看创作背景,并将其结合起来,最后再深入思考这首诗的含义和情感。这样教学诗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的时候,教师在备课阶段提前在网上查阅资料,将这五首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搜集好,然后在课上为学生讲解。拿《登飞来峰》来说,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然后带着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赏析这首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然后让学生回看历史背景,深入思考。

二、学生应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就像做题一样,做题做的很多了,然后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诗词也是这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诗读的多了,背的多了,积累的就多了,对诗的认知和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古人常在诗歌抒发情感,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建功立业的豪迈等。任何一种情感,都能从古诗词中体会。虽然无法亲身体会那么多的情感,但是多读诗歌的学生,能从诗词中丰富内心世界,古诗上自先秦,下至晚清,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学生通过积累背诵诗词,会逐渐了解古诗词的意思、意义。长久积累,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提高[2]。

例如,九年级上册的诗词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以及九年级下册的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教师在讲授之前应该先让学生背会,并会默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抽出十分钟时间,提问学生,抽几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到一张白纸上,写完后,教师检查黑板上的诗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错别字就让学生写十遍,然后将在下面默写的诗收起来,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如果学生有写错的字,就让他写十遍。这样能让学生正确默写诗词。

三、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歌情感

古代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往往是看到一些景色,然后触景生情,或者是诗人经历了一些事情,然后写诗来记录一下,或者是看到国家衰弱,奸臣当道,义愤填膺,然后写诗抒发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奸臣的厌恶。因此,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认真思考,从而准确感悟诗歌情感。教师要要求学生这样做,让学生养成习惯,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例如,讲七年级上册中的《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在讲课前可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做成演示文稿,上课时给学生讲历史背景——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然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历史背景思考这首诗的含义和意境,之后教师进行提问,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学生要注重古诗词的积累,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首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