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探究
2022-01-01朱京奎
朱京奎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山东济南 250300)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能够培养自身的认知能力,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以小组为单位,乐于分享自己的思维成果,通过与不同学生的交流,不断完善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一、将数学学习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引导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化信息为引导,以项目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本中枯燥的计算知识鲜活起来,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所联系,能使学生在计算学习中感受到亲切感,减少对新知识学习的抵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对1到5数字认识这一项目内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些数字,分别是在哪些地方见到的,自己对于这些数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对数字有了初步认知之后,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一张图中有两只小兔子,下一张图中有三只小兔子,引导学生思考,哪一张图片中的兔子最多,两张图片中的兔子加起来一共是有多少只,在进行简单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爱的动物,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将数字计算能力和生活内容相结合,让数学计算生活化简单化。
二、巧用数学教学工具,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基于项目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对新型的教学工具格外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计算教学时可以巧用现有的教学工具,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在学习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书本内容谈论自身对数学计算的看法,分享自己在项目学习中遇到过的有趣的故事,使低年级数学教学氛围更加活泼,让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自信[2]。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内容时,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项目和难点项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探究。在项目探究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比如,为学生播放视频,在视频中出现一个卖气球的小丑叔叔,他一共拿了15个气球,在游玩的过程中卖出去9个,让学生回答现在还剩下几个。教师利用动画短片作为课堂引导,在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算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项目探究中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转变学生角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角色互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当课堂小讲师的身份,充分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自己讲解时应该如何做到条理清楚。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主导课堂学习时间,促使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给老师讲题。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关于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这一知识点,加深了对项目内容的探究,并且在讲解中自我吸收,学会了将数学课本中的计算知识灵活运用。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进行项目探究,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责任重大,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进行项目探究,能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发挥基于项目的学习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开展个性化学习,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从宏观上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顺应当代教育改革的潮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