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2-01-01龚春娇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创造性图形解题

龚春娇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三中 安徽池州 2428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养成多角度思考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因自身年龄及心理特点,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探究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特点,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营造自由愉快、思维活跃、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大胆表达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中,教师可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关于立体几何三视图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立体图形模型、各色颜料及所需美术材料,并鼓励学生猜一猜这些材料的用途。学生会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由此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立体图形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展开探究,随后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后,教师可将准备的立体图形发给学生,让学生为图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再按照所涂的效果来绘制三视图,使学生在创新和探究中掌握知识点。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要寻找新的启动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2]。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分析、质疑,并在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小组围绕教学课题展开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创新探究,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从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其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关于平行四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要求各小组围绕平行四边形的点、线、面展开探究,并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讨:平行四边形能否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是哪两个平面图形?为什么?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对边有何特点?各小组根据教师的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和探讨,尝试利用坐标轴绘制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和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观察两条对边的特点,最后经过讨论与汇总形成本组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三、运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由重知识技能转变为重数学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开放灵活的思维面对数学学习,注重挖掘自身的数学潜能,以加快自身创新思维的生成。

如在图形转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坐标格纸,引导学生在纸上绘制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画上一些平面图形的轮廓,在此基础上,对坐标图上的平面图形进行平移及旋转,并仔细观察,把旋转平移后的图形轮廓重新画到坐标轴上,再将平移及旋转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指出图形所发生的具体变化。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直观地发现知识发展规律,增进其对教材中关于知识点及数学原理描述的深入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采取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及发散思维

(一)通过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徵不断借助割圆术探索出圆周率近似值为3.1416,在世界数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不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并基于想象力的前提下逐步持增加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就无法提出割圆术以及探究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具备创新思维,不断探究多样化的教学,促使学生不断观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总结,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通过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居于主导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经过持续和积累就会产生创造。如在完成有理数运算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学生经过发散思维,能够对“0”的含义有多方面的认知与思考,如C的相反数是0,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0的绝对值是0,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等。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其不断探究出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具备了这种发散思维,将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究新思路,掌握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通过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灵感

在数学学习中,灵感是一种基于长期思考与知识积累而形成的顿悟和对知识的贯通,以及使思考的难题迎刃而解的现象,也是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灵感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源于探究的积累与思考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思维活动中出现的灵感,通过设计教学导问、采用辨析式教学及鼓励学生深度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认知,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灵感及创新性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和探索的过程即是思维创新的过程[4]。如针对用不等号连接有理数一类的问题解答中,大部分学生会采用相同的解题思路,先将几个数变为分母相同的几个分数,这样虽可完成解答,但过程会较为繁琐。为了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教师可启发学生看看坐在自己后面的同学所抄写的题目,正好是分子、分母相互颠倒,再启发学生有什么新的启示,有的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激发,开始转换思路,将所列的有理数转换为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在数学学习中,灵感的激发对学生非常重要,也会使其在思考解答问题时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通过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创新精神源于对传统思维方式、解题思路及学习方法的一种不满足,源于对旧知识的不断反思与质疑,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被激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培养和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敢于突破前人的经验与结论,并大胆独辟蹊径,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易产生错误和认知不清晰的内容设定相关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并积极探究解决思路,在持续深度思考中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二是可以针对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反思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分析、判断、创新的一系列探究中发现不足,并建立新旧体系的联系,使其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五、抓好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创新根基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发现,都是建立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越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双基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创新根基。

一是把控好教学过程。特别要重视数学知识结构从建立、推广应用及发展完善的过程,数学概念、公式及数学法则等形成与提出的过程,对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探究总结的过程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并对探究过程进行有效引导。

二是注意解题方法及思路的概括。通常解题思路迁移的范围会随着概括性提高而增加,在教学中,对于上升到概括的数学案例应做到概念与实际例子的分离,以对概念进行必要概括。在解题方面,除研究题型,更应从解题的思维方法上去研究,对解题思路作必要的概括。

三是把握好教学注意整体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基于整体结构对概念及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应在概念及方法的学习基础上,及时进行复习总结并将其归结为必要的结构,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这对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及强化记忆、提高应用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存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现和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通过学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其薄弱点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题目解答过程中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究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造性图形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设而不求巧解题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用“同样多”解题
分图形
找图形
解题勿忘我
图形变变变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