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
2022-01-01杨瑶贺建舒彦
杨 瑶 贺 建 舒 彦
(1.重庆市九龙坡区共和小学 重庆 400050;2.重庆市九龙坡区彩云湖小学 重庆 400050)
数学运算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撑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的重要基础。在核心素养观指导下,本文总结分析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做”中学,深入理解算理
数学学习是一个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究学习,动手“做”数学,透彻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进而深入理解算理的科学性。例如,教学“9加几”首先让学生做一些10加几的练习,学生能快速准确算出得数,这时设问“为什么这些题能算得又快又准?”学生会说是因为十加几就等于十几。然后出示“5+7+3”这样的题目,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好的算法可以比较快的算出结果。有学生会发现先算凑成10再加,这样计算又快又简单。通过这样两组课前练习的计算与总结,让学生真正参与这一知识生成的过程,在学习后面“9加几”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先凑成10。新知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出充足的动手动脑理解的时间,如教学“9+3”,在10个格子的盒子里已经放了9和牛奶,盒子外面放3盒牛奶,问“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动画演示操作步骤,从外面拿1盒牛奶放入盒子内,装满盒子凑成10,盒外还有2牛奶,计算结果自然是“12”,然而到这个程度,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凑10的方法,操作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要达到目的,必须人人动手,在操作小棒的同时伴随着数学语言的表述:“3可以分成1和2,9和1组成10,10加2等于12。”这里的关键是什么?是凑10。也就是说,当9加几时,既需要从另一个加数中分出一个来与9凑成10。那么当8加几时呢?必然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其目的还是为了凑10,这样才算将算理的理解落到了实处,学生才能很好地掌握与应用算法,为准确快速的计算提供有利的基础准备。
(二)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了扎实的口算能力,才能有效地加快笔算速度,提高各种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时做到让学生明确算理,熟练算法从而达到熟练准确地计算。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听算、口答的形式把口算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练习。
(三)增强学生估算意识,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计算形式,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对学生的推理、分析、计算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计算之前先估算,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是学生计算时一种很好的检查方式。估算并不是乱猜、胡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得出计算结果的范围。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适时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提供估算的情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每次计算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得数大概在什么范围,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可能是多少。”久而久之,让估算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使估算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估算计算能力。
(四)内化计算法则,精简运算过程
数学的性质、法则、定律是运算和推理的依据。课堂上总结出运算法则之后,需要给出学生内化运算法则的时间,训练之初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计算,还必须要求学生叙述计算过程,结合实际题目,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将计算过程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一阶段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法则。在能熟练叙述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逐渐精简自己的语言,将叙述中核心的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样的一个提升就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计算技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审题,规范书写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不着急下手,先细细的读懂题目要求,认真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看清楚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想清楚加减乘除,搞清楚运算顺序再开始计算,做到不错不漏。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要把数字写整齐,写清楚。这样严格要求后计算中的错误就会降低不少。再有,打草稿时也要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草稿纸上的书写同样要整齐规范,看起来清晰,便于算后检查。总之,一定要从细处入手,不放过丝毫,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在点滴积累中不断强化并形成牢固的好习惯。
(二)养成自查、反省的习惯
良好的检查习惯是保证准确计算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一是懒得检查,二是缺乏检查作业的方法。首先,从教师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的课堂用语准确规范,自己有自查的习惯。其次,教会学生基本的检查作业的方法,每次做完作业留给学生检查的时间,记录自己的自查结果。然后,建立自查评价机制,让学生清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自己为什么没有检查出错误,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最后,创建一个沟通交流检查方法的环境,与学生一起分享好的验算检验方法,如算前估一估,算后想一想,算加用减验,算乘用除验等,在不断的强化与练习中让学生形成验算的习惯,让验算成为学生计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数学运算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多样化的计算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计算学习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促进学生计算技能和正确率的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素养。最终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