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1-01张坤
张 坤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吉林吉林 132000)
从素质教育背景出发,思维导图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需求,能够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深厚,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让语文教学得到良好的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让语文阅读教学良好开展。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是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用图形等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做到图文并茂,展现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因此,思维导图能将思维变得形象化,它又被称之为脑图、树状图、概念地图等,是一种图像,是思维的工具以及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1]。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都是让学生简单地勾画自然段,找出文章中心句和段落大意等。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将文章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学习。思维导图的运用能让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突显教学重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涵,使其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阅读逻辑,在思维导图中归纳出阅读的内容。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思考文章内容、解决阅读问题。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阅读问题,在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实现高效阅读。还能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上认真分析文章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地把握语文阅读知识和文章体系。甚至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上,学生的记忆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可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写作来说也有莫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得到提升,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巧用思维导图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的开展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要善于用一些技巧性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创新阅读课堂,丰富教学时手段,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得到完整构建。
例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思维导图的树状图,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阅读去填写答案,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更有动力。学生自主开展课文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将所思所想填写在思维导图中,将蒲公英、豌豆、苍耳妈妈的做法纷纷列举出来,给蒲公英准备降落伞、给苍耳穿上带刺的铠甲、让豌豆荚炸开,由此让课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提高阅读热情。
通过思维导入引入新课,能够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借助思维导图感知课文内容,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填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构造,另一方面是对语文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这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应用思维导图玩转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在这些场所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能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思维导图要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才能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精彩。
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是对赵州桥的介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来深入探索语文课文,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根据阅读的真实情况简述出阅读体验,通过本篇课文的阅读能够了解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等。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及阅读思维都不同,阅读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自主绘制赵州桥思维导图时,很多学生会表现得比较茫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地提醒学生,从赵州桥的影响、外观、概括和构造来进行阐述划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水平,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思维导图玩转语文课堂[2]。
通过主动阅读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开展,学生可以在课后互相讨论和分析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从绘制的图案、填写的内容以及色彩搭配入手,让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加精美,让思维导图的分支更加鲜明,进而提高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丰富,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对赵州桥的认识,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进步。
(三)利用思维导图改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会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思维导图来改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增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故事,自私的巨人不让孩子在花园里玩,结果花园没有了活力,没有了春天,巨人自己也没有了快乐。当他认识到错误后,将孩子们叫回来,春天再次光临花园,巨人也得到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教师要将课堂完全托付给学生,能够在不干涉学生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验收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快速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期间进行小组合作协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让思维导图更加精细、全面。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理清整体的文章思路,对文章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文章的主题有深刻的认识[3]。
教师可以在课下根据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有效改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使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
(四)通过思维导图丰富阅读内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炎武和杜甫的诗句无一不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而来的优秀文章,但有很多课外阅读也十分优秀,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每周开展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一起阅读课外书籍。随着年级的提升,语文课文的篇长逐渐提升。教师要为学生挑选一些优秀的长篇幅的课外书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思维导图的记录,在每周的课外阅读中都及时记录阅读内容,这也是一个良好阅读方式。阅读素材的增多自然就意味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阅读的内容都将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来选择书籍,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可以坐在一起阅读,边阅读边记录思维导图。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开始阅读,拉近师生关系[4]。
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中,主要针对大篇幅的书籍,这是对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一种训练,也是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记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气氛会变得温馨和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学生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实现读写结合,提升自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还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导图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