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2-01-01高宇成
高宇成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中心校初中部 江苏泰州 225700)
初中阶段的语文,对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塑造健康的性格,培养高雅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老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双方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开发智力和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启迪思想和发展智力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就是向人的大脑输入文字的过程,对启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有不可小觑的贡献。人们说话、做事都离不开语文,就像两个人聊天,最起码的一个要会表达,一个要会理解,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想要把其他学科学好,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可以强化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强才能审好题,因此,语文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语文素有“百科之母”之美誉[1]。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引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老师的引导决定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活动的方向。因此,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和需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而设定。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要学,我想学”远比被迫学习的效率高得多。但是,在要学、想学的前提下,学习的方向必须对。因此,老师在每讲一课前要板书这节课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根据大纲去学习。这样不仅抓得住方向,还能找准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先把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这节课需要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而从中学到一些道理。通过多遍阅读课文以后,可以用连贯的语句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能够理清写作思路,并能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懂得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在以后阅读和写作中可以恰当运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这篇文章,可以明白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的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及其夸张,表达效果是什么,包括朗读时的语气和语调,都要拿捏妥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朗读课文解答以上问题,从而解读文章并掌握童话故事的写作手法。而且童话故事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篇安徒生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重不同角色的不同语调,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层次感受人物对比和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体会到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一下自己对本文的感想。
(二)翻转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老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表演和回答,无形中制造了紧张的气氛。不会的学生都在祈祷不要问到自己,会的学生又期望老师点名自己。这就导致会的学生过于自信,不会的学生又过于自卑,两个极端的形成,很不利于健康课堂的发展[2]。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老师借助于翻转课堂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这样课上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而且那些疑难问题就系统性地被解决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习《陋室铭》这一课时,语文老师可以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有个了解,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可以说一下这篇文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把概念写在笔记本上。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并背诵全文。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课上老师可以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正文,讲述作者当时的遭遇以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讲述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可能已经解答,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学习到。这样能激发学生课下认真学习的斗志,让没有学习到的学生查漏补缺,把知识补全。如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铭,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手法,不仅构思新颖,文章的意境通顺豁达,而且每句话都融会贯通,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这一点,没有预习到的学生可以记一下,一个遗漏的知识点被捡起来了。还有,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因此,这个“馨”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统领全篇。所以,利用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下学生自己学,课上把不懂的提出来,或者听老师讲自己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这样就好比把时间拉长了。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利用微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微课的核心就是这个“微”字。微课有四个特点:微小化、特色化、优质化、系列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凭借自身的优点,和时代的需要,被各科老师广泛应用。因为微课可以以视频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在课前需要把视频制作好,课上展示给学生。因此,这个视频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不是形式化的有个视频就可以了,这个视频是以帮助老师教学和简化学生学习为目的,要起到一定的作用。课文中的疑难点,老师可以概括总结出来,通过微课让学生学习记忆。有的文章需要一些视频和图片,便于学生理解,微课做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每想到这个知识点,脑子里就会闪现出这个画面。
例如,讲解《苏州园林》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以上要求,如果只靠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很难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但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去欣赏苏州园林,就是另一番滋味了。不禁感叹苏州园林的美,还要赞叹其庄严。更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智慧。看图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一般。因此,老师可以把苏州园林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图画集,学生通过照片,可以对苏州园林有个外貌上的了解,深化学生对苏州园林景色的感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想而知,苏杭的美景可以和天堂相比。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一定是疑惑,想象不到的,现如今不一样了,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欣赏到苏州园林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情感教育虽然不是智力教育,但是对智力教育有重要作用。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品格,塑造积极阳光的性格[3]。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但在现实教育中,情感教育总是被忽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更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工作。
例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文章,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所写。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这次战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渡江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前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予了全军战士乃至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今天读这篇课文依然令人荡气回肠。这篇课文不失为一篇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文章。老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战争的影片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振奋人心。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如现在的热播剧《理想照耀中国》,里面有好多感人的故事。在讲述这些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找一些课外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备,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每个学生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老师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更加高效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如此,语文老师还要时刻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更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