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同伴诱因研究

2022-01-01邱静娴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小希小伟消极情绪

邱静娴

(昆山市玉山镇北珊湾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300)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外露性和易冲动性,这也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可见,幼儿的消极情绪能否得到回应和指导对幼儿的情绪发展非常重要。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教师经常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应立即做出什么反应,有的教师甚至采取不当的应对方式,将关注点多放在由情绪引起的问题行为上,而忽视了幼儿的内心,但这会加重幼儿的不愉快。

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的回应,不仅是师幼互动的重要方式,更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教师只有正确识别、了解幼儿的情绪,积极采用有效的策略回应幼儿,才能让幼儿信任教师,营造出师幼之间良好的气氛。而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总是带着强烈的情绪,幼儿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会有较大的波动和变化。教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二)消极情绪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的消极情绪有很多种,例如生气、伤心、嫉妒、焦虑等,加上幼儿的情绪具有强烈的外露性,消极情绪一旦出现,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表情和行为,降低幼儿的活动积极性,甚至危害身心健康。故本研究将“幼儿消极情绪”界定为“能带给幼儿不愉快感受使幼儿兴致低落或阻碍幼儿健康成长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变化”[1]。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对昆山市某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研究,观察幼儿的消极情绪及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现状,共搜集到40个明显的同伴因素案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目的取样法与方便取样法,在观察过程中笔者不直接参与幼儿的情绪活动。采取了自然观察法,对教师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整个过程进行白描式记录。

本文也采取了文献法。文献法是支撑笔者研究的一大重要方法。考虑到本研究的课题,笔者对相关的硕博论文、期刊以及书籍进行了检索、分析,试图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找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撑,希望有所创新。

三、幼儿消极情绪发生的同伴因素

3-6岁幼儿的情绪正处于分化阶段,情绪类型单一,且笔者资源和精力有限,故选择了伤心、生气和焦虑三种易于观察的消极情绪进行研究。笔者通过12周的观察,共搜集到了126个幼儿消极情绪的案例,其中伤心有60例、生气有14例、分离焦虑有52例。

笔者对搜集到的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幼儿消极情绪发生的诱因多种多样,宏观上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同伴因素和教师因素。笔者共搜集到72例明显案例,其中同伴因素最多,共有40例,故笔者针对次数最多的同伴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肢体冲突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一些肢体动作,比如幼儿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表达,就会通过一些动作去触碰他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喜爱;而有的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大,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以自我中心为主,很难做到共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

案例:笑笑和小林坐在教室的后排,一排坐三个小朋友,笑笑对小林说:“你挤到我了。”小林不为所动,继续往笑笑的身边靠,笑笑一下子就被挤到地上了。笑笑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老师听到声音走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并命令笑笑不准再哭。笑笑跟老师告了状,老师对小林说不准再挤别人,不然就给你们换座位。

案例中因为小林一直在挤笑笑,导致笑笑摔倒了,产生了伤心的消极情绪。事后笔者询问为什么小林要挤笑笑,小林表示想跟笑笑做好朋友,挤她是因为喜欢她。幼儿年龄小,不会运用社交技能跟同伴交往,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发展中,尚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常常通过一些过激动作引起他人的注意。

(二)言语冲突

幼儿会很在乎其他幼儿或者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自我认知。幼儿语言侵犯指幼儿对同伴的行为或者作品作出否定性的评价。幼儿由于争强好胜或开玩笑、嫉妒等心理,会说出一些类似嘲笑、挖苦性的语言,有的幼儿会无所谓,有的幼儿会用语言侵犯回去,有的幼儿选择告状求助老师[3]。

案例:下午户外活动的时间,老师组织大家玩爬一爬的游戏,小伟爬到了一半的位置时,后面的男孩对他说:“你快点爬啊,其他人都爬过去了。”不停催促他,最后还说:“你怎么爬得这么慢,都怪你。”小伟一下子急了,坐在垫子上伤心地抹眼泪。老师看游戏被打断了,就过来安抚小伟,让他继续爬完。小伟继续爬,但再也没看见过笑脸。

这是一个竞赛类的游戏,每个人的努力都会影响最后的比赛结果,小伟因为爬得慢了一点就被其他小朋友抱怨,小伟变得很伤心,原本开心的游戏也没有了趣味。笔者观察到,小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虽然对方的话可能没有恶意,但也严重伤害到了小伟的自我认知。同伴间的言语冲突发生的次数很少,这可能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但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损坏物品

损坏物品大多是幼儿自己带入幼儿园的私人物品或者是自己制作的作品被其他幼儿损坏而引发的事件。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己的私有物品看得很重要,而损坏他人物品的幼儿可能是恶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案例:晨间游戏时间,阳阳在专心地拼雪花片,不一会儿就拼好了一把魔法棒。他得意地举起来向别人炫耀。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一伸手抓住了他的魔法棒,把魔法棒拆成了两截。阳阳抢过断成两截的雪花片,嘴里不愉快地哼哼,眉头紧皱,生气地用手里的雪花片打小一,一连打了三下。

案例中的阳阳因为自己好不容易做好的魔法棒被小一弄坏了,非常生气。事后笔者询问了小一为什么把阳阳的魔法棒弄坏,他说他只是想拿近了仔细看,不小心弄坏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往往还没想好就先动手了,且控制不了动作幅度,很容易被误会是攻击行为。

(四)争抢玩具

争抢玩具是幼儿之间针对物品或者与物品相关的所有权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具有从众心理,但因物品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导致幼儿互相之间发生争夺[2]。

案例:早上,老师组织孩子们玩玩具,每组可以选一筐玩具。小希他们组选了魔尺,玩得很开心。突然小希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哭声,全班小朋友的注意都转到了他的身上。老师走到小希一组问发生了什么,小希指着对面的女孩说她抢了我的玩具。老师命令那个女孩把玩具还给小希,女孩不情愿地还给了小希,小希拿到玩具后情绪有所收敛。老师对小希说,“你是男孩子,被女孩子抢了玩具抢回来就好了,哭什么?”

笔者询问了女孩,发现是因为小希玩魔尺玩出了很有趣的造型,对面的女孩也想玩,但是魔尺不够了,所以她就抢了小希的魔尺。幼儿园玩具数量有限,幼儿容易争抢玩具,引发冲突。

(五)同伴疏离

同伴疏离是指有些幼儿由于自身气质、性格或其他原因导致同伴不愿意与他做朋友,这类幼儿很可能属于拒绝型或忽略型幼儿,他们往往没有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缺乏良性的同伴互动,容易在交往中产生消极情绪。

案例:教师组织去户外观察秋天的植物,在组织排队时,殷然站在门口不愿意走出门,小声抽涕。老师问他怎么了,他说:“大家都不愿意跟我玩。”老师没有过多反应,叫他不准哭然后去排队,殷然慢吞吞地跟上了队伍。

据笔者了解,殷然在班上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其他小朋友一教就会的东西,殷然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学会,其他小朋友都笑他笨,愿意跟他做朋友的小朋友就更少了。

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同伴引发的消极情绪的次数最多,原因也非常复杂。在幼儿园中,幼儿几乎一直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度过,与同伴一起上课、玩游戏、吃饭等,同伴在幼儿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儿童心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因。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发展不成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必然会产生矛盾、争执,进而产生种种消极情绪,这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增长社会经验和对规则的认知[3]。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多鼓励良好的社交行为,及时制止恶性的暴力事件发生,正确合理地疏导幼儿的消极情绪,引导幼儿掌握友好的交往技能。可通过讲述情感教育类的绘本故事引发幼儿共情,组织合作类的竞赛游戏,加强幼儿之间的纽带,增加幼儿交往交流的机会。在园外鼓励家长带幼儿多去社区走走看看,提供交往的场所和时间,引导幼儿多与同龄人交往,帮助他们更好地社会化。

猜你喜欢

小希小伟消极情绪
小溪流的比赛
静心
测试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小夫妻日常
一个劳动委员的心声
小希的跳高游戏
小希的贴纸游戏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