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疫情下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2-01-01刘欣宜
刘欣宜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2020年,为了避免疫情扩散,各高校延期开学。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靠种类不同的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2]。
一、高校线上教学的困境
(一)教师对教学平台使用不熟练
受到疫情影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都转向了线上网络教学,需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在日常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与之不同的是,这次要进行长时间的线上教学。防控期间,教师都是初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因网络技术能力不足面临各种信息技术难题,如无法解决在线平台崩溃或卡顿、网络不畅、教学平台功能不熟悉或操作不熟练、不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等等,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耽搁了课程进程,同时影响授课听课情绪,致使线上教学效率低下。老师大部分教师需要从零开始摸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去适应线上课堂的引导和管理,要经过长久的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3]。
(二)师生互动形式受限
线上教学往往局限于网络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隔着屏幕,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是通过弹幕、连麦等方式进行,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形式呈现,加上网络的延迟,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教师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反应和表情,不能全方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导致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教学进度。而线上教学偏重于专业知识讲授,情感传递和价值观引领不足。很多教师往往照读PPT,课堂上的提问率大大降低。“停课不停学”中的“学”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在具体授课中,师生却更为偏重于专业知识学习,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引领等方面做得不够,这更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面对面互动[4]。
(三)课堂管控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缺乏线上教学技能,尤其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手段不能用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教师不再同线下授课一样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监管,这就出现了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只是打开电脑,签到后再保持视频播放,而学习主体却心不在焉的敷衍了事的现象。小班教学,教师还能让学生开启摄像模式来作为课堂的监管方式之一,但在大学的课堂中,许多课程都是几个班级一起上课。几百个学生在平时的线下教学中,课堂纪律就很难保持,在网络课堂中,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二、构建有效线上课堂的策略
(一)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技能培训,改善线上教学条件
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学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更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技能,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较少。为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培训课程,多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可以优化相应的线上教学条件,强化线上线下的监管能力,在选用教学平台时,要发展成熟,功能齐全的线上平台,强化师生对软件的运用训练,在疫情暂稳后,也要利用好相应的线上教学技能[5]。
(二)鼓励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雨课堂、慕课等是目前在高校混合式教学中使用较多的工具。教学工具能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线上教学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大数据的时代,新颖的网络教学层出不穷,这也在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将知识传授与自主实践相结合,把课堂实践和渴望学生创新相结合,时间充裕的条件下,更多的开放自主探究、学生汇报等。教师需要精确把握学生诉求,同时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三)多方面加强师生交流,注重课堂课后反馈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增加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频率与深度,教师可以将带有习题、语音、视频、动画的课前预习课件发给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进行点名、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在线测试等教学活动,覆盖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重新定义教学的考评指标和方式,如签到率、课堂练习积分、课上发言率等。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