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产品运用于小学生学习的研究
2022-01-01陈穗芳
陈穗芳
(江门市江华小学 广东江门 529000)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古时候所说“千里眼”“顺风耳”之类传说中的事情,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平常的视频、电话,人人都可以使用。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人们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地与人沟通,各项工作也更加便利。数字化的新社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产品也逐渐进入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辅助学习,用得不好还会起到反作用,本文主要学习讨论电子产品对小学生学习的正负影响。
一、电子产品在小学生学习中的优势
(一)电子产品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
在传统课堂上,小学生往往通过教师授课、阅读课外书籍来获取知识,而随着电子产品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能轻松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经调查得出,90%的小学生家庭中都有手机等电子产品,70%以上的小学生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得新知识,64%的小学生表示对电子产品“无师自通”[1]。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随身配备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除娱乐功能之外,还被学生视为学习工具。学习上的难题,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开拓思维。老师布置作业的模式不再单一了,可以布置电子作业,不再局限于纸张。电子产品的推广应用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使得可接触学习的知识变得多元起来。
(二)电子产品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产品如学习机具有随时随地教学、碎片化教学的特点,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的零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可以在起床后、等车时、睡觉前进行十分钟或半小时的碎片化学习,既不影响学习积极性,也能充分利用时间。
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等电子产品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授课效率。在笔者教学的两个班级中,一个班除了书面作业之外,还增加了每天5分钟的电子作业,如选择判断题,或者小视频演示;另一个班则进行常规教学只布置书面作业。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事实证明了增加电子作业的班平均分提高了2分,而且这些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电子产品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件贯穿人一生的事情,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老师、家长管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此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正好可以利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培养学习的自主性[2]。电子产品依托于互联网,承载着数量繁多的知识,小学生想要从其中获取学习资源,必然要进行筛选和过滤,这一行为便是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转折点[3]。通过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具有的快速、便捷特点,使小学生更青睐将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二、电子产品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弊端。
(一)电子产品容易局限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许多小学生都将电子产品当做抄袭工具,他们往往照搬参考答案而不进行自主思考,复制粘贴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学习,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将文字、公式等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再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如果仅将作业答案从互联网上搬到作业本上,全无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会得到任何学习提升,反而会限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电子产品不该成为小学生的偷懒工具,一旦学生习惯了从电子产品上找到解题答案,独立思考能力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便是通过电子产品获取答案,完全跳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处理问题方面将变得狭隘单一,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电子产品可能让小学生产生过度依赖心理
与国外不同,我国的大多数网络资料都是对大众开放的,百度、Google、360等搜索引擎资料中有大量数学习题及答案,就算是小学生也能轻易搜索出来。他们可以轻松抄袭到作业答案,根本不需要动手动脑去思考、实践,然后留出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玩游戏。家长一旦没有正确指导电子产品的用法,小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观念上的偏差,久而久之,会丧失完成课业的兴趣和能力,更加依赖于运用电子产品,方便快捷地“解决作业”,并沉溺于电子游戏,形成恶性循环。绝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认为,学生极易对电子产品产生过度依赖心理,引发厌学现象。
三、电子产业使用背景下小学生创新学习策略
(一)完善小学生学习方式
对比多项研究可以看出,小学生群体并非完全不会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加工,只是在技巧能力方面尚不常熟,往往事倍功半。在数学学习上,有探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小学生应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效结合,再配合电子产品的辅助,使学习和能力都得到长足发展。除此之外,数字化时代的小学教育还要求学生做到相互合作交流。在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时如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还需要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发现好的学习软件也可以将之分享给小伙伴。
(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孩子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比孩子在校时间要长,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比老师要大,父母既要认识到电子产品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导向作用,也要避免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与孩子和谐相处,教导孩子们接受新事物以及如何避免新事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身为教学的主导者,应顺应新课改要求,提高对电子产品教学的认识。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媒体教学理念,将电子产品普及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看待电子产品,将之视为学习工具,把控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