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研究现状

2022-01-01吴海燕

护理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归因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

吴海燕,徐 勇

1.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社会功能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2]。有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可能作为神经认知和社会功能间重要的中介因素,与社会功能紧密联系[3],社会认知障碍是社会功能损害的有效预测因子[4]。因此,研究者将社会认知领域作为潜在治疗目标,以期矫正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的特定社会认知缺陷,改善社会功能,实现临床、心理、社会多维概念上的“康复”,切实提升病人生活质量[4]。现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障碍干预训练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社会认知障碍干预概述

1.1 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支持个体对他人意图、倾向和行为进行感知、诠释和回应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5]。社会认知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广,长期以来,领域内研究存在理论基础不同、标准不一、异质性强[6]、维度间具有重叠性[7]等特点。社会认知测量评估研究就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核心维度达成共识,包括情绪加工、心理理论、归因风格和社会知觉[8]。

1.2 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的发展 最初,社会认知障碍干预是在已有心理治疗中融入社会认知因素,形成多成分的干预体系。虽然这些干预训练显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相关社会认知维度的提升,但与神经认知和社会技能等干预训练混杂在一起,无法确定社会认知障碍干预训练的效应[9]。研究者开始探索,社会认知障碍干预训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10]。随后,聚焦于社会认知单一维度的概念验证性干预成功实施,证明了社会认知的可塑性[11],也为之后进行社会认知多维度的综合干预训练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综合性社会认知障碍干预训练不再拘泥于单一维度,拓展范围,全面综合提升社会认知领域多维度能力,并强化相关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泛化。

1.3 社会认知各维度与社会功能的交互关系 社会功能是个体能够承担相应社会角色、完成相应社会任务的能力和由此带来的满足感。个体的社会功能可以通过工作或学业、人际关系和自我照料3 个维度来描述[12]。研究显示,社会功能成为评价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13]。Couture 等[14]提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功能的概念模型,诠释了其中的交互关系,并通过精神分裂症病人对于“同事路过没有打招呼”的反应进行解释说明。首先,由于情绪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受损,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同事的表情及情绪状态产生误解,得出错误结论(同事在生气)。接着,由于心理理论方面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病人很难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无法矫正自身的归因偏差而造成错误归因(同事在对我生气)。最后,上述情况引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消极感受与不良情绪,导致他采取不恰当的社会行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工作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技能损伤、生活满意度差等不良的社会功能。因此,社会认知障碍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涉及其生活的众多方面。

2 社会认知障碍干预分类

社会认知障碍干预分为广泛干预、目标干预和全面干预[15]。

2.1 广泛干预 广泛干预是在已有的众多的心理治疗中加入社会认知成分[10],如融于认知矫正、社交技巧训练和社会认知技能构建等治疗中[14]。广泛干预治疗时长差异大,从几次到上百次不等。治疗设置通常以基本的认知训练为基础,配合辅助训练对习得技能进行泛化[16]。综合心理治疗[17]和认知增强治疗[18]是最先发展、颇具影响力的广泛干预代表。

2.2 目标干预 目标干预明确针对社会认知单一核心维度,排除其他干预成分[7]。其中,发展最早且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当属情绪加工,尤其是面部情绪识别[11],如注意塑造[19]、微表情训练[20]、情绪识别训练[21]。其次是心理理论维度,如心理理论干预[22]。社会知觉和归因风格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融合于全面干预中[23]。目标干预中包括简短的概念验证性研究,也有治疗设置较为复杂的干预训练研究。

2.3 全面干预 全面干预突破社会认知单一核心维度的范围,拓展至社会认知多个核心维度[9]。相较于目标干预,全面干预治疗时间更长,通常会呈现一系列社会交互场景的视听材料,以交互小组训练形式进行;治疗设置更加全面、系统,配合强化训练,实现技能泛化,更好地提升病人的社会认知,改善社会功能[24]。社会认知交互训练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全面干预之一[22-24],针对病人情绪识别、心理理论和归因风格3 个核心维度进行干预训练,主要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情绪识别,通过计算机辅助程序提升情绪觉察力;第二阶段进行情境识别、归因风格和心理理论训练;最后阶段将前两个阶段所学进行整合,用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问题[25]。因此,全面干预具有多维、全面、对功能结局更具影响力的特点[9]。

3 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的应用效果

3.1 改善社会认知功能 Kurtz 等[26]运用Meta 分析对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疗效进行评价,共纳入19 项研究,包含692 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结果显示,社会认知障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面部情绪识别与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Kurtz 等[24]聚焦全面干预,对16 项研究、7 种全面干预模型进行回顾与效应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面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各领域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情绪识别训练作为针对情绪加工维度的目标干预,除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绪加工维度有所改善外,还对非目标维度具有持久的改善效果[21]。

3.2 改善症状 王永平等[27]将60 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干预结束1 个月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社会认知交互训练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元认知训练是聚焦于归因风格的一项社会认知障碍目标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妄想症状与阳性症状具有统计学意义[28]。

3.3 改善社会功能 Gordon 等[29]研究发现,接受社会认知交互干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生活质量、社交技巧、生活技能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王永平等[27]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后,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病人。

4 小结与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管理精神症状,还要提升病人的职业、教育、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和独立活动各个方面的能力,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4]。社会认知障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疾病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继续探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干预是否可以融入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相关内容,给病人、家属带来更多益处。

猜你喜欢

归因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