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探索——以紫色蒲公英公益服务团队项目进社区为例
2022-01-01天津商业大学安杨
天津商业大学 安杨
2019年,党中央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补充,大学生将志愿服务延展至社区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力进而达到知行合一。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是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参与主体,以社区作为服务地点,以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社区志愿服务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民间性的。
但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时,由于各方面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往往持续性不强、内容不深、创新性不够、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缺点。大学生群体在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之初时会有好奇、急于提高自我认知的激情,但逐渐随着志愿服务开展,现实与想象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自我满足感达不到预想的收获时,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开始消退,对志愿服务逐渐失去动力。大学生由于激情加入志愿服务是,往往对志愿服务宗旨意识认识不足,以至服务过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的志愿服务模式多数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从社区需求出发,甚至会给社区工作者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社区服务建设,践行志愿服务精神,2013年起天津商业大学紫色蒲公英公益服务团队开始与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团工委合作,同年成立“情暖蒲公英,爱织七彩梦”项目,团队志愿者们平时会去常州道东惠东瑞社区定期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课业辅导、开展专题知识小课堂等,每个寒暑假也会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冬夏令营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下为他们科普生活知识,锻炼能力,带他们了解课本外的世界,冬夏令营中,团队荣幸的获得了由天津市河东区团工委颁发的贡献证书,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课业辅导是自项目建立以来最初的一种活动形式,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缺少家人对学业的关心和辅导,大量闲暇时间无人陪伴的情况,团队的志愿者每两周去社区给他们进行课业辅导,社区为团队的活动提供场所并联络社区外来务工子女。同时,不只是每周的线下活动,还有线上的微信群给小朋友们进行随问随答。团队的专题知识小课堂活动在课业辅导之余,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尽量减小他们与当地孩子的差距。以往团队举办过的小课堂活动主要有:音标小课堂、丝绸之路小课堂、盲道小课堂等。通过热场小游戏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紧接着介绍关于主题的主要知识、设置小游戏让小朋友们加深对此主题知识的理解与实践。
冬夏令营活动也是项目一直坚持做的一个种活动形式,团队通常会在孩子刚刚结束一学期的学习后举办,选择一个适合他们的活动主题。在冬夏令营活动中团队提供志愿者和活动的策划方案、一些在能力范围内(在乘坐地铁或者公交时可以携带的)的物料,社区配合团队提供场地、必要的媒体设备以及联系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子女。通过举办冬夏令营可以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在经过繁忙的、紧张的学习后放松自己,认识一些新朋友,还能在其中学到一些知识丰富自己。
除了在常州道的志愿服务外,在2016年11月15日,团队有幸受邀参加由河东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的天津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对接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活动,团队全程参观日间照料站,最终,团队对接向阳楼街道晨阳里社区日间照料站,并签署相关协议。团队将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并全力协助日间照料站的负责人开展相关工作,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资源优势,结合实际需求,给照料站的智力及精神障碍者的生活增添别样的色彩,同时志愿者协会要做好服务记录和评价反馈工作,由区残联适时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教育培训。
合作开展以来,团队成立了“阳光常驻,爱无障碍”项目,除了和晨阳里社区合作外,也将项目扩展到月华里社区,志愿者与社区的智力障碍者朋友们一起做手工、种盆栽、排练合唱,并帮他们将做好的串珠工艺品进行校园义卖,协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收,向世界证明,每个生命都有怒放的权力,同时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项目、志愿者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项目开展中,团队大胆进行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一方面与受助者进行传统形式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像种盆栽、联谊活动及外出游玩等,丰富智力障碍者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乐趣,也增进了志愿者与他们的友谊。另一方面开展义卖活动,将受助者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以义卖的方式进行出售,并将所获收入全部捐献给受助者,义卖收入以有两千余元,让他们在手工活动获得欢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团队的志愿服务活动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贯彻本团队的志愿服务理念,履行作为共青团员的义务,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社区受助者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对社区受助者的帮助,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团队的服务宗旨:以务实为基准,鼓励团队志愿者脚踏实地,切实帮扶受助群体;做符合大学生身份的公益,争取创新;志愿者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公益素养,达到受助者与大学生双赢的结果,为社区、为受助者提供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志愿服务。
在团队和晨阳里社区志愿服务签约仪式上,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同志曾指导团队,高校青年志愿者要积极参与助残行动、奉献青年爱心、服务社会需求。几年来,团队一直铭记领导的话,培育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关爱,汇集团队社会资源、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活力、扩大社会志愿服务参与,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全方位育人,同时也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需求与个性,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社团与社区联系,策划方案,招募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过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提前适应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角色,为大学生志愿者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政府或社会主导的社区志愿活动中,学生志愿者将开展志愿活动出谋划策、构想方案、推动组织活动顺利开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践经验,而且还能锻炼组织、管理、沟通与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素质,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全面成长成才。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不但可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道德水平,培养其的综合能力素质,还可以有益于弥补社区工作者不足以及工作方法落后的缺陷,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度,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因此,无论是对学生和学校而言还是对社区和社会而言,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大青年志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习总书记强调,团队只有迈稳步子、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到基层各个岗位上去务实、苦干,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激励青年志愿者到基层去奉献自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