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党建工作
2022-01-01扬州大学徐亚萍
扬州大学 徐亚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召唤新青年,广大高校青年多活跃于互联网中。我国是一个物联网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信息化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而“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场所,具有人才培养、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等多重功能。高校党建的成效如何,是观测党的建设整体质量的重要尺度,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重要因素。”[1]充分认知这一变化发展趋势,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使党建工作保持与时俱进,主动地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趋势,主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维护好党的一切工作,迎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新媒体高校党建的优势
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为依托的新型媒体。新媒体的运用模式继承并创新了传统媒体模式,紧随科技的发展,其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要求,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并且习惯用网络媒体方式学习、接受新事务,教师授课方式也较传统有所改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由于不能现场直接授课,改成网络线上直播平台授课以及考核管理,所以新媒体方式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青睐,使之教育展开工作更为便捷,这一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实践有很大的意义。
(一)提高效率
作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党建工作中信息传播的流畅性,让学生和教师更加及时快捷地浏览各种党建信息知识,还能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进行资源整合,这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成本并加快了信息传播时间。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官方网站等新媒体渠道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相比较于传统的现场会议及书面表达方式,其扩大了工作影响的范围,加强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及时效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增强交互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党建互交性有所增强。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分界限明显,但在新媒体网络时代,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被打破,参与者既是受众者,也是传播者,主体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新媒体不仅突出了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还提高了学生党员投身到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地将学生党员教育融入实践生活中,鼓励基层党员建言献策,推动党建工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高效决策。新媒体没有高度的针对性,其辐射范围非常广泛,学生们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更加的自由和广泛,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特点满足了高校师生的许多需求,也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打下了基础。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复杂,思潮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来源广泛且复杂多样,高校党建工作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干扰着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学生党员在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数据时,难以正确辨别对错,甚至有时候缺乏对一手信息的常识性、客观判断,导致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滥,如果把这些不良思想带到党组织中,会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思潮还会动摇高校党组织的权威性,降低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新媒体网络下,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者的身份常常不可辨别,不利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既要保护反馈者的隐私,又要使网络风气回归正道。
(二)缺乏创新,宣传方式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在党建过程中容易出现宣传方式、宣传内容滞后的现象。无法保证党建工作的效率,难以满足当前师生良好的互动,同时也不能确保党建宣传方式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对长远的发展和进步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党建工作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高校党建工作是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旗帜和标杆,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突出时代性和传承性。但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宣传仍然主要是公众号和网站,学生的党建机制能力发挥得不够明显,停留在传统的官网。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党建工作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和线下的活动关注度逐渐减少。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党建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在不断发展的网络新形式下,管理难度升级。新媒体是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领域,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主动融入新媒体的发展大潮之中,运用新媒体融合高校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仍然不健全,有待完善。一方面在高校党建管理工作中,尚未建立系统化、数据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未有合理长期规划,对未来网络发展势态没有预期把握。
三、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高校党建的工作人员都兼顾着党建工作和自身的职业岗位,平时也是比较忙碌的,所以更加需要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去处理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更好地进行。第一,建立数据化的管理方式,形成党建工作新生态。打造具有规范的数据化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对党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设置多板块模式,例如党员活动、党员学习、思想汇报等板块,获取每一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精细化跟踪管理,最终形成高校党建工作的良性循环。第二,规划高校党建新媒体长期总体工作,加强有效管理。总体规划发展为整个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支持,在新媒体方面,党建工作规划比较晚,管理上存在规划不合理问题,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媒体工作制度,细分党建工作的责任,按照党建工作目标,制定不同的党建工作计划,明确近、中、远期目标,同时要重视学生党员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
(二)创新新媒体平台
为了开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青年学生思想认同”[2],就必须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丰富互联网文化作品,创新多种平台途径和多元化内容。首先,加强创新,从多个平台途径入手,开辟高校党建新媒体新平台。全面推进校园媒体传播建设创新,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小程序、电子邮箱等大家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为主要工作推进平台,“旧曲新唱”,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其次,创新新媒体平台内容新范式,丰富内容多元化。内容是新媒体发挥作用的关键,尤其在信息流行周期较短的新媒体时代,内容创新是重点,需要长期的持续搭建及精耕细作,党建工作只有把内容做好了,才有可能让党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运用新媒体及时性的特性,随时传递党建新工作、新政策。利用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支部社交群,建立具有鲜明红色教育特色的线上教育,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内容的表现形式也要加强创新,将党建知识、党建榜样、党建活动转化为生动的内容作品,以此加强线上党建教育工作力度。这既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展开,还能增强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加强党建监管
新媒体平台建立之后的监管尤为重要,推进新媒体下的党建工作必须加强监管工作,提高网络警惕。其一,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监督小组——一支有着党建理论科学素养,同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型党建工作队伍。该小组可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党员的侵蚀,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例如对于网络发布的信息数据要经过小组审核以后,确定没有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和数据才能发布。其二,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党,党的建设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来发挥其先进性,跨越网络虚拟空间抵达现实彼岸。这不仅利于高校师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利于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其三,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和自我反思,打造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服务学生自我成长,加强党员自我管理。在学生日常教育中,加强学生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形成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党群的制度意识。
(四)提高党员自身素质
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新媒体素养,培养学生党员新媒体意识。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不断进行教育探索的实践之路。其一,培育新媒体时代新人。高校不仅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具备新媒体能力的基层学生党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其对新媒体的驾驭和把控能力,整合资源,扩大视野,传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其二,增强学生党员的学习效果,扩宽学习面。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党员提供时事新闻、党课主要内容、其他高校视频课等,在学习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党员及时反馈其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其三,全方位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党的建设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们的“四个自信”。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掌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高校党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树立模范先进党员,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不断巩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追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之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