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边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创新性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2022-01-0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湘玥

区域治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义倡议学者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湘玥

2020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时提到,中欧要做到“4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中欧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对话和协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1]中国对多边外交的推崇,尤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为典型。为了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反映的新时代中国多边外交创新点,首先需通过对比中西方学者的不同观点,明确多边主义的定义。

一、多边主义的含义界定

关于多边主义的具体定义,学界至今没有形成使各方都能接受的统一说法。中西方学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多边主义的定义各抒己见。

(一)西方学者眼中的多边主义

西方学者更多地将多边主义理解为一种制度。约翰·鲁杰(JohnRugger)认为:“多边主义是指根据普遍的行为原则,能够协调三个或更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制度形式。”[2]基欧汉(Keohane)认为,多边主义是“通过特别的安排或者制度在三个或者更多国家之间协调国家政策的实践”。[3]卡罗琳·布沙尔认为,“披着21世纪外衣的现代多边主义”可以理解为“三个或者更多的行为体进行自愿的和(基本是)制度化的国际合作,并得到规范和原则的管理,而规则(大体上)同等地适用于所有国家”。[4]

(二)中国学者眼中的多边主义

中国学者更多地强调多边主义的发生场所。多边外交是多边主义的具体表现。李宝俊认为:“多边外交是指数个行为主体通过建立的国际组织、缔结的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5]郑启荣认为:“多边外交一般是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6]

此外,中国学者更多地强调多边主义的实用性,并把多边主义作为一种战略进行理解。秦亚青认为:“多边主义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行为取向,即从个体国家的角度考虑它的对外行为方式……这种意义上的多边主义,强调的是把多边主义作为国家的一种外交战略。”[7]庞中英认为:“中国通过多边主义可以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新亚洲战略,在亚洲地区真正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8]

通过对中西方学者关于多边主义的看法的对比不难发现,西方学者比较注重多边主义的制度保障,倾向于在制度框架下理解多边主义,对多边主义进行阐述时往往离不开“制度”“准则”“秩序”等词语。这是因为西方学者在对多边主义含义的界定中,隐含着利用多边外交为其国家的服务的意图。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制度往往由实力强劲国家主导和制定。把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就需要其他参与国的认同和遵循,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会受到制度的约束,要在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作出让步,这对制定制度的西方国家而言是有利的。

而中国学者比较注重多边主义的实际用途,更多地从战略选择的角度理解多边主义,并对多边主义的发生场所进行了丰富的阐释。今天的世界依旧是以西方的价值、规则、规范和制度为一定的基础[9]。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是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的有效载体,只有给予多边主义更多的展示平台,才能够创造更多实现共赢的机会,从而维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笔者初步得出关于多边主义的定义。多边主义是多个国家(三个及以上)围绕共同目的,在普遍遵循国际秩序的条件下通过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等外交场所进行平等合作的一种外交行为。

二、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态度

进入21世纪,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多边制度的建设,在2005年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把多边外交从战略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此外,中国在这一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组织六方会谈,创建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机制。这些都彰显出中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多边外交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新时代以来,中国多边外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展开了一系列多边外交举措: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主办G20峰会等。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性

(一)“一带一路”更加强调整体观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10]新时代之后,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创造性地提出要在双边甚至多边联动的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原则。“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基础上的创新,旨在发挥沿线各国的优势互补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它看到了世界各国之间无法割裂的联系,明确地以全人类为立足点,将世界各国看作一个整体,让各国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种战略虽然由中国提出及号召,但不具有排他性,而是提倡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且不对参与国设置门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是,“一带一路”的整体性并不是通过设置严格统一的参与规则来体现的,而是以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目标来彰显。只要参与国愿意以和平友好的态度加入,围绕共同的长远目标,那么所有参与国就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应该放下思想层次上的分歧共同商议、共同受益,展开各领域的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1]。

(二)“一带一路”下的多边外交态度更加主动

新时代中国主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倡议筹建亚投行,逐步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在国际经贸领域内常以垄断的方式控制各金融机构,以实现本国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充满不平等的因素。而“一带一路”倡议具备平等、开放、共赢等特点,比如中国通过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公共产品,可促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合作体系,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不断发挥建设性作用,更加积极进取、特色鲜明。通过“一带一路”串联起多个国家,让多国在“一带一路”创造的合作机制中友好对话,最终达成合作,也有助于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动地位和影响力。

(三)“一带一路”下的多边外交形式更加新颖

回溯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可知,新时代以前的中国多边外交形式主要局限于贸易往来、国事访问等。而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多边外交形式更加多样新颖。首先在领域上,中国计划通过“一带一路”,在政策、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五个领域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12]接着在拓宽领域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更新了多边外交形式。例如由“一带一路”延伸出的多边合作机制有上海合作组织(SC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论坛有博鳌亚洲论坛、欧亚经济论坛等,展会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甚至还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文化交流活动。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为中国和世界展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体现了多边外交的独特价值。正如前文所述,多边主义是三个及以上的国家在国际场合中平等合作的外交行为。西方学者应该突破传统价值观念的局限,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多边主义;西方国家应该改变传统外交战略,以更开放的心态通过“一带一路”与中国共同参与世界治理,促进世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在外交观念、外交态度和外交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出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倡导和积极践行。多边外交是中国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和强大推手,中国只有在国际社会中继续坚持“一带一路”多边外交倡议,将多边主义推向新高度,才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创造新机遇。

猜你喜欢

主义倡议学者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新写意主义
Happy Afternoon Tea
近光灯主义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