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路径研究*——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
2022-01-01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张同锋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 张同锋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总要求。“三全育人”新理念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育人新视角和新方案。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特别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校史校情、学科专业,在权威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讲解灌输的同时,贴近学生感受需求和实际生活,整合资源、设计载体,开展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参与,在知行修为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新精神、道德追求、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理解认同和“自育”,正三观、树理想。
二、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概况
“三全育人”聚焦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中心在“育”,重心在“全”。教育部自2018年共进行了全国2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三全育人”全国各省综合改革试点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进行培育建设。在学校和院系层面,综合改革要求构建中观和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工作主要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办学治校的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操作性强的育人机制和育人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天津美术学院“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实践
天津美术学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形成各院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高质量推进落实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综合改革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立足校情院情,坚持问题导向,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短板弱项,通过“三全育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突出育人实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围绕“十大育人”体系与专业美育相结合,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整合育人资源、拓展育人渠道,达到师生之间、专业之间、教育教学之间、产学研之间的融通育人,以高质量的美育视觉表达、用工匠精神和文艺的力量传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和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一)狠抓课程思政,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传统美德、处事规范和审美哲理。大力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实现价值引领,用艺术创作上好人生大课。专业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爱家、勤学苦练、热爱劳动、尊师孝亲、遵规守纪等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将专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课程场域,举办课程交流展,引导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调研、实践转化,用艺术创作活化表达,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专业精神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打造品牌项目,依托仪式教育培植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即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打造“新生起航”系列主题适应性教育品牌项目,搭建“初心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设计创作品牌项目,成立由党员、积极分子、学生会骨干组成的大学生“彩虹志愿服务队”,建设包括“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主题升国旗仪式”等品牌项目,组织“校史中的家国情怀”主题考察创作项目、“天津六百年奋斗与辉煌”主题讲坛、“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系列主题宣讲项目,持续推进“尚艺讲堂”一院一品思政品牌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传统文化大讲堂、悦享读书计划、天美朗读者等一系列充满人文情怀和爱国热情的品牌项目,以“爱校荣校”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和传承天美深厚的传统“艺术文脉”和“红色基因”,使在校学生在参与各类仪式性活动中明校史、知使命,形成天美人的角色认同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三)依托实践平台,强化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进行研习创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重点实践平台,将社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文化精品项目跨学科专业、与校内外资源协同创建、培育。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平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转换,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依托“艺术实践行”“美美与共社区美育公益”平台,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民间、革命老区、特殊群体进行文化考察和社会“素描”,开展文化保护、革命文化宣讲和艺术支教。依托学校“崇德艺展”育人实践平台,开展创作活动展、平面设计大展等。依托学校“天津市众创空间文创协同培育中心”平台,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立足传统文化、深耕社会现实,开展创新创业育人实践,培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同时,积极引进行业文化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努力使大学生在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和品德情怀。
(四)拓展实践渠道,突出为人民创作的使命意识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文艺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要培育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要不断拓展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渠道。在全民抗疫大背景下,组织开展“津彩”战“疫”抗击疫情主题宣传画创作活动,为英雄造像、为疫情防控提供文艺支援。组织天津美术学院“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海报征集活动,用海报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组织天津市高校“树清风尚清廉”主题招贴征集活动、天津市“厉行节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体平面设计大展,倡导美好社会公德。组织完成了天津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精品项目、杨柳青非遗活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市实践行项目,承办了2020天津市大中小学生“弘扬抗议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公益广告大赛平面类大赛。结合艺术实践形成“我的家乡”主题速写展、“寻找身边的生活”主题速写展、“家乡的云”主题绘画展美育品牌,培养学生设计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社会民生的意识和能力,彰显了天美的教学和学术担当以及师生为人民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紧跟时代步伐,占领网络传播育人阵地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网络育人是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之举。整合网络信息部门、宣传部门和学工部门的技术、资源,依托校、院两级团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体系和良好氛围,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运营和内容品质的提升,提升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畅通的优质网络资源遴选引入、艺术创作线上展、特色思政课程分享,为团员青年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征集等形式提供丰富的正面舆论供给,发挥好网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观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和网络内容建设,着力开发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德育资源,构建各类正能量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注重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管控。发挥各级团委和辅导员队伍职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