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1-01陈安友
陈安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二塘初级中学 广西桂林 541000)
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内容。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是流传了千年的名句名篇,即使古诗文历经千年历史的洗礼,也依然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背诵古诗文,有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增加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教师考查学生古诗文掌握情况的方式主要有记忆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和归类型默写。而学生在故事文的默写中做容易出现张冠李戴、错字漏字、语序错误等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背诵不准确,应用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古诗文的接触较少,更加难以掌握古诗文的理解。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改善农村学生背诵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农村初中古诗文默写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记忆不准确,张冠李戴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没有理解古诗文的大致翻译,没有掌握其中心思想和内涵,导致学生在背诵时方法不恰当,死记硬背,使学生的背诵过程很困难。虽然刚学时可以背诵,但时间长后会导致记忆模糊,考试时不能准确书写,影响学生成绩。例如,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中表现作者登得高看得远的句子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经常被学生写成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被多音字混淆,写错别字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时很容易把一些多音字记混,或者一些冷僻字写错。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将“郎”错写为“朗”;周敦颐《爱莲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错写为“莲”。还有谐音误用,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缘”误写为“只原”。
(三)添字漏字
由于学生对古诗文背诵不够牢固,在考试时有容易心理紧张,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出现多字或者漏字的现象[1]。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许多学生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后误加了“矣”字,而导致错误。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学生经常把“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者”字漏写。
(四)习惯性语序混乱
一些学生会因为背诵时看得过快,不够仔细,把诗句中的语序搞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导致默写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例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学生把“两情若是久长时”的“久长”写成“长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人生自古谁无死”错写成“自古人生谁无死”。这些都是习惯性语序造成背诵不准确的结果。
二、提高农村初中古诗文默写质量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提高学生古诗文背诵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背诵动力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古诗文变得鲜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介绍作者的历史背景,或者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等等。
例如,《木兰诗》讲述了一位叫花木兰的女子,为了家中年迈的父亲,女扮男装上战场。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花木兰毫不畏惧、英勇善战,甚至建立功勋。在战争结束后,她不求钱财官职,只愿回家团聚的故事。教师结合古诗文,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文章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拉开帷幕,引出了“木兰当户织”却又停机叹息,原来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家中也没有长男,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写出了花木兰出征准备的紧迫,给人一种紧张的氛围。第四段则写花木兰结束战争后还朝辞官,天子赐予花木兰很多赏赐,而花木兰辞官不就,不贪恋钱财,只想回到家乡。最后又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表现花木兰对女儿妆的喜爱,最后写了花木兰以女儿妆与伙伴相见的场景。第六段以双兔一起奔跑,难以辨认是雌是雄的比喻,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多年,却未被发现,是很有趣味的隐喻。
教师以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文章,使学生感受到了花木兰身上勇敢善良的品质,不仅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了这篇古诗的含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背诵这篇古诗,提高学生的默写能力。
(二)运用灵活多种背诵方式
很多学生因为对古诗文的不理解而死记硬背,以至于要花很多时间去背诵,而文言文的背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是农村学生在古诗文背诵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农村学生运用灵活的背诵方式,使他们摆脱事倍功半的困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初中学生对唱歌很感兴趣,而有些诗词也恰好被创作做成歌。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边唱边记,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比如,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内容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变,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但愿这世上所有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美丽的月光。词人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独的氛围,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样被作为歌曲的诗词还有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是《诗经·蒹葭》,李煜的《虞美人》等都可以利用让学生演唱背诵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背诵能力。
(三)情节演绎教学加深记忆
初中古诗文中有很多故事性较强的诗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发展,找出文中的中心思想,且通读全文。掌握诗词中的基本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演绎。运用表演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主要含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背诵默写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小组学习了解文中大意,利用工具书搜集资料,找出邹忌、齐王的人物特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找出六位学生分别演绎邹忌、妻子、小妾、客人、齐王和旁白。学生在演绎时需要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心理活动进行表演。比如,第一段描写的是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妻子夸赞他是对他有私心,小妾夸赞他是畏惧他,客人夸赞他是因为有求于他。学生要演绎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状态。第二段,邹忌以自己遭受蒙蔽为例子,启发齐王明白了纳谏的重要性。第三段,邹忌的提议得到了齐王的重视,能当面指出齐王过失的受上赏;上书直言劝齐王的受中赏;在人群聚集的场合指责议论齐王过失的受下赏。随着时间的流逝,想进谏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其他国家的人都来拜访齐王。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可以布置问题探究,比如邹忌是怎么看出齐王受了蒙蔽的?邹忌纳谏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在一边看表演时一边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表演古诗文内容,将书本中的文字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农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背诵质量。
(四)归类整理提高默写质量
在初中古诗文中有很多相似的主体,都涉及到关于生活的文化常识,因此有很多学生会把相似的诗词混淆,导致默写错误。学生在背诵中可以寻找合适的角度对诗词进行归纳分类,在背诵时对比出两者的不同点。
例如,表现乡愁的诗句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句诗运用“夕阳西下”“断肠人”,表达出了时间已到暮晚,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作者却仍在他乡,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描写的是在战火连天的几个月中,能够收到一封家信要比收到黄金万两都珍贵。表达了诗人因为战争无法收到家人信息的迫切心情,既热爱祖国又思念家人的情感。这两句诗虽然都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但作诗的背景和表达的方式却完全不同[2]。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赞美西湖的古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孤山寺北贾亭西,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学生将诗句进行整理分类,在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能提高默写的准确率。
(五)巩固背诵避免重复错误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时发现,学生在口头背诵完古诗文后,默写时却经常出现错字、漏写、多写的情况。或是在背诵一段时间后再默写,很多同学因为时间久而遗忘,导致诗句内容出现张冠李戴、顺序错误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农村学生小学时的基础不牢固,导致学生在面对古诗文默写时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学生出错。
例如,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每次默写容易出错的混字、多音字、错字错词等用红笔勾画出来,方便以后复习背诵,顺便加深印象,避免再次出错。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特别注意这些词语,让学生在课本中做标记并学会比较分析,免除失误。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解析含义,这样学生在背诵默写时才会根据诗词意思正确背诵,而不是死记硬背。
三、结束语
教师提升农村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是积累,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古诗文背诵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学生默写情况中及时检验背诵成果并进行纠正,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农村的学生掌握古诗文的知识与内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