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班级数学

马 虹

(辽阳市白塔区二道街小学 辽宁辽阳 111000)

数学思维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数学逻辑思维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学生通过所学数学知识对某一特定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导,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时所选择的切入点。需要班级学生在掌握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反思,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教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比较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被视作学习的成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被忽略,这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一般会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提前进行课前设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下认真听讲,看似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过于依赖,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性知识,但是数学逻辑思维发展却停滞不前。在这一情况下,学生能够快速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讲的概念性知识,但是在题目条件及问题的设置发生转变时,学生则很难发现题目的考查意图,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无法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有效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意义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教师数学课堂所讲授的重视点,并融会贯通进行深入性学习,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很难全面掌握教师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重难点知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比较吃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班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分析,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其积极进行思考并完善数学学科各阶段的知识内容学习。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情境,确定活动学习主题,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讨论互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开展课堂预设,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对数学概念性知识进行具体学习的同时,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举一反三,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强化数学知识内容学习,通过有效的观察和学习,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勤于动脑乐于思考,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2]。

例如,学习“认识分数”时,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题的设计,为学生创建出具体的生活化学习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在中秋节时,妈妈分月饼,爸爸分得了三分之一,妹妹分得了四分之一,自己分得了三分之一,那么妈妈还剩下多少呢?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场分月饼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实践操作后对问题题目进行求解,题目条件,找到数学题目的正确求解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预设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欲望,使班级学生通过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延伸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发现数学问题,而后进行合理的猜想,设计推理论证方法,最后进行总结和验证,可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数学问题的总结和验证只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分为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从而得出错误的数学结论,反向推理则可以从所得出的数学结果出发进行反方向的推理活动,强化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进行课堂预设,总结班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调整数学方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重视知识教学的转化和迁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3]。

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进行课前预设,包括通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概念知识,实践活动设计,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教学引导等。在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以将多边形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进行求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总结问题解决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然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正向推理求解反向推理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获得有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数学学科各部分知识点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学习本质,在掌握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延伸概念性知识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例题示范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通过导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分。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拓展性延伸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重点对基础内容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例题示范等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通过示范性的教学讲解,以小组活动教学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重视细节,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例如,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教师进行例题示范性教学,讲解解题步骤,并根据不同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求解和分析,比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数,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重视数学解题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例题示范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严谨性。

(四)一题多解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识数学问题,全面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解答。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来利用数学逻辑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类型进行归类,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逻辑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不同的数学问题的正确解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5]。

例如,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比如:小明周末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3个笔记本,交给售货员50元钱,找零35元钱,在不看购物小票的情况下,求解笔记本单价是多少元?鼓励学生通过两种方式来计算,首先是不利用方程式,通过普通的四则混合运算来进行解题,第二种解题方式则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班级学生列出方程式并求解出正确答案,感受两种算法之间的不同和具体联系。

四、结束语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教学计划,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养成自主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体现新时期的素质教学思想。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班级数学
班级“四小怪”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