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22-01-01李立
李 立
(青岛崇德小学 山东青岛 266011)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教师要认识到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培养科学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专注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元认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元认知训练的概念
针对元认知的含义,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曾提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实际上,小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以及进行积极的监控。因此,元认知实际上就是指对自我的监控。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以元认知的开创者Flavell所做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另一方面,元认知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二、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一方面要进行各种元认知活动,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元认知意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想一想“我在想什么”“这样想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想会为我带来什么”,再结合小学科学教材,就可以快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不仅能提升科学教学效果与质量,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元认知训练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元认知训练,创新科学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常常出现“一言堂”现象,教师一味地传输科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沉默寡言、注意力不集中[1]。不仅不利于对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元认知训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出现,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通过模拟情景问题,丰富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几条小鱼,先在课堂上提问:“哪位同学知道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不时地张开嘴喝几口水,但是却并没有跑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那它是靠什么吸取氧气的呢?”让小学生相互讨论、踊跃回答。比如“鱼是依靠嘴巴呼吸”“鱼是用鳃呼吸”等。之后老师可以将玻璃缸拿出来,让小学生观察小鱼的运动及呼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可以用一些红色的食用色素调制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水从哪个位置流动。让小学生明白鱼的鳃只能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不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元认知训练,不能仅创新教学模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二)利用元认知训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玩、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并且每个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所不同,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元认知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将元认知训练与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地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教学材料及学习环境,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还可以进行及时反思、总结科学学习中的问题。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不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促进元认知能力形成的过程。老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元认识知识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冷与热”时,老师可以准备一盆热水,将变扁的足球放到热水中,看它慢慢变圆,让小学生思考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探索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热胀冷缩的意义,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
(三)利用元认知训练,丰富科学教学活动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了抵触心理。元认知训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不仅能丰富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元认知的体验。通过模拟教学情景,能让小学生有计划、有过程地进行元认知体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由无意识、潜意识逐渐发展到清晰意识、自觉意识,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例如,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天气与气候”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先让学生看一看近一周的天气预报,包括气温、风向、降水量、湿度等。让小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科学地观察天气,从而做天气预报。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通过观看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如燕子低飞是下雨的前兆,早上麻雀叫声清晰且繁多是晴天的预兆。学生可以观察云朵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如天空出现卷云,但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并慢慢变成暗色,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大雨等。在元认知训练活动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及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四)利用元认知训练,锻炼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在科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元认知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更能锻炼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自我提问是元认知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还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的重要性[3]。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利用元认知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时刻提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的意义与价值”,还能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意识,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运动物体的位置”时,老师可以邀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背对着大家,另一位同学在他的后方,描述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让他快速地找到自己。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一个小汽车在移动,而另一个小汽车停滞不前。让小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思考物体的运动规律,明白物体是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要观察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需要用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通过元认知训练,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调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利用元认知训练,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元认知的训练的基础,快速促进每一个小学生喜爱科学是所有老师努力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将元认知意识培养落实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喜爱,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元认知训练的乐趣。
例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面团长大了”内容讲述了面粉、温水、酵母这三种平平无奇的材料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并发生神奇的变化的,是值得小学生思考的。不论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小学生都要积极动手,实际看一看面团的形成。让小学生从实践动手中深刻的明白,面团是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慢慢变大的,而且这里面会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孔洞都是二氧化碳存在的效果。元认知训练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优化学习过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六)利用元认知训练,激发学生元认知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不仅可以提升老师自身的元认知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从元认识训练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不仅是针对科学教材的识别,而是理解、加深的认知过程。所以,学生只有科学合理地带着思考的头脑,观察的目光去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才能激活元认知的意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促进其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此锻炼元认知训练,激发元认知意识。
例如,四年级下学期会学到“水的三态变化”,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喝到热水,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的水杯盖上,有一些小水珠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小学生可以通过倒一杯热水进行观察,有一些可以看到的白色的“仙气”,盖上盖子,过一会儿就会像老师说的那样。引导学生结合已经知道的蒸发知识,得出结论。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会明白小水珠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让学生能够不自觉地通过元认知训练来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习效果与质量。
以上情况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它就像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