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探析
2022-01-01周士武
周士武
(宿州环保工程学校 安徽宿州 234300)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从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出发,结合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育部对学生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将信息技术与课本知识内容相串联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还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并且,教师的这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情况
在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中,中职教师继续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利用课本上的图片为学生进行举例说明或者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植物的生产环境,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了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后,教师利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第二次教学时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更详细地讲解,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基于当前的科技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探析的意义
中职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探究,是当代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模式的一大改革方向。教师研究出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课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实施,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也能使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构建出科学、有效、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加专注地学习课本知识,更加自主地探究课本内容,使学生的自主性与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以上的种种提升,不仅会使得学生在植物生产与环境这一学科上的能力、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升,更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课堂氛围变得浓厚,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探析策略
在当下的生活、学习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变化,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本知识向融合,利用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课堂教学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师通过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将微课、PPT等信息化元素融入课堂,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时间不等的短视频进行一个或几个重点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摘录与划分,从而更专注地学习重点知识。同时,微课与PPT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科目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与活力,这样既能让教师的教学课堂轻松愉快,又能使得学生的记忆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1]。
例如,讲“植物生长与发育”时,不仅要在课前先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还要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向融合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首先了解本节课的大概知识内容,之后进行详细的学习。本节内容概括为五点:第一点,理解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相关概念;第二点,了解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与周期性;第三点,了解植物的再生、衰老、休眠、急性等现象;第四点,熟悉植物的光周期春化作用,花芽分芽等生理作用;第五点,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在学生通过PPT课件了解到本章的学习要求后,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的第二点与第四点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因为课上时间短暂,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PPT的图片与视频来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等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更能使课堂活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得教学课堂变得轻松又愉快。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做相应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本上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对本章知识的基础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采用翻转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科教师对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教师通过探究,发现翻转课堂更适合当下的中职教学模式,于是,教师将翻转课堂融入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通过让学生在课下或课外时间观看视频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学课本知识,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与学习。或者让学生通过预习与学习之后,在网络平台提问不懂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搜索、探究答案。若问题无法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课上的互动时间与同学或教师一起讨论。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以后进行知识复习[2]。
教师可以在本科目开课前,录制好本书重难点知识讲解的相关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相关平台,让学生在课下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开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前就了解到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明白教师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了解的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和重要地位,还要掌握植物生产的特点。学生通过教学目标的了解,构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并通过教师视频的辅助,帮助自己在课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可以将疑问留到课上的交流时间,也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解决。如果是在课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或者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都将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利用混合教学法加深学生知识点理解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提倡多元化结合的科学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组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多层次混合。在这样多层次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勇于尝试,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多方面的融合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混合教学的课堂中,要根据实践与探究对学生的课程模式做好规划,形成“五步走”模式,分别为:规划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扩充课堂实践活动内容,做好师生沟通,使用资源帮助学生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利用课前与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联与加固[3]。
例如,讲“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这一章节的第一节“植物蒸腾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规划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蒸腾作用的实际应用。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课上资源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及过程,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探究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师还可以在课上进行课堂实验活动的扩充,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蒸腾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更直观地看到叶片蒸腾作用的全过程,从而更清楚地明白蒸腾作用的概念,更详细地了解到:蒸腾作用的过程是通过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来实现的。其次,除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的小动漫视频或者PPT了解植物的结构,利用AR技术亲身感受植物的蒸腾过程,体会植物的蒸腾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以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有趣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放思维,开阔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在信息技术下,当学生有疑问时,学生也可以自主搜索与探究,在网上找到正确的答案与思路,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加深与拓展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在一些软件上发放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升。基于以上,教师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素养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