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应善用激励方法
2022-01-01韦伟
韦 伟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货隆小学 江苏南通 226100)
一、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善用激励方法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小学教育也是学生人生观养成的主要年龄段。小学班主任是除了家长,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所以,班主任应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思想水准,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激励的方法为学生开展小学德育教育,以此树立学生参与德育课堂的自信心。班主任在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善用激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也能让学生通过德育知识的学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素质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端正学生参与小学德育课堂的态度,也能让学生在小学德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思维品质及课堂体验感,并将所学德育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德育课堂开展的有效性。此外,班主任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善用激励方法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独特印象,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德育知识学习体系。
二、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善用激励方法的具体策略
(一)在生活视角下激励学生进行德育学习
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时,总是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根据班主任调查发现,少数学生认为学习德育知识不利于自己文化成绩的提高,甚至也无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这就让学生对德育学习产生了误解,教师也无法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有效运用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吸收和运用德育知识,所以,班主任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在生活视角下激励学生进行德育学习,以此令学生通过自身的领悟力,来进一步感触到学习小学德育知识的真谛[1]。例如,班主任在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课堂时,可以举出因缺乏德育知识而产生的肢体冲突事件的例子,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叙述,并且,听完班主任的讲述之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交流和探讨这些故事发生的原因,以及如果学习德育知识之后,自身站在两个主人公的角度,分析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自主选择会怎么去做。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会对整个事件展开新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认识到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意义。于是,大多学生能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德育知识,能够友善待人、避免冲突的发生,这时班主任就可以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得到肯定,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之后也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知识印象。于是,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学生也会将本节课所学的友善待人的德育知识运用其中,在日常生活当中积极地帮助他人,以此促进班级和谐关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也能改变对小学德育学习的看法,既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思想意识。
(二)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相对传统的德育课堂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时,不愿意和教师展开沟通和交流,也由于班主任认为学生缺乏对德育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和意识,所以经常采用形式化的灌输式教育为学生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这就容易让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在心理上产生抵触,不利于学生高效吸收德育知识。所以,班主任在小学德育知识课堂的开展过程当中,要秉持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感,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获更为深刻的记忆印象,促进学生德育视野的全面发展,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正确的看待德育知识,并能理解将之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意义[2]。例如,小学班主任在为学生开展小学德育课堂,并以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吸收和运用小学德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小学班主任可以将德育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如一次在让学生提高自己保护学校环境意识的时候,班主任选择让学生在本节课进行自主思考,而班主任在这一环节当中,则负责观察学生的思考进度,以及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获得学生的思考结果,之后再经过班主任的提醒,让学生能够产生恍然大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能够完成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班主任的完善,学生的德育思维也会有效的提高,这就促进了小学德育课堂的高效开展。许多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不仅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还能认识到自己才是小学德育课堂中的学习主体,这就为学生参与到小学德育课堂、提高自己德育综合思维创立了良好的动机。
(三)采用情境还原模式来激励学生进行德育学习
激励原则下的德育课堂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树立参与小学德育课堂的信心,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所以,班主任在激励原则下为学生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课堂时,可以采用情境还原的模式激励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吸收较为抽象的德育知识理论,而且能在学习德育知识时听得到声音、看得到画面,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官,也为学生营造他们所喜欢的学习氛围,以此促进学生综合意识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德育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3]。例如,学习互帮互助的小学德育知识时,班主任可以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源,如《小小的我》,通过视频剪辑取其精髓部分,为学生制作成微课教学资源,作为情境教学模式的基础,在课堂开展了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开始逐渐下降,这时班主任就可以采用情境还原的模式激励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班主任选择了三名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开朗且面部表情丰富的同学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完成对情境的还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德育课堂的独特乐趣,并且有效吸收德育知识。而台上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德育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也能使台上表演的学生与台下学生交流时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体验,以此促进班级整体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许多学生经过本次德育学习之后,不再认为德育课堂沉闷无趣,而是认为德育课堂充满未知的探究性的乐趣,也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这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德育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四)完善小学德育学习的评价制度
新时期的小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这也导致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就渴望自己独立的人格、得到班主任与同学的认可,班主任在激励的原则下为学生开展小学德育课堂,并让学生吸收和运用德育知识,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还应完善相应的小学德育评价制度,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学德育课堂中能够通过班主任的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在德育知识学习方面的天赋,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愿意听取教师的德育学习建议,以此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在完善相应的学习评价制度时,可以准备一些奖品进一步激励学生,落实将激励原则运用到小学德育课堂的目标[4]。例如,在德育课堂开展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以及将德育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程度,给予学生较为客观和合理的评价。对于在这段时间表现良好且愿意利用所学德育知识积极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班主任要着重提出表扬,并且让学生通过发言的方式分享一些德育经验和学习心路历程,以此让其他学生有效吸收此名学生先进的德育思维,然后模仿这名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改变自己的行为道德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提升。对于在这段时间内表现不佳或者德育品质提升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也可以先鼓励学生,告诉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哪里表现得不错,以此稳定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展开接下来的分析,为学生提出相应的德育学习建议,以此有效激励学生。学生改正之后,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简单的物品奖励,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激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融合激励原则开展小学德育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时,要在生活视角下激励学生进行德育学习,以此令学生通过激励及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明白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意义;其次,班主任要在课堂中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令学生自主领略学习小学德育知识的真谛;再者,班主任要运用情境还原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学习小学德育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增强学生的德育思维品质;最后,班主任要完善相应的德育评价制度,树立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自信心,也让学生经过班主任的激励之后,找到德育学习道路上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