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乃族的历史与发展

2022-01-01苗雨杰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赫哲族民族发展

杨 惠 杨 瑞 苗雨杰

(1.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2.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人类本就同源,只是因为一些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使其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本论文叙述的就是两个本同源民族赫哲族和那乃族,追其历史发展、更迭变化,加深人们对那乃族的了解与认识。

一、那乃族与赫哲族的渊源

那乃族与赫哲族本自同源,在密山新开流时期,赫哲这个名字在《清实录》上首次出现。在中国境内,赫哲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6]。因地域不同,故有不同的称呼。那乃是居住在嗄尔当屯地域的自称。

赫哲族居民一直世代沿依山傍水居住,在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较有地域特点的渔猎文化,他们吃鱼肉、着鱼(兽)皮制衣、冬季用狗拉爬犁、夏用桦皮为船等捕鱼狩猎技术和文化。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当地的虫鱼鸟兽有时不能满足正常能量需求,很难于维持正常生活,赫哲人也会采集野生植物用以充饥。赫哲人同样过中秋、元宵、春节等节日,但是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多认识[5]。但赫哲族有属于自己节日——乌日贡节(农历五月十五),在这天,赫哲族人身穿华丽的服饰,组织各式各样的传统体育游戏竞赛。因历史上《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赫哲族的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条约规定居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归为沙俄管辖[1]。赫哲族就这样被分为中国内地的赫哲族和俄国境内的那乃族,在后来的发展中,俄国境内的赫哲族又被分为那乃人与乌尔奇人。虽然民族的名称不断在变化,但他们的民族历史、交流、穿着,民族风情都有着赫哲族的影子。

二、那乃族的风土人情

那乃族人因狩猎的习惯,所以穿的衣服大多是用野兽兽皮制成。那乃族男女的衣着有很大的区别,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用狍子皮做的大衣,并在衣襟上缀两排用兽骨做成的纽扣,妇女大多穿长衣,其样式特别像民国时期的旗袍。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60年代末期,传统的那乃服装已完全从那乃族的日常生活各领域中排挤出去[2]。从上世纪60年代末,兽皮时代结束,那乃人的服饰以丝绸为主。狩猎业和渔业是那乃族人的传统产业,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走向萧条。所以捕鱼和狩猎是那乃人食物的主要来源。那乃人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喜爱吃鱼,尤其是生鱼。那乃人一向以杀鱼为礼。在待客行为上,客人来那乃族家做客时,常用凉拌的生鱼招待客人,那乃族人会请客人吃第一口鱼,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客人不吃,则被认为是失礼的表现。在上菜时必须奉上鱼头,表示尊敬。摆在餐桌上的鱼菜,总是要把鱼头朝着客人方向。吃菜时,经常用筷子点点鱼头,意思让客人吃东西[4]。这一饮食特点也传承至现代,也是因为这一饮食习惯的存在,凸显了那乃族与其他民族的不同。在居住上,由于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是那乃人建筑的主体材料。那乃人住木克楞、拉合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尖顶窝棚或地窖。那乃族的住房是用木头建造而成,木头上雕刻花纹,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这些建筑的名称可以看出那乃人的建筑多以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为主。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那乃地域常年寒冷多雪,在那乃族,狗是人们的好帮手,狗拉雪橇是那乃人主要的交通工具。现如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那乃人也跟上可时代的脚步,有了现代的交通工具,但传统的交通方式仍旧保留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生活中产生的能够反映本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同时通过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能看出其发展水平。那乃族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只有民族语言存在,这个民族才存在”在1963年那乃文字被翻译成了俄文1980年,在莫斯科出版了《那乃语——俄语字典》,单词就有12800多个[2]。这么久以来,那乃族只有民间文学。专业性的文学作品是解放后才出现发展起来的。许多人都看过《冰山上的来客》,其作者是大多数人熟知的作家——乌·白辛。他就是那乃族(赫哲族)人。

三、那乃族与中国的经济政治交流

那乃族研究的专家力量比较薄弱,可查找的文献资料也十分有限。由于纸质的记载,想要对那乃族的历史进行研究,除了亲身接触那乃人民,倾听他们的讲述,只能从曾经和他们有过接触的民族的口中探求线索。关于那乃族传统文化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我国。在俄国早在十月革命之前,那时那乃人分布地区的考古调查就已经开展起来了,苏维埃政权时期,就有许多的学者对那乃族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赫哲族和那乃族本属于同一个民族,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国家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约束,两个民族发展开始日渐分离。两个民族在文化变迁中展现出许多不同的方向,赫哲族具有开始晚,一波三折,变化迅速,受主体民族关怀程度高的特点,那乃族因国界政治统治,殖民化、起步早和变化慢。

一界之隔,一条江河,却有两个名字黑龙江、阿穆尔河;赫哲族、那乃族,两个名称,一个民族,两族人民本自同源,他们都是鱼皮女真的后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意味着母亲的河流,两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是两族人民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家园,历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乃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为那乃族的发展不断努力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那乃地区政治机关与中国赫哲族政府机关的共同提议下,1992年6月双方签订了《关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那乃地区和中国同江市合作关系的协议》,规定了双方在经济政治方面合作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规划了双方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形式,两地间的经济政治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7]。最初那乃族以森林木材和中国交换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双方建立了林业合作项目,这极大促进了那乃族人的生活水平,辛苦繁重的渔业狩猎业逐渐转变为新型经济产业,如林产品加工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既保护了那乃族森林的开发与利用,也提高了那乃族的整体就业率,目前那乃族有9个民族村从事木材砍伐业。木材业发展前景良好,中国商人走进俄罗斯,投资经商,如那乃地区中国人已经投资建立一次性筷子企业。中俄共同发展林业未来极好。中国政府为两族,两国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制定了优惠政策,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俄罗斯境内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中俄人民对旅游业的支持十分积极。那乃地区旅游业项目是目前正处于筹备建设阶段。正在建设的民族园,园区有舒适的休闲休息环境,整齐划一的规划结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游客与那乃族深入交流了解。可以说,旅游业是民族园最具经济效益的产业之一,而旅游业的发展无疑又可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旅游业形式的不断变换发展,满足了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也是两国友好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乃族是一支跨国民族,他们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文化习俗已经异国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我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因为那乃族这个民族的双重身份,我国更加重视与那乃族的文化交流。黑龙江省的赫哲民俗村,民俗村内部的各个园区介绍了那乃族与赫哲族的种族渊源,历史遗憾,加深了人们对那乃族的认识。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文化通过族人的口口相传,与那乃族的渊源也无法记录,但两个民族的歌曲音乐却息息相通,民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喜有悲,捕鱼歌,礼教歌,情歌,儿歌等,都是优美动听,两个民族虽隔一江但都会通过歌曲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四、当今时代发展中的那乃族

进入现代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历程。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我们所知,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那乃族进入现代化的过程比赫哲族早。俄国十月革命后,那乃族就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更迭,赫哲族、那乃族各自不断吸收容纳了所在国家的主体民族的影响,相互之间的同源性正在不断减少,共同的民族意识也在逐渐淡化,他们已正朝着不同民族的方向演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共性特征也在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生活而发生质的改变。时代发展至今,那乃族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乃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也开始学习和了解种植业,生活来源形式不仅依靠渔业狩猎业,也开始发展耕种业旅游业等,过上幸福生活的那乃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向着小康生活迈进。

随着对外界交流的频繁,那乃族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但那乃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精髓、魂魄。即使外界的不断干扰,但那乃族的民族核心不变,那乃族人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与尊重不变。那乃族在发展过程中必将取时代之精华,弃发展不足之糟粕,向新时代迈进。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族发展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民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