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 童语 童心
——小学生“童语作文”的认识与思考
2022-01-0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七彩云南小学彭文冲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七彩云南小学 彭文冲
叶圣陶先生曾言:“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作文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感情输出的过程,但是这种输出需要思维的加工,要对事件进行筛选、消化、理解,最终通过文字来实现表达和交流。
作文,最不容易讲透彻,但又不得不讲。怎样才能开展好小学作文教学,让孩子们写出好文章呢?小学生“童语作文”就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一、“童语作文”的概念与意义
“童语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以儿童为本位,我手写我心,让儿童自由习作,乐于表达,发展自我的一种写作行为。“童语作文”是一种唤醒儿童精神,启发儿童思维,鼓励儿童勇敢表达的作文教学模式。
首先在“童语作文”教学活动中,儿童是独立自主地寻求主动发展,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再一方面,提倡唤醒儿童精神、启发儿童思维、鼓励儿童勇于表达,也是调动儿童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写作主动性的必要条件。如果儿童连说自己的话的权力都没有,他只会越来越沉默,不爱表达,又怎么能爱写呢?“童语作文”是符合儿童表达需求,符合儿童语言表达向往的。提倡唤醒儿童精神、启发儿童思维、鼓励儿童勇于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够百花齐放,才能充满独特个性魅力。“童语作文”让每一个学生都写自己所想,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才是富有儿童朝气、赋予儿童趣味的作文。
二、“童语作文”的教育特点
(一)内容生活化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至关重要,因为“经验”在此起到源头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绝不是把一些很好听、很漂亮的花言巧语卸载纸上就算完事的,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里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童语作文”就是学生感知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也只有反映学生对生活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真正具备意义。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回想他身边温暖的人、温暖的事,以自身生活为基础写作,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受,同时也能唤醒其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写作时自然会流露真情,写出来的内容必然充满真情实感。
(二)语言儿童化
“言为心声”,作文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产物。语言儿童化指的是小学生表达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符合儿童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童语作文”尊重儿童的生活价值和认知结构,鼓励儿童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真正解放儿童的心灵,使儿童的作文富于儿童特点,充满天真、质朴、童真童趣。儿童的语言最能触及心灵,如“太阳在山背后睡觉”“圆珠笔在纸上蹭痒”“灯把黑夜烫出了一个洞”等文字,异想天开,富有灵性、稚趣。
(三)思维灵活化
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先生说过:“思维是作文的关键。”这句话道出了写作文的精髓。“童语作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在“童语作文”教学中,引导儿童思考时,教师采用的同向分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都使得思维朝着不同方面扩散。同向思维,是否定已经设定好的思维框架,在同一方向的指引下另选框架,让素材更加丰富;逆向思维,也是否定已经设定好的思维框架,在相反的思维框架里选择材料,按照新的方向来设计故事情节。两种思维方式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这使得儿童在写作时不局限、不死板,思维更加灵活。
(四)评价多样化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儿童写出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儿童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强烈地希望得到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童语作文”的评价标准更多地体现着个性化、多样化。
1.全程性评价。即平时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的及时评价、随时评价,时时激励、全程激励,评价儿童认识生活的过程,评价儿童体验生活的过程,评价儿童描绘生活的过程,评价儿童习作体验的过程,评价儿童修改文章的过程等。把评价和激励纳入全程,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调动儿童习作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评价。
2.全员性评价。在全员性评价的过程中,儿童具有自己的发言权,发挥着主体作用,使他们参与其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评价应该是民主性的“七嘴八舌”“百家争鸣”,还应该是民主性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该是民主性的你写我改、我写你改、我写我改……最终产生共振现象,大家在参与过程中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3.发展性评价。我们要把作文评价变成促进儿童发展和激发情趣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尊重儿童的原意,鼓励儿童的点滴进步。做到使每个儿童都能在作文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的评价观,引导儿童彰显的个性,突出自己的特长。
4.多维性评价。多维性评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只评价内容的多维;其二是指评价方式的多维,它指的是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不拘一格,教学助长。
5.开放性评价。首先,我们要在命题选材上解除陈规戒律的束缚,让儿童自由选择,自拟文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到局限。其次,要鼓励儿童大胆而合理地想象。然后畅谈感受。还有就是要做好儿童的心理工作,排除顾虑,心情舒畅地自由写作。
6.启发性评价。启发性评价的主旨在于让儿童在评价后达到自悟,有所感。这种感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以及动脑筋的习惯,而且能让儿童体验到感悟后的成功感,还能丰富学习体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不是给儿童的作文画上句号,而是画上破折号,引起下文,是儿童进一步探索的指南针。
三、“童语作文”的教学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在平常的教学中也经常提及,要求单课时间内能够高效率完成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和环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童语作文”教学遵循着有效性原则,要能够接纳各种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设计、策略等内容,只要能够对教学有用,那么无论是新还是旧都是好方法的这条线。
在统编版教材中,教学第一学段中的“跟我学写话”,很多老师为了启发学生思维,会采用很多新式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写作片段、增加句子内容、自我修改完善等,只要能够激发起孩子的写话兴趣,并且为课堂而服务,这就是遵循了有效性原则。我们要注意的是,判断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是看其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助于孩子写作的进步,能够被借鉴、加工、融合并运用到教学中的,就是好的。
“童语作文”的有效性不仅要体现在教学上,还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比如说在童语作文教学中即兴、及时地针对学生出现的语病来对症下药,因为这样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相反的我们也见过很多老师的课堂花里胡哨,做游戏、做实验、角色扮演……各种技能全开,但是往往孩子会说,会玩,却不会写,这造成了课堂低效无用。因此,在“童语作文”教学中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并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
(二)主体性原则
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解析课本编写目的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而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成主人,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中发生。“童语作文”教学同样也遵循着这条主线,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教”要贯穿整个过程,但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促进学生更加顺畅地书写,写出更加优质的“童语作文”。
新课改以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再到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这个角色定位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事实证明,这是合理的发展方向。在老师“主导权”削弱的同时,助长了学生的“威风”,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话语权了,才会越来越爱说,越来越爱表现自己。
曾经有一位一线老教师在指导新教师们班级管理工作时告诉老师们要做一个“懒汉”教师,因为只有“懒汉”教师才能教出勤劳的学生。刚听此话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实践下来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班级管理中,当老师教会了孩子们实施的方式方法后,便从一线退居下来,让学生登上“舞台”,只有不断让他们锻炼自己,才能够在摸爬滚打中变成自我管理者。
同理,在“童语作文”中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做好引导和参与作用,让学生积极去思考、积极去发表看法,这样才能够写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让作文成为他们真情实感文字表达的试验场。
(三)全体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在体现每个孩子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个点,能够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思自己所想,这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外,还应当把视野放到全体学生身上去,并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受益者,这体现了对全体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这是不一样的,而且更显现出教师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童语作文”教学中遵循全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是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关注写作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要尽可能给予每一个写作主体尽可能多的关注与指导,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辅助。
在很多班级中,教师往往更多依赖于表现突出的孩子,依赖他们的智慧,依赖他们的表达,依赖他们在课堂中的及时反馈,或者依赖于这些学生的好成绩……可以说,是这样的孩子把一节课撑了起来,让课堂呈现出很多精彩的点,推动着教学进度。而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却越来越沉默,鲜少出现在课堂中,这样低的存在感让他们越来越不爱参与教学活动,这无疑是糟糕的。而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落实每一个孩子的主体地位,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也是“童语作文”的生力军,也是衡量课堂好坏的测量标准,也是教学质量优劣的评判者。只有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也有明显的进步、收获,才说明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才说明教学是有效的。所以,关注每一个孩子,遵循全体性原则,让“童语作文”深入到每一个“小小作家”心里,才是真正的“童语”。
(四)激励性原则
激励作为一种鼓励学生的手段,一直都被提倡合理运用于教学活动。激励性原则是贯穿于整个“童语作文”教学过程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评价,而是作用于课堂的方式方法。例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困难的事情容易化。这为什么能够被称为一种激励手段呢?原因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收获,能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这就是一种反向的激励。“童语作文”教学是要求学生当堂课完成写作练习的,但是很多学生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这么多学习任务,所以进行写作的片段练习,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既能够给足学生思考时间,也能够让他们充分自我修改,课后再把自己的片段练习“组合起来”,又有了一种新的体验,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把写作这件事情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让习作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视野。这种方法对于班级里“默默无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既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自发习得知识方法。
所以,教师在“童语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遵循激励性的原则,用真心童心去面对儿童流泻出来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欣赏儿童的言说,将赏识转化为儿童进行“童语写作”的力量源泉,成为他们进行文字创作的无限生命力量,这才是扎根于孩童心底的习作,才能成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