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运用研究
2022-01-01赵素君
赵素君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系 浙江·杭州 310023)
1 调查背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变革力量,已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势必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要求教师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来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解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运用情况,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2 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对象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生。
2.2 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同时,团队成员都是《大学英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讲教师,且这门在线课程在2017年建立并被省级认定。
2.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等方面情况,对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15位授课教师发放15份教师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
2.2.2 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随机抽取5位教师和5位学生,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下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分别进行教师组和学生组面对面地交流。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
2.3 研究分析方法
课题组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师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收集了样本并进行有效性整理和筛选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1 信息化素养
本调查对15位授课教师发放了15份问卷调查,回收有限问卷15份。调查结果显示,76%的老师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适当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教学效果;73%的老师愿意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辅助,并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动付诸教学活动。可见,教师对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
3.1.2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整合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进行信息化多元教学评价”的“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教师分别占69%和95%,这反映出教师大部分能够整合课本和线上多种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信息化多元评价。同时,72%的“非常同意”和“同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端APP来组织教学活动”,并且有57%的“非常同意”和“同意”教师“能使用各种在线作业、测试”,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在课堂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作业的布置的信息化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能为自己课程进行混合教学设计”的“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教师只有31%,说明教师在信息化设计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3.1.3 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学校层面提高认识、政策保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和丰富信息化资源等。72%的教师认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28%教师认为自身因素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自身因素主要包含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念等方面。
3.2 访谈结果分析
3.2.1 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在教师访谈中,73%的教师认为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前教学内容的整合。有效教学内容是基于信息技术上的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与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同步了教材,另一方面实现了知识的拓展。课前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推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有利于实施精准个性化的教学。94%的学生认为实施了信息化教学模式,课前任务更有趣味性,更能贴合生活实际,也更乐于参与课前任务中。
89%的教师提到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活动交互。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流利说APP听说训练、趣配音APP模拟练、批改网的直观写作批改、课堂投票等。但是,绝大部分教师也提到了课堂中学生手机的管理。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教师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监督管理。93%的学生提到,会在课堂手机使用中,会无意识地去关注手机的微信等消息,21%的学生提到,会有学生在课堂中玩游戏。
在课后实践环节,访谈教师提到,实施信息化手段后,教师能进一步通过微信、QQ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推送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需要继续在平台上学习,查看及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监督。访谈学生也提到在课后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没有理解的个别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3.2.2 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主体一般是各教学系统(线上平台)。在访谈中,教师都认为采用了信息化评价方式有利于评价体系的更完善,同时评价指标内容多样性和全面性更利于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学系统(线上平台)的评价是客观动态的,它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的变化过程。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情况等。学生也认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更能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3 信息化教学下教师角色转变
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致认为自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参与讨论发帖等实时互动。同时,教师通过各种整合性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也认为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
4 推进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之建议
4.1 多重举措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院校领导需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工作,多重举措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建立院校级信息化管理的队伍,主要包括软硬件建设以及管理和维护等,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其次,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提供便利条件。再者,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最后,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以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4.2 多渠道自觉学习新教育技术
高职教师自觉学习新教育技术来提升自我。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如在线培训、参加专家讲座等。教师利用所学的新技术开发在线精品课程,实行混合式教学,以此创新教学和评价模式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3 多方式开发共享教学资源
教师相互协作,多方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突出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同设计教学环节,探讨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促进优质化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共建共享建设。
4.4 多形式信息化比赛促教学
院校可以开展多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并鼓励全院教师积极参加,例如,教师微课比赛、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比赛、教师混合式教学大赛等。信息化教学比赛不仅能够促进高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还能帮助高职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拉动和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对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