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色”视域下河池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1-01姚远健邹禄禄
姚远健 邹禄禄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
红色文化是河池革命历史的深刻烙印,是革命前辈在河池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河池红色文化的传承应当与新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创新做好河池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承,更好地维护好革命老区的政治地位,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本土优势开展宣传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让广大人民在重温红色历史中赓续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激发革命老区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并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当地人民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河池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传播者。
1 河池红色文化的主要特点
1.1 数量多,分布广
河池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据资料记载,河池市共有5258名烈士,数量位居全广西之首,河池全市11个县中,有10个县被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革命遗址是革命的见证,是革命精神的传承,革命遗址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革命老区的开发潜能。河池革命遗址的数量在同类革命老区中属于名列前茅,在河池各县、区内存在着近50个的革命遗址,各县区的革命遗址都较为丰富,分布均匀,有着韦拔群故居、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指挥部旧址、苏维埃革命旧址、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旧址、燕洞会议旧址、亭泗战斗旧址红七军宿营地旧址、红七军前委旧址、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凌云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社更岩斗争遗址、三门洞战役遗址凌云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香刷洞旧址、三门海红七军秘密指挥部和兵工厂、恒里红军岩、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燕洞会议会址、盘阳会议会址、韦国清故居、东兰革命纪念馆、农民协会旧址、红七军、红八军河池整编阅兵旧址、红军标语楼、香刷洞[1]等著名的革命遗址。
1.2 主题鲜明,独具特色
河池是红七军的故乡,是巩固和发展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革命烈士韦拔群带领河池人民率先在广西开展农民运动,举办三届农民运动讲习班,培训农民运动骨干数百名,建立农会和农民武装,发展会员数万人之多,为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七军的诞生夯实了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军事基础[2]。
河池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河池红色文化涵盖了中国革命从农民运动到建立党组织并领导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各个时期都留下种类较为齐全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物。韦拔群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在河池这块土地上铸就了内容丰富、历久弥新的“拔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河池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是河池人民革命精神的深沉积淀和光辉体现,构成了河池红色文化的主题。
1.3 底蕴深厚,开发利用潜值大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分布于河池市各个县及乡镇,不可枚举、区域跨度大、各式各样。因此河池红色的红色资源也被外界称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河池不止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以精神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不可计数。在河池,红色文化与独特的民族文化相辅相成,形成了民族精神鲜明、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河池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可计量,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看,河池红色文化无不充分体现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开发利用潜值大的特点。
2 河池红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2.1 挖掘力度不够、保护力度不强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有着数量多、分布广、标识性强的天然优势,但是总体而言,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着知名度不高、传播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河池红色文化遗址资源的挖掘敏感性不够,保护力度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除了少部分知名红色文化景点外,河池大部分、零散的红色文化遗址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自然或人为破坏,许多凝固着丰富红色文化历史与精神的资源在时代的发展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河池红色文化的特色并未能完全展现出来。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红色文化遗址已经消失在历史烟尘中,这些遗址产生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遗址与周边环境及城市发展产生冲突,在城市建设中被损毁或是被拆除,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与迁建,令人扼腕叹息;还有很多年代久远的红色文化遗存,由于藏身于河池周边较为偏僻的位置,或坐落于深山中,以至于年久失修、无人看管。许多文化遗迹我们只能从受访的老人口中得知,但实体我们已经无从考究。
2.2 内涵彰显不足,展示方式单一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展示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参观者需求,而目前河池大部分红色文化展示场馆的展示手段还局限于石刻、照片、宣传册、文物等静态、陈列式传统展示方式。但仅靠展示静态内容来吸引群众和参观者,是无法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并且难以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绝大部分红色文化纪念馆的内容还停留在“故事+文物+宣讲”的展示模式上,仅以口头讲解和文物展示的基本方式进行,参观者往往只有被动的接受讲解内容,无法与展示内容进行深度互动和情感联系,无法融入革命氛围和感受革命精神,难以产生精神共鸣,从而导致参观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此外,有些讲解人员对于自己讲解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不是很熟悉,盲目背诵空洞而老套的解说词,不但做不到形象生动地解说,也没有能力回应游客的疑问和对相关问题的关切,造成无法展现河池红色文化的内涵,并使红色文化的展示方式流于形式,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新媒体时代,河池红色文化的展示传播应体现可视化、体验性、虚拟数字化的魅力创意展示方式。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宣传有待提高
当前,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还处在一个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红色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虽然一些红色文化旅游场馆的知名度较高,但是总体上红色文化资源的市场辨识度较低。相较于中心区域,河池市周边区县广泛分布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则被群众所知甚少。
二是虽然很多河池红色文化遗址资源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反映出来的红色精神都具有内在关联性,但是各个散在的红色文化遗址场馆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也没有根据群众需要形成市场接受程度较高的红色旅游线路。
三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连贯性不强。河池红色文化更宽广的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被深度开发、利用。
四是市场宣传不足,河池市作为革命老区知名度相对较低,只停留在广西内,在全国范围鲜为人知,无法将革命事迹与实际地点联系起来,导致了一个不匹配的现象,影响了河池地区红色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河池红色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途径
3.1 结合社会新热点,创新宣传新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形式均在寻求突破与创新,改变原有的宣传模式,力求把握新的机遇。所以,在顺应社会大浪潮的情况下,我们要抢占互联网中的有利位置,与时俱进的改进传播方式,提高宣传实效,推动河池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河池红色文化的传播应打破目前以红色文物的静态展示和讲解人员单一宣讲为主的形式。重视红色文化纪念馆的专业人员配备,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提供资料等方面实行规范化服务,改进展览方式,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3D虚拟影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出视觉盛宴;要加快网上场馆建设。整合河池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河池的虚拟体验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红色虚拟研学教学体验,建设虚拟景区,开展在线纪念、观光游览、知识互动、话题分享等活动,增强与网民群众的互动沟通,提高河池红色文化之城的线上、线下影响力;要巧传播,借势将红色文化融入河池城市创意营销,借助多方力量助力河池红色文化传播。
3.2 花开线上根在线下,打造红色文化大课堂
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发展应符合本地化、信息化和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将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信息以具体可行和双向互动的个性化方式传达给接收者,代替以往的单向输出方式,通过“线上虚拟+线下体验”,辅以AR增强和VR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高科技体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河池应当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整合性红色网站,将河池的红色文化以互联网的形式推送到网络中。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宣传方式不同,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广度、速度,河池红色文化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外传播更加的精彩生动,同时把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相结合扩大受众面,提高百色起义文化、河池革命文化等红色内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开展有相当规模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吸引广大的人民参与到其中,通过建设红色历史VR体验式博物馆、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开设红色文化大讲堂等,把线上的虚拟体验通过线下的亲身参与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联动,以此为契机把河池红色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全民学习党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河池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式覆盖,增加传播的实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使之成为地方党史教育学习的着力点,成为维护河池红色高地的内在支撑,成为新时代激励广西各族人民勇担时代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3.3 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实现多平台的联动宣传
在互联网时代,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抓住宣传机遇,做好红色文化的发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氛围浓厚的网络宣传实效。红色文化不仅包含实体上的资源,更蕴含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时代形成的丰富精神体系。在现实中,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大多集中于物质资源上的宣传,忽视了红色精神文化对人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3]。为此,互联网时代下的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要增加红色历史和文化网络宣传的内容,特别是突出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层面及制度层面的价值宣传,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河池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利用互联网络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实现全网跨平台的联动式传播,将红色产品推广到网络社会的各个层次,扩大其影响范围。
第一,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将现存的红色资源加以数字化,储存在互联网中,实现对河池红色资源的网络化开发,红色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必须保持红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这就需要建设一个深层次、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数据库,做好河池红色资源的归类划分,完善数据库的建设,以供互联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对河池红色文化进行查看,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态势和影响范围。
第二,打造红色独特文化符号,进行融媒体传播。河池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无数优秀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伴随着国家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历史征程,承载着革命老区人民浓厚的爱国情感,这里面包含着韦拔群、陈洪涛、韦国清、韦杰英雄人物和“圣人圣地香刷洞”“辉煌二十一师”“坚如磐石的核心区”等红色故事,可以围绕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符号,综合声、画、影等多种现代视听技术,实现新旧传播方式的有机衔接,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功能整合起来,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新媒体和社会媒体多维互动的大众传播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红色文化,以发挥红色教育的最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