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家长需求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1-01戴慧群
戴慧群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送教上门工作在国家特殊教育二期行动计划(2017-2020)明确提出,搜索相关的文献,有关送教上门的研究文献也很多,大多数集中经验总结、经验分享、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探索实施途径等方面,主要是涉及上层建筑的合理设计及取得的成效方面。却很少有文献从最底层的需求来分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第一位教师,送教上门工作开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李丽平&叶代旭&杨明成(2017)提到家长的配合与否是送教上门工作的一个挑战;陈启芬&李晶晶&朱文萍(2016)提到发挥家校合力对送教上门工作是一种推动;徐洪军(2019)提到加强送教上门残障儿童家长辅导是重要的。学者们提到了家长的作用,但是很少从问卷的角度来调查具体的信息。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调查家长的需求,为能够更好的做好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依据。
1 被试
随机抽取海南省19个市县的送教上门家长61人,其中海口市7人,其他18个市县每个市县3人。
2 研究工具
根据访谈教师、家长等获得相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整理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孩子的残疾类型、孩子未上学的原因、家长希望老师送教的内容、家长希望获得的培训需求、获得送教上门信息的渠道、残疾儿童的能力提升表现、对教育、康复的态度、对教师的看法、对送教效果的评估等,共13题。
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整理相关的资料来佐证问卷调查的结果。使用问卷星来收集数据。采用问卷法,来了解具体的家长需求,便于更深入的分析。
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4.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孩子的残疾类型及未上学的原因统计分析
从孩子的残疾类型及未上学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送教上门的孩子有46人(75.41%)为重度及极重度残疾,与徐洪军(2019)调查情况相符。孩子未上学的主要原因有31人(50.82%)认为孩子的残疾程度严重,作为家长放弃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这符合送教上门对象的规定要求,家长不抱希望是因为其残疾程度严重。
5.2 家长获得送教上门信息的渠道统计分析
从家长获得送教上门信息的统计分析发现,家长主要是通过教育系统来获得相关送教上门信息43人(70.49%),从市(县)残联和其他途径获得相关送教上门信息的为10人(16.4%),朋友介绍的为0人。可以发现送教上门工作主要是教育系统在做,而其他部门的参与是很少的,据访谈了解,相关工作人员到家里宣传主要是学校的教师。
5.3 家长的需求统计分析
从家长的需求统计分析发现,家长最希望老师送有关生活自理方面的知识,最需要的培训为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这符合孩子的残疾特点需求。家长最需要经济补助,这跟本身家庭的贫困以及长期给残疾孩子做治疗等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导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有关。有67.2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送教上门。而有18.03%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送教上门,这些人的想法或许跟宣传不到位、家长不重视、送教上门效果不好等有关。
5.4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康复态度统计分析
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康复态度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家长对教育、康复的态度不一,没时间、没办法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者29.51%,到处寻医问药者24.59%,放弃希望者6.56%,高估或低估孩子的学习、康复能力者8.2%,综合这些都是对送教上门工作做好的不好态度,这就会直接导致送教上门效果不佳,教师在进行相关的送教上门工作时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支持,最后直接影响送教上门的效果。
5.5 家长对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情况评价统计分析
从家长对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情况评价统计,62.3%的家长希望教师在实施送教上门的过程中应该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通过送教有52.4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改善,40.98%的家长认为认知水平提高,91.8%的家长认为送教上门的老师是有耐心、爱心、细心、负有责任心的,62.3%的家长认为送教效果是不错的。说明海南省开展的送教上门工作在家长心中还是肯定的。
6 结论
(1)送教对象大部分为重度及极重度残疾者,送教家长认为孩子的残疾程度严重,放弃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超过半数。(2)送教上门工作主要是教育系统在做,其他部门的参与少。(3)家长最希望老师送有关生活自理方面的知识,最需要的培训为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最需要政府给予经济补助,家长认为送教上门是有必要的。(4)家长对教育、康复的态度不一,送教上门工作家长总体上是认可的。
7 建议与对策
7.1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家长希望
家长由于长期受孩子疾病的影响,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重度残疾的孩子,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不能够去工作的,必须全职照顾孩子,这样家庭重担就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看病要花去大量的钱财,这样势必就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无形当中增加了心理压力,有时还要遭受周围人的冷眼,这些都可能造成家长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家长很有可能会产生放弃孩子的念头。家长作为一个社会人,社会应该重视残疾孩子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和孩子重新点燃希望。
7.2 争取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管齐下
送教上门工作由于其复杂性,光有教育部门的参与是不够的。应该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如残联、民政、卫健、社区等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送教上门的行列中来,从中可以悟出涉及的部门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将送教上门工作真正做的有成效。
7.3 加强送教上门课程的设计
石道刚&崔维华(2017)提出“送教上门课程设置应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功能性,课程实施应基于学生生存需求和生活需要。送教课程实施原则应遵循目标能力化、训练技能化、形式情景化、教学个别化。”教师在了解了送教上门学生及家长需求后,应该根据家长的实际能力水平制定适合于送教上门对象的课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最底层需要,而重度残疾的孩子应该把实现最基本的需要作为送教工作的重点,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考虑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依据陈伟丰(2019)的观点“要开发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送教团队的送教视频和学生的康复训练视频纳入资源库,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定时定期的推送给家长,让家长学有所长,真正认识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不能缺席的。
7.4 完善补助政策
送教上门家庭本身由于孩子疾病的缠绕、家庭劳动力的缺少,导致贫困。社会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让重度及极重度家庭能够过有质量的生活,各项补助政策要制定到位,并且宣传到位。
7.5 加强家长培训,创新送教上门工作模式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该对孩子的病情了好指掌,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需要什么,这就需要对家长进行培训,把孩子的发病原因、表现、对策等要先了解清楚,了解后要让家长知道教育、康复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家长培训课程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型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家长培训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孙娟(2019)的观点认为“将康复师纳入送教团队,拓展送教主体,康复医师与家长互动,学生互动,教师互动,注重疏导学生家长心理。”在家长培训的工作模式创新方面可以借鉴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