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探讨
2022-01-01孙伟涛
孙伟涛
(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当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施工项目的成本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占据的地位,因此,只有优化相关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总质量,增强企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不过,施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所以,寻找有效、科学的优化措施,是现在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特别关注的一大难题。
1 概述施工项目成本及其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项目成本主要指该项目在进行建设时,一共需要消耗的所有花费,含有两个方面,即直接施工项目成本、间接施工项目成本。其中,直接施工项目成本含有:施工过程当中材料购置的费用、施工工作人员的工资、施工过程当中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花费等,简而言之,即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所有的花费;而间接施工项目成本含有:施工前期准备各种材料所花费的钱、施工过程当中管理人员的费用、对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培训的花费等。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指相关管理人员对于项目成本的直接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借助有效的管理方法,全方位的管理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而且,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权利,全面、合理的控制好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每一笔资金动向,可有效防止出现成本浪费的情况。而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的职业水平、强专业性的施工知识,全方位掌握建筑工程的各方面内容,包括:施工、工艺、造价、技术等,只有这样优秀的综合素质管理人才,才可以充分发挥在施工项目上的管理职能,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2 现状
第一,企业缺乏对于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意识。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对于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意识相对较薄弱,无论是领导层、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都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正确认知,认为其并不重要。尽管在建筑企业中对于各个岗位都有了十分明确的责任,不过,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仅仅关注自身所在部门的利益,各自为政,与其他部门则缺少配合,进而致使施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成本管理徒劳无益。由此可见,企业缺乏对于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意识,是现在建筑工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1]。
第二,在施工项目过程当中,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施工项目开展时,大都是通过外聘或者是挂靠的方式,聘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不一样的,不仅会给施工项目造成一系列无法预知的不稳定因素,还会影响施工质量,阻碍工程进度,进而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在施工项目过程当中,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增加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2]。
第三,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现在,大多数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方式仍旧是传统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管理成本的制度体系,就算有相关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制度模糊不严谨、奖罚没有界限不严格等,导致管理体系不能有效执行。特别是在施工项目的预算环节上,因为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工作人员会出现虚报、多报的情况,进而增加项目成本。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工作人员在应用施工材料时,还会伴有大量的浪费材料资源的现象。由此可见,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有部分管理人员会利用不正当的方式,挣取不正当的钱财,因此,完善管理体系,是现阶段企业所特别需要关注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3]。
第四,在建筑工程中,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成本管理体系的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企业没有制定监督机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系列不可控的问题,进而影响施工进度,例如:有的管理人员不依据标准要求,购买不合适且价格高昂的施工设备、材料等,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影响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还有的企业仅通过单向渠道的方式获得成本信息,而工作人员则是被动接受领导层下达的信息,机械化管理施工成本,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4]。
3 改进措施
第一,企业需加强对于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需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整体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企业可以借助宣传的方式,提高整体工作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认知,加深整体工作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经济意识,明确其自身职责,把成本管理放在工作首位。而且,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不能只做事后核算的工作,还需要做到预测与控制兼顾。同时,企业需利用有效的方法,改善施工工作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不正确认知,并告知施工工作人员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可有效节省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支出等,从而确保施工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熟知成本管理。
第二,兼顾成本预测。在施工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成本预测是控制成本的基础,所以,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相关部门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节约成本的原则,科学的预测建筑工程的总成本,并当做项目考核的依据。同时,在施工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成本分析全程应用其中,定期分析,特别要仔细分析某一阶段超出成本的原因,并及时制定解决方式。在最后验收时,需全面分析整个过程的成本投入,寻找预算与实际不相符的因素,为未来的成本管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第三,构建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基于完整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对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把控。构建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指企业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成本的花费范围,借助价值链的思想,仔细分析施工项目的成本驱动原因,通过健全的体系,可有效规范处理流程,并预防工作人员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增强施工质量。企业完善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做好对于施工项目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设立专门的监督成本管理体系的制度。在施工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制度,选择应用专业且高素质的监理工作人员,强化对于工程的监督。监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水平、强专业性的施工知识,可以全方位掌握建筑工程的各方面内容,通过图纸,可有效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指导,从而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监督部门需加强对于成本管理的把控,全程监督,严格履行自身责任,以保证工程的有序顺利进行。
第五,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成本管理。材料在施工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是较大的一个成本实体,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严格管理施工材料的各个环节,包括:购买、运输、应用、储存、项目完成后的回收等。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施工材料时,需仔细调查统计市场价格,货比三家,统计不同施工材料生产厂家的木材、钢材、砂石料给出的价格以及其应用质量,并说明最后选择应用的原因,同时,公开施工材料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提高透明度,增强监督力度,低价购买高质量的施工材料。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其成本的有效管理是顺利实施工程的重要前提条件,成本管理不仅关系着施工项目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还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以及社会效益。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建设,因此,完善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需与时俱进,调整优化成本管理体系,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的有序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