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课程教学为例

2022-01-01吴菡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课程口语

吴菡卿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自2014年上海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率先开展试点工作至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我国的高等教育启动并践行着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革,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充分整合到一起,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特性,开发利用其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所有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对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势所趋。

1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日本动漫作品、日剧、日本网络游戏等涌入中国,成为许多中国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日本流行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尤其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平时在日常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日本文化,虽然对于开拓视野等方面的确有着一定的帮助,但与此同时,其不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一些学生可能会对外来的日本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使得其认知以及价值取向等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传统的侧重日语语言教学以及日本文化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信仰,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们必须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建设。

2 《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外语的主要功能是对外传播,而讲授外语知识的老师和进行外语学习的学生则是对外进行文化宣传的主力军,因此外语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最合适的土壤之一。而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方面和我国有着许多相似或者相通的地方,日语文字更是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这门课程开设于我校商务日语专业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而选择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出自兴趣爱好,在入学时对于日本文化就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刚迈入大学校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在形成的重要阶段,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此外,《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日语假名语音训练以及基础会话,而日语假名与汉语文字的渊源,日语日常会话中涉及的习俗礼仪等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易于让学生接受,并且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日语基础口语相关学习资料,以及各式各样的学习渠道,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具有可行性的。

3 《日语基础口语训练》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日语基础口语训练》是我校商务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学生刚入学时的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的日语语言知识概念、基本的日语日常用语、相关跨文化背景知识等。尽管每周只有2课时,但是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口头练习,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所以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度较高,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为切入点,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3.1 从语言文字渊源方面切入

众所周知,日语语言文字与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其中取自汉字楷书偏旁而来的称为“片假名”,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因此,教师在讲授日语假名发音和书写要点的时候,可以将日语假名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介绍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再通过相关PPT以及视频资料的演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语假名也是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的历史文化产物。这样将文化常识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3.2 从社会文化方面切入

除去上述通过对两国语言文字本身渊源关系的梳理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之外,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异同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

例如,在讲解日语假名中的浊音假名时,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互助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与日语浊音假名相关寒暄语的搜集工作。通过对学生任务成果的归纳总结,发现出现频率较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寒暄语包括:

「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おだいじに」(请多保重)。

「いただきます」(我要开动了)。

「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承蒙款待)。

在带领学生朗读上述寒暄语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寒暄语的使用场合,最终发现,日本人在使用「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时,通常会伴随鞠躬行礼。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对日本人的鞠躬礼进行介绍,并由此引申到日本鞠躬礼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

通过图片、PPT和视频资料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的鞠躬礼其实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在我国商代,就有一种祭祀叫做“鞠祭”,是将祭品头尾相接,摆放成圆形,后来才有了“鞠躬”一词。而鞠躬作为一种礼节,最早也是出现在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仪礼·聘礼》中就有关于鞠躬礼节的记载。这些史实进一步证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年轻一代的学生应当充分发掘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在讲解寒暄语「おだいじに」(请多保重)的使用场合时,可以将知识范畴延伸至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的习俗,比如日本人给病人送花时,要避免送4朵或者9朵花的花束,因为日语中数字4的发音和“死”谐音,数字9的发音和“苦”谐音。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以跨文化的思维,正确看待中日文化之间的异同,了解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提高自我思辨能力,树立正确世界观。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创造性、艺术化地采用各种教育方式与方法。在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日语基础口语训练》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既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势在必行。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方式,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价值取向尚不成熟的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巩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世界观。当然,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专业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因此,这也要求专业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课程口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口语对对碰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