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中的设计
2022-01-01丛菱
丛 菱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识读图纸、计算工程量、进行成本分析以及组合综合单价分析等能力;实训方面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完成各阶段造价文件编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1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教学现状
1.1 指导思想停留在理论和认知层面
虽然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理论和认知的层面上,没有充分考虑该行业从事实践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不利于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从事相关工作。
1.2 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校内实践部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脱节,第七学期为期一周的实践时间相对紧张,大多数学生没有办法完成对整个实践过程的理解消化;另一方面,校外实践部分缺失,需要补齐以使校内校外二者结合起来,从市场和岗位需求出发促进学生提高相应的就业能力。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从图纸识读到软件操作再到清单规范和定额的使用,实践课程远不是只会机械画图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过程中很容易掉队,进而完全放弃。另一方面,安装工程造价缺少除了学分以外的激励,比如就业或竞赛,如此也直接导致了学习动力不足。
2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特点
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安装造价工程师,其职业岗位能力主要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工程造价的编制、控制和审核。为满足岗位需求能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培养自己的就业实力。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主要由计量和计价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又包括给排水、电气、采暖、消防、通风空调等专业。
2.1 实践性强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依托简化实体工程,完成一份完整的造价文件编制。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查阅并使用现行规范、政策,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2 知识更新快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设预算定额和清单计价规范为基础,并且与本地区住建厅发布的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文件有着密切联系。其知识、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实时跟进。
2.3 项目化特点突出
造价专业类实训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均可直接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工程招投标、施工预算和竣工结算,是项目造价的最直接体现。安装该工程造价实训包含给排水、电气、采暖、消防、通风空调等专业,适于项目化案例任务驱动教学。
2.4 课程内容职业化
本课程与职业岗位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内容密切相关,核心课程的知识是职业岗位的基础,职业岗位任务是核心课程理论知识的直观体现。教学目标需要贴合岗位需求设置。
3 安装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
3.1 改变教学观念,以岗位需求设置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编制工程预决算、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能力,还要求具备方案创新、工艺改进、独立学习和思考、团队协作、能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专业核心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
教学目标设置基于市场和岗位能力需求,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设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以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为基本就业岗位;以项目经理、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为拓展岗位。主要在企业从事造价、施工、质检、资料等工作。通过对这些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结构重组,打破各课程之间的独立性,依据实际工程岗位的需求,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延续性。
3.2 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重新构建“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项目教学,以核心课程所要求的工作岗位为主线,将真实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引入课堂。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做工程,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老师以做指导,掌握学生工作进度为辅,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学生们的理论学习主要是为了完成某个实际的工作任务,在完成实际工程任务过程中再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而老师只是进行辅助性的专业指导,整个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学会了专业技能,教与学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宏观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微观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而完成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模型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将传统课堂转移到仿真造价实训室,设计真实的工作环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可视化的感性操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使职业素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有丰富的硬件资源。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训练。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实验室需配备各类工程建筑模具模型(含学生拆装实训用实物模型)、CAD软件,从而承担起建筑工程类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等实践教学任务;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应按实际需要配备各类专业软件,如量算软件、计价软件、各类沙盘等,主要满足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招投标、项目管理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教学要求。
同时,不断新建和扩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项目合作,建立稳定的协同发展关系,一方面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环境与机遇;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人才来源。
3.4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以往的学科式集中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不注重学生的工程过程和能力的考核。一方面,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科能力,也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种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和能力的考核,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强记硬背,而不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采用项目化教学后,实现“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成绩、结果性评价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一定比例。过程性评价以项目为单元进行,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是提交的成果、作业、平时表现等。结果性评价通过学期末的集中考试进行,重点考查学生的课程基础和岗位工作技能。
4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应明确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构筑工程造价专业较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强执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