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高职教育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2022-01-01杨彦丽
杨彦丽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1 地理优势,孕育民歌“乌春”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达斡尔族是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曾有达呼尔、达虎尔、达胡儿等不同名称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称达斡尔族。乌春(也称“乌钦”),是达斡尔族人民口头或书面创作和流传的长篇(或短篇)韵文(或散韵相间的)作品,分为民间乌春和文人乌春,爱勒格即曲调。达斡尔族乌春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经典,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达斡尔人民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感染力在民族的历史变迁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具有文学、历史、艺术价值的说唱艺术形式。2006年,达斡尔族乌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达斡尔族的说唱艺术乌春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认知。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2 “乌春”特色课程建立的重要性
说唱艺术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消失,其损失无法估量。在这层意义上,对达斡尔族民族说唱艺术乌春这一珍贵遗产的研究与传承极为重要。乌春是无形的活态的艺术形式,乌春同时也是达斡尔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所以建立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专业课程,对于保护乌春这个达斡尔族说唱艺术形式、开展文化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应。作为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传承达斡尔族民间民歌的责任应作为民歌传承研究基地,将达斡尔民族叙事说唱艺术乌春建设成为呼伦贝尔地区高职院校民族特色课程,为抢救和保护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的保留北方民族民间文化内涵。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立是呼伦贝尔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特色课程”的建立是地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建设以此为突破点,实现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特色课程”的建设也是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只有将呼伦贝尔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课程建立,才能实现音乐表演专业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3 达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在高职院校设为特色课程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前进。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融合,而如何发展和传承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也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高等职业学院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正在经历着课程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中,理应将达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作为传统文化开展重点的教育教学,通过学校教育的良好渠道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并且应当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基础,使学生们对达斡尔族民族音乐进行重视。
目前呼伦贝尔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中不断实践实践、探索,由于学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发展都会有差异,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不尽相同,呼伦贝尔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借助于三少民族地区音乐特色,以期带动达斡尔“乌春”特色课程的发展,从而建立音乐表演专业的“乌春”民族文化发展,建立富有时代特征人才培养要求的特色课程体系。达斡尔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源在于从呼伦贝尔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特色专业要遵照传统专业建设的模式来进行,结合目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特点,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
3.1 主动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目前我们推行的都是由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基本想相同,与地区的特色资源实际不能在最大限度地相结合,限制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而校本特色课程能因校、因地而异,能够体现呼伦贝尔地区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呼伦贝尔高职院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凸现地域、资源、师资、传承的最佳优势,彰显民族地区办学特色。
3.2 特色课程建设的学科需要
在音乐表演专业学科建设基础上开发的课程,为了后续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打造音乐表演专业地区特色,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特有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校本教材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尝试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建立达斡尔民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专业教师梯队建设,让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学科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践,以学科建设促进课程建设,不仅实现了理论创新与突破,而且为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合适的实践基地,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3.3 拓展和优化课程资源的需要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三少民族少数民族地方院校,充分发掘优势特色资源,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一,民族文化资源的研发使课程资源有效融合,确立规范的系统教学课程。其二,民族文化资源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视野、教学技能,为师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供平台。一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随着乌春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专业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乌春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研究的过程,是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教师之间的交流越多,合作越多,教师在合作中将成长得更快。三是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乌春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展现。其三,“乌春”民族文化资源的研发不仅拓宽了现有的教育内容,而且新教育方法的变革,引进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极大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新的发展。
3.4 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呼伦贝尔地处三少民族地区,沐浴在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发展达斡尔民族音乐专业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培养出有个性、有专长的学生,并注重特色课程开发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整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乌春特色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校本特色课程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达斡尔族“乌春”特色课程体系的建立,强调学生原生态音乐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传统中走出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4 达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也在稳步地提升,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溢彩。但是,相较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并没有随着国家的进步而迅速发展,尤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被冷落,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对国外文化思想的盲目推崇,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遭受了重大的冲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反思,并采取有效手段扭转这一局面。作为高职院校,在不断地重视人文素养的理念下,更应该就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进行探讨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达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传承与发展,为弘扬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音乐作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传承了草原先辈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继而又了更高程度的创造,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民歌的传承不仅仅是对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也是对北方诸草原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的传承。所以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的传承与保护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达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在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民族特色课程设置,有助于利用丰富的师资力量,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宣传教育和专业指导的作用,通过教育内容的体系化、教育方式的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通过三少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斡尔民间说唱艺术乌春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三少民族地区的非遗民族艺术,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