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导向的创业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2022-01-01韩文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

韩文思

(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战略机遇期,面临供给侧结构转型、高等教育输出人才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得到了各级部门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但作为新的育人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模式单一、产业知识欠缺、创业实践模式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育。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9年,国务院审议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590号);2021年“互联网+”大赛增加产业命题赛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成为教育趋势。

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创业实践中引入产业,建立“产、教、学、赛、创”一体实验教学模式。以产业逆向促教学,反映教学成果、巩固成果、推进创新和绩效提升,是实现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利器和保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已形成系统化、完善化、成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它们尤其重视熟练的科技人才培养,如日本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陈诗慧,张连绪,2018;杨建肖,2019);德国学习工厂把生产过程导入实践学习中,结合学习场所的设施开发教学模块(陈正,秦咏红,202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观念落后、配套机制不健全、实践模式趋同等问题(崔伟,2020;朱峰,2019),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需明确下面几点:(1)战略定位。加强基地运行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基地协同育人能力(李德丽,2018;刘斌,2019)。(2)立法保障。涉及产业创新、投资、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工业研究和开发等方面(Heinz Klandt,2006;ReterMayer,Frank Ziegele,2009)。(3)管理体制。包括“科技政策决策联盟”“孵化器计划”“基金计划”“磁石计划”等(Drucker P,2006;Fuchsk,Werher A,2008)。(4)课程体系。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金课”,如以色列引入企业家教育,以小组形式,使用教育启发工具的学习环境来考察创业教育(Shimron J,KlosD.2015;Carlos Rueda-Armengot,2011)。(5)校企合作方式。日本成立非营利性组织创业能力开发中心;德国高校重视与各类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合作,组成基金、专门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接洽磋商、沟通协调(陈诗慧,张连绪,2018)。

综上所述,全球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对环境、对象和过程研究较多,但聚焦产教融合的较少。将产教融合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模式,以真实产品生产为前提,提升学生与产业行业的互动,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更多产业实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将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验教育模式推广,成为一项亟须加强研究的课题。

3 创业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学生实操能力、教学成效、产教融合程度等方面数据资料,发现目前高校创业实验教学现状和问题如下:

3.1 实验教学不足,实践环节以比赛路演为主

被调查院校中,大部分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全校师生可掌握创业学、商科基础知识,且在培养计划设置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要修读创业学分方能毕业。但开展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有兴趣的学生可自由选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环节不是必选环节,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所谓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模拟经商,通过多媒体PPT展示商业计划书呈现,手段较单一、老套、形式化。加之许多老师自己也没创业过,很难准确描述具体的生产经营场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无法深入体会,学习效果不理想。

3.2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有创业经验的教师

在调查的多所院校中,几乎90%的教师来自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极少数教师真正地具有企业从业经验或自主创业经验,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专业素质较符合传统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有创业热情的团队建设。被调查院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使教育教学与产业对人才需求技能大大脱节。

3.3 产教融合有限,难以让教学与生产充分对接

调查发现,校企合作主要是小型企业和电商,且数量和规模有限。大型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没有深度融合,以学校为主体的合作对企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基本上是形式化运营,不能让学生真实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而且,学校创业孵化场地大多是提供场地给企业,没有系统化经营与运作,创业氛围不够。基于此,高校创业实验教学大多没能真正走进真实企业去学习,也没有固定的模拟实验室生产MVP产品,进行最小化市场验证,难以让教学与生产组织过程精准对接。

4 创业实验教学模式对策

4.1 建立创业实验室,集合沙盘生产等功能

基于第一性原理,导入学习情境,构建沙盘模拟、创客生产等功能的专业创业实验室。用前瞻性设计思维,借助创客工厂理念,基于产业亟须的领域,快速做出MVP最小化产品,再通过市场验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对于战略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用创业实验室的沙盘模拟实验平台,进行战略定位和部署。通过解决产业难题倒逼实验室教学改革,联合其他专业实验室进行技术升级和科学研究。

4.2 组建企业导师团,问诊创业企业实践难题

改变高校主体育人模式为企业主体育人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组成工作协会,配置创业专项基金,每年对创业项目进行投资,用课题研究、公益项目、创业大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吸引高校师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网罗优秀校友和企业家组成企业导师团,可通过“双学位”“MBA”“选修课学分”等载体形成小班企业导师制;企业导师有免费培训机会,同时有优先招收优秀毕业生资格。选拔的学生需层层筛选,必须有创业精神和良好品德。学生每周须去企业实习两天,导师每周要来学校问诊一天,每周末工作总结复盘。企业导师每学期针对学生业绩进行考核,来确定能否获得学分。

4.3 形成工作闭环,再造产教融合路径

在“全球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立“产、教、学、赛、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验平台。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清晰、精准度不够,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结合全球经验,以产业、教育、学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的相互作用,形成工作闭环,对产教融合的路径进行再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找到学习的初心,提高其专业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解决用人单位的“需求侧”和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为适应产业行业企业现状,高校的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本研究系统分析比较全球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的“产、教、学、赛、创”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验教育模式,进一步细化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下一步,将用真实数据验证模式合理性和可行性,不断迭代改进,构建治理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