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书证融通教育模式研究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冯 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0 引言

实施“1+X”证书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个人素质,培育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下开展的高职会计书证融通教育正是为了培养财经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会计专业的就业能力,拓展创新创业能力。

1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中的“1”指的是毕业所需的学历证书,“X”指的是其他诸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现如今“1+X”证书不仅仅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更是成为了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素质水平的一种评判标准。“X”证书可以不仅仅是自身学习的专业相关,学生也可以考取其他符合条件的专业技能证书。“1+X”制度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所学的专业,而是各方面进行学习考核,拓宽学生的能力并且为学生的就业前景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国家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国家提供具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2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2.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1+X”证书制度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开展教学的,学生不能再仅仅的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学习企业中实用的各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确保在岗就业的专业性。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并不能满足社会岗位上的工作需求,还需要学习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为这一职业做好充足的准备。“1+X”证书这一提案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学习途径,能够在学校中学习相关职业技能,并在学校中考取证书,拓宽自身综合能力。

2.2 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形成良性教学氛围

由于需要将与教授职业技能相关的教师纳入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当中,就要经常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并且进行交流,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考核评价其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1+X”证书需要由校内相关技术教师来进行教授,那么就代表该教师必须是掌握更高的教学技术技能的,以此才能够担任“1+X”证书的教学和培训工作。因此这一制度的提出也在另一方面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这种竞争压力下,起到了让校内教师竞争良性循环的作用。

2.3 推进学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社会输送人才

“1+X”证书考取的选择是按照产业的需求、专业对于学生技能的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于相关技术的需求进行的。在会计人才培养时所需要考取的“1+X”技能证书上,会更加精准的选择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关的职业等级证书进行学习,并且要求学生考取,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拓展与延伸。考取“1+X”职业技能证书有助于推进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的双向选择。同时为学生的后续的就业问题做到了保障与铺垫。

3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教育难点与问题

3.1 师资力量匮乏

因为“1+X”证书制度的推出时间较晚,导致新生师资力量缺少,配置不合理。大多数都是教授相关专业文化知识的教师,反而缺少教授职业技能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职业技能教师,招聘新教师时会有许多缺乏工作经验的教师,对于相关实践教学内容的经验不足,容易导致出现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出现失误的情况,不利于实训课程的开展教学。而教授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知识的老教师也会由于时代的更迭而导致思想观念过于陈旧,对于新式的互联网等技术上手经验不足,不利于开展新式教学。

3.2 课程分配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当前有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旧以传统教学为主,而自从2017年以来,我国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对于高职会计课程的设置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需要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目标的培养进行重新的定位以及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案。目前有许多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课程的设置分配都是不合理的,基本上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占据了整个学期的大半学时,而实训课程的课时量占据部分较少,但是相关职业技能考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在考核比例中占据的重点知识较多,这就造成了课程设置的分配不合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过关率,不利于职业技能教学课程的教学开展。

3.3 教学资源短缺

部分高职院校资金不够充足,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所需要的资源短缺,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需要由电脑进行操作,但部分学校由于学生较多,会出现场地不充足、教师团队不足、电脑缺少等现象。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教育模式的开展。

3.4 校企合作不深,缺少实习经验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导致了在该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深,而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社会上大多数企业不能为高职会计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岗位,学校内许多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学生缺乏相关的实习体验经验,也就不利于学校内会计专业开展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

4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教育方法革新

4.1 教师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自从高职院校开始执行“1+X”证书制度以来,各大试点院校都要注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任务,培训可以满足职业教学技能需求的教育创新队伍,推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与进步。

例如,高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师组团外出学习,并且聘请企业的相关高质量人才作为团队的主要教师,在教师的实训培训过程中,利于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参与指导的团队核心,带领其他教师来共同消化吸收培训知识,提升对于实训课程该如何教学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开展定期培训能够定期吸收了解关于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的创新点,方便教师及时的将新式技能教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实训课程的开展与学习。

4.2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保障基础资源条件

由于我国近些年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训技术课程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因此许多院校的老式制度需要进行革新,按照考核内容对相关课程的考核比例进行课程的重新设置。实践课程的设置内容要与“1+X”证书进行衔接,依据学生要考核的是初级、中级甚至高级会计师考试来进行课程的相关设计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并且顺利通过考核。

高职院校要想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教学,可以向省内或者市内申请教学资金拨款,提供资源倾斜。官方向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学校按需购置相关实训器材。并且可以利用官方的考核系统和考核场地进行模拟测试,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完善。

4.3 联系校企合作,培训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应当和部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作为试点院校与试点企业一起和谐共创、合作共赢。社会上少有企业会大规模的招收财务类工作人员进行实习,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经验,学校可以选择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一种学校培养学生、企业收纳人才的良性循环。学生输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可以由企业的相关技术骨干带领学习,了解会计在职业工作中的相关事项,积累实践经验,利于后期学生关于会计考试的理解学习。

例如,作为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家市内有保障的企业签订协议,确定学生的后期实习工作。在学生未实习前可前往企业进行培训,学校聘请该企业的相关职业骨干作为学生的带队核心教师,在培训期间全权教授学生相关职业技能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考试前实训课程的开展,同时能够确保学生后期的实习工作,还能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利于学生将来在会计岗位的适应与发展。

5 总结

“1+X”证书制度设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诸多证书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自己的专职工作,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会计书证融通教育确保了该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各种相关领域的工作甚至跨领域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完善大大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我国相关创新创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