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之思

2022-01-01曹一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思维

曹一鸣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之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动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在本质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致的,但又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其培养目标决定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二是由其办学模式决定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模式。那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特点又有哪些,如何认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理性对待。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的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创业教育有自身独具特色的一面,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现阶段仅仅依靠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突破瓶颈,审视自身独特优势,寻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型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职院校中,以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为依据,以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重点,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社会、学校、企业协同为路径,不断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和自身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在本质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价值取向,在推动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要,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于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在具体的理论研究与现实的实践中是职业性、综合性与协同性的统一。职业性。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输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主要职责就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职业教育,其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从个体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首要目标是通过开展教育把兴趣、专业与需求相结合,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综合性。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是在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使其发现自身的兴趣以此为依据来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协同性。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相连,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专业教师之间与协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在协同中形成教育合力。

在现实的理论与实践中,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对于创新的价值性与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形成自己对创新创业的态度。二、创新创业思维教育。创新创业思维本质上是将创新创业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创业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这就需要老师的刻意指引与学生自身的认知的完善,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思维。三、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通过对关于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创新创业技能与本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思维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密不可分的系列性教育。在高职院校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依托于自身特色,有机整合教育主体、教育环体、教育客体才能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作用。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认知不足。在国家创新型战略驱动之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现实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开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就业的延伸与补充,更多考量的是学校自身的发展,缺乏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次,未成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之上趋向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强调的更多的是经验的传授与技术、技能的指导,而创新创业教育则独立于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融合,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呈边缘化。此外,三种教育分属于学校不同部门的管理,在实践中没有完整的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未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再次,缺乏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实践的演练,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缺乏的往往不是专业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的经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依托于企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具备一定的优势,但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制度安排,缺少系统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最后,师资匮乏。老师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毋庸置疑,但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师资数量欠缺,大部分老师都是由招就处和学工处老师兼职,专职老师匮乏,没有形成统一的师资安排,且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性质的要求。

4 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自身办学模式和特点,不断的转变理念,提高认知;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完善实践,提升能力;构建模式,促进发展,以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首先,转变理念,提高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教育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基础性和未来性。[1]对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作为就业的延伸与补充和提升就业率的手段,要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断完善学校创业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积极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确立就业是不断创业的动态观念,不断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加强统筹,形成合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完善,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达到与专业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合,使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专业教育的导向之一;需要减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随意性,逐步凝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标准,强调规范化。

再次,完善实践,提升能力。马克思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高职院校要制定政策,积极鼓励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的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进行指导。此外,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保证学生能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构建模式,促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的教育,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来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社会、教师、学生的多方努力与积极参与,加快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标准的构建,改变阻碍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模式,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重点,以提升创新意识为核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