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2-01-01杨洁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思政

杨洁钰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也要求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通过结合课堂内容展开教学已经成为思政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在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仅应当培养学生了解基本的思政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加强美育的渗透,在迎合思政学科本质的同时也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政学习意识,最终使得学生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 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现状

1.1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形势来看,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丰富人才资源,近年来高校一直施行扩招政策。促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就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亟待提升。高校扩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学生为此产生了消极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理想信念模糊,学习效率低下[1]。

1.2 高校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合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导向来看,部分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更具功利性,只一味追求享受,忽视了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未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经济方面盲目消费,互相攀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待加强。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意义

在新课标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之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思政审美,使得学生对于高校思政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例如思政所具备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等等,最终使得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以及正确的思维习惯,能够充分体验思政知识中的美学意义。在现代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入审美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美的熏陶之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开展美育能够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同时,这也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关键组成部分[2]。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政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文化。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美育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感知到思政科目存在的美,进而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高校思政美育教育能够使得学生深层次感受思政之美,并且带领学生感受到思政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开展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会体验思政美,最后发现思政美。

在高校阶段开展美学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应当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品质,以此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思想政治的综合性比较强,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美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而通过将美学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高校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课内外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感悟美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推动全面发展[3]。

3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策略

3.1 构建教学环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美学的作用,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校本课程,通过将美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展开深入的融合,最终营造良好的美学学习氛围,加强对于学生的美学的理解[4]。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美学的影片以及歌曲以现代化的方式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展开美学的渗透以及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美学题材的歌曲以及与诗句,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理念,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美学类的节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学知识,通过运用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开辟美学专栏,以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收集有关美学的知识。通过将课程教育现代化技术有效融合,能够使得美学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进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思政的内容,在这一氛围之中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思政教育内涵[5]。

3.2 创新教学理念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之下,将美育与思政融合一定要把握立德树人这一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实现教育质量。在美育教育过程之中艺术教育尤为重要,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然而,在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蕴含很多有关美育的思想理念,只有深入挖掘美育内涵,才能够充分将社会主义思想与美育教学进行融合,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出发,审视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将美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之中,例如在思政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用信息化技术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观看美术作品的同时获得审美能力,坚定意志信念。

3.3 贯穿党史思想

相对于文字和朗读的学习形式,学生更倾向于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一个优秀的故事,不仅有着起承转合,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因此,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变革之前口头传授的教学方法,适当在教课过程中融入一些人物故事,以便学生理解党史。在此之前,高校的思政课堂一直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教师只注重思政课本,而忽视了课外拓展内容。更有一部分教师在讲授思政课时,完全照念书本内容,失去了党史的灵魂。上述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思政教师应当结合课本内容,适时讲述党史故事,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风雨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为了抗日战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抒发[6]。这些都可以成为当下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目标,来间接性的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不但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理想,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在其心中树立报国的种子。当然,老师在讲述人物故事时不能空洞死板,而要巧妙恰当的将其设计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在“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这一章节的教授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引用共产党员在长征过程中的相关事迹如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来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榜样人物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

3.4 建立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不仅仅应当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掌握情况,同时也应当突出实践这一角度的考核评价,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落实实践,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7]。在理论考核的过程中可以由专业的教师主持,而实训课程需要由实训教师共同推进,有必要的话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干部参与考核之中。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会以及校团委负责人联合评价,通过以这种多元化评价的方式能够充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综合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对评价指标进行界定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思想政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创造力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在开展思想政治评价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激励体制的构建,最终使得一些思想政治能力突出、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激励[8]。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美育不仅仅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符合新课标改革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美育教育落到实处,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润泽心灵。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思政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