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模式

颜 睿

(武夷学院 福建·武夷山 354300)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又被称作海量数据,其拥有着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超强的时效性以及真实可信的五个特点。大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大量且多种类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发掘,从而发现数据所带来的信息,进而获取信息所蕴含的价值及背后的联系,最终发现信息背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将来会被人们用于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新方法。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将从数据中发掘信息,进而从信息中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就是人们在生产数据,再到存储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再从信息中获取知识,最后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方式。结合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来分析教育大数据,教育大数据的基础是最初的教育数据,包括个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教学课程中产生的数据、学校模式中产生的数据、不同区域的教育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国家教育中产生的数据等五个方面。

1.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1)采集模块。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采集所有在校师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及学生的个人资料,或是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记录,以及教材内容的相关数据。教学用教材内容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采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视频中的教学理念以及知识,学生学习目标及学习信息等采集。

(2)处理模块。

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应该使用大数据来辅助教学。由于大数据存在数据类型众多、数量过大的特点,因此高校信息化教学中需要借助有效的处理模块,从而将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由于大数据中所包含的数据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式,而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会造成大量的成本,高昂的成本浪费使得高校难以提高本校的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可以选择应用网络爬虫技术来对不同格式的教学数据进行模块处理,防止产生大量的成本浪费。

(3)应用模块。

应用模块能够对大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处理,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内容,发掘其中的价值。并且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将信息进行分类、分配处理。在有效使用应用模块的前提下,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构建完整,高校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才能进一步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经过应用模块处理过后的数据,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及学生在日常管理、教学及学习中有效解决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安全问题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隐患。

2.1 内部隐患

这部分隐患主要是高校管理人员及学生在访问中所存在的隐患和硬件故障与软件问题。到现在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本校的网络信息数据库,将数据库划分成很多层次。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信息化安全的问题。高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师生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由于缺乏对信息数据资源和校园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的严格的权限管理,这很容易导致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出现安全漏洞,信息资源极易泄露。高校中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充分,很容易造成内部隐患。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内部隐患还包括硬件及软件故障问题。高校的机房、电源以及其他外设硬件故障。机房故障主要是指由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机房的安全性能不完善,基础设施没有更新换代,机房由于恶劣天气受到水、火、雷电的因素导致设备损毁。或者是机房中的环境如湿度、温度、静电等需要人为控制的因素未能合理控制,进而造成的设备故障。电源故障指学校网络中心的由于电路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进而造成供电问题,容易造成信息数据丢失、泄露。

2.2 外部隐患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外部隐患有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一些包含有特殊编码或是有特殊功能的移动设备就是计算机病毒,其在接入校园网络时,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弱点进行破解,从而对有用的信息数据进行盗取或者破坏。网络攻击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它们的原理都是利用网络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对其中的信息资料进行攻击。

综上所述,由于在高校中信息化教育网络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不善的因素、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不当、硬件故障、软件问题,以及一些普遍存在的人们经常遇到的网站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病毒等是在高校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构建中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和关注、解决的一个安全隐患。这些技术上的安全隐患给高校学科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和限度,是高校学科教育信息化构建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 针对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对策探析

3.1 保证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中,学校应及时对学校硬件:机房、线路、电源以及其他外设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完善硬件设施的安全性能,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且学校应对机房这种需要特殊环境的区域规定合理的、科学的湿度、温度、静电标准,保证学校硬件安全。

学校应建设完备的接入网审核体系,对所有申请接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安全审核并且登记备案有关信息。在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计算机设备才能进入校园网并且从信息化教学系统中处理或下载有关数据或信息。

3.2 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需要定期地组织对学校的师生群众进行有关个人信息安全的教育,包括保护其个人信息、避免自己在使用这些信息化的教学系统中因为自身的网络配置不当而导致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等重大安全隐患发生;其次,由于一些大学生接触到了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而逐渐受到吸引,很容易走上歧路。有些大学生由于个人兴趣爱好、虚荣心等精神上的心理因素,利用网络中或自己研发出来的各类攻击性技术来破坏高校网络安全工作体系的建设。所以,高校对于信息安全意识的教学是迫在眉睫。

3.3 提升信息化教学系统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很多高校缺少专业人才管理信息化教学系统,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只有一个技术人员同时负责建设信息化教学系统并且需要管理系统并关注着系统安全。这导致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网络安全方面有关技术人员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保证系统安全。如果高校管理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安全管理能力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安全出现漏洞。

因此高校要想保证自身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中能够安全,应当首先提升专业人士的安全意识,并定期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安全技术能力的培训和考核,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使信息化教学模式能更安全的进入高校日常教学之中。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改革发展,但很多高校均发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影响,并且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这是因为很多高校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的与时俱进,从硬件、软件、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及安全教育等多角度都存在了众多的安全漏洞及隐患。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Unity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多地远程互动同步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汽车配件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开发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