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2022-01-0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何正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何正平
乡村治理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点话题。但是针对乡村问题进行治理是需要一定的逻辑性的,目前相关政策以及研究的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须注重这些问题和安全隐患。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我国乡村治理工作是一项工程量大且复杂繁琐的任务,因此在开展治理工作之前,必须设计好清晰的目标与路径,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不会被浪费。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政策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将乡村治理作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之一,鼓励有关部门加大关注度,在涉农政策中也具有开创性的展现。虽说从整体局势上分析,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治理活动的关注度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将其中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细致的剖析了解,可以发现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地区颁布的有关乡村治理的条例,定性不明确,将治理问题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行分化,甚至有地方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有些地区将乡村治理的具体手段与乡村治理的最终目标混淆,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重视度不够,从而产生片面化的治理效果。
其实乡村治理所涉及的问题较多,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是否得到平稳的发展,还需要注重是否符合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乡村建设是否起到了助推作用。总体来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过程较为复杂,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具备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战胜挑战的毅力。乡村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才能掌握真正的治理技巧,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理效果。现阶段的乡村治理依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开展相应的政策设计。为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在制定乡村治理政策时必须立足新时代的具体情况,以人为中心设计具有未来发展意义的治理措施,并且对已有的政策进行完善和巩固,以推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加强治理队伍人员的治理能力培养。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现状
(一)发展动力即内生动力相对不足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而言,若要确保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稳步提高,既需要来自内部的动力,同时也离不开外部的引流。近些年来,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的发展投入了较多的心血,包括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村内部技术人才的流失以及青少年劳动力的对外发展导致内生动力不足,仍然阻碍着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目前全国近8亿的农民,人均耕地却不足两亩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农村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内生动力的不足,可以从资本、产业以及人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资本和产业角度,虽然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和补贴,鼓励人们在乡村建厂,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与城镇相比较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以及硬件设施略有欠缺,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弊端,这也就导致人力资源和技术型人才都会向外流出。
(二)城乡融合过程中出现不均衡的机制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国民人均GDP水平直线上升,对农村进行城市化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并且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明显较大,还是会出现乡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现象,从而致使乡村出现空心化的局面。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开展乡村治理活动,就必须勇于面对乡村空心化现象,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将人才以及资金引入农村,确保乡村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保障体制和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于公共服务以及保障机制的完善工作较为重视,不仅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也会为各级政府投放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乡村而言,农田水利设施以及乡村道路的完善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都存在着城乡差距明显的问题,因此为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推行保障体制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特别是在乡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了确保城乡之间的差距得到显著缩小,相关政府领导更是在政策资金以及人才方面都加大了支持力度,尽力建设满足农村发展的保障体制。
三、乡村治理的最终目标和实现途径
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且可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注重保障机制的完善,以及建立具备包容性和有力管理力度的管理队伍,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争取人才回流,共建幸福家园,确保乡村社会的健康稳定。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工作正式步入正轨,在加强乡村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确立明确的治理导向和政策目标,完善改革体制,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展群众路线,以法治建立管理秩序激发乡村居民的管理意识和活力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最终目标。为了尽快达到这一目标,乡村治理环节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一)结合城乡人口流动规律,扩大乡村治理主体范围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提前构建好的框架,乡村治理工作也不例外。乡村治理的对象是乡村的人口,但是并不仅仅代表着乡村的常住人口,为确保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针对乡村外来人口包括迁移到城镇中的务农人口都进行合理的治理。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较大,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时党和国家对城乡之间的边界进行了调整,使得乡村本地人口的治理工作需要突破原有的范围才能顺利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乡村治理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做好以人为本的治理工作,明确乡村治理的核心要务是什么,并且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治理目标上确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治理方式上积极调动群众的力量。针对目前乡村人口流动量较大的问题,可以对已离开乡村但与乡村发展仍然有关的人员或未进入乡村,但是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贡献的人员进行界定,并且提供相应的保护。另外,对于乡村基本设施的建设以及保障体制投入足够的精力,让各方人员加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中,在治理过程中遵纪守法,以法治为前提建立规章秩序,增强活力。确保乡村治理工作符合国家需求,能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
(二)健全联系机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工作
大部分乡村的青壮年为了谋取更好的发展会进入城镇寻找工作,这也给乡村治理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及乡村人口的调查造成困难。乡村人口有常住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口,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乡村人口的变动情况。乡村治理部门可以根据居住情况开展村庄人口调查工作,通过登记常住人口、联系外出人员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在针对村庄人口展开调查时,涉及的内容较多,尽量做到越详细越好,掌握村庄人口的家庭基本信息、信仰、民族成分等各种内容,对每个人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思想动态以及政治面貌进行详细的登记,以此确保在开展治理工作时及时发现可用的人才,从而确保村庄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推动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确保乡村治理工作与乡村振兴背景的融合,就必须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以及精神修养。与城镇相比,乡村人口不仅分布不均匀,同时还出现断层现象,在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时,所面临的问题较为繁杂,但是无一例外,这些问题都是由人而产生并且由人去解决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物质的现代化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目标,而将人的精神世界引导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则成为乡村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环节。确保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宣传渗透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有效步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法制观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确保在开展乡村治理的工作中,不会因为思想道德领域的不统一而阻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解决乡村邻里的矛盾,完善治理体系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阻碍因素就是社会矛盾冲突,加强对于村民之间矛盾的管理,是保障社会稳定、完善治理体系的必要之举。我国大部分乡村存在地域广、人口多且人与人之间差异性较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就导致在乡村发生社会矛盾是较为常见的,并且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层层阻碍,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时,一定要注重乡村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求的满足,围绕人民的切身利益结合依法治国的方针解决矛盾冲突。同时还要在乡村宣传打击黑恶势力的必要性,杜绝违法犯罪活动的存在。在乡村治理实践工作中,各级领导需要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寻找到切实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办法,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五)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
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需求可以进一步得到满足。与城镇相比较,乡村有着多种发展类型,并且不同的乡村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工作,需要根据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实际需求,探索出符合各村落特色并且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治理对策。为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现代经济学观念融入日常工作中,针对乡村人民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拓宽服务路径,达到逐步深化治理目标的最终要求。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的进程,减小城乡差距等。在开展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制度的管理、人才的引进以及对外人员的维护,同时还要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完善相关体制、建设基础设施等等。在不断满足乡村人口实际需求的同时,鼓励大家与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队伍融为一体,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
相关链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