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场合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调查
——以福建博物院为例

2022-01-01闽江学院李玥芊

区域治理 2021年37期
关键词:馆内博物院卫生间

闽江学院 李玥芊

一、调研背景

(一)人口数据

据调查,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共有8500万名残疾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6.21%。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截至2010年末,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为我国目前残疾人总人数中占比例最高的三类。我国残疾人数量众多,对配套无障碍设施的需求量大。

(二)博物馆无障碍设施建设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也增强。博物馆作为保存人类知识与经验的公共场所,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学习探索的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到访。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对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好博物馆,怎样提高满足不同观众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成为了摆在博物馆设计人员面前的问题。作为为大众服务的社会机构,关心每一位社会成员是博物馆应有的使命。而完善博物馆的无障碍设计,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文化、探索世界的重要措施,也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举措。福建博物院作为福建省内知名度高、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观。作为福建省的名片,完善福建博物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利于展现福建省公共场合建设水平和开放包容的地方文化。

二、相关行政法规及国际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国家制定了相关行政法规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作出规定,如于2012年颁布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及为推进省内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福建省政府于2010年推出的相关行政法规。此外,1961年美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后,也成为了现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根据以上条款,此次针对福建博物院的调研主要分为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人文关怀三个方面。

三、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调查与采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中,笔者以肢体残疾人的第一视角乘坐轮椅,参观了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并针对全馆进行调查,利用Excel表格对前文提及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评价,最后,结合对馆内志愿服务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采访,生成此份报告。目前,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肢体残疾、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三类人群提供服务。

(一)硬件设施

从硬件来看,福建博物院在建设之初并未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计划。首先,作为大型公共场所,博物院内置有观众停车场,标识明显。但该停车场及院区的其他停车场并未按要求设计无障碍停车位。但据现实情况,残障人士尤其是肢体残疾人士常常乘坐私家车出行,且会携带轮椅等相关辅助工具,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空间,而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是保障残疾人出行的第一步。其次,福建博物院展区共三层,参观的入口设在二楼,所有游客需前往二楼进行体温检测(疫情期间)以及预约核销。游客可通过场馆正面以及右侧的两处楼梯步行至二楼入口。但场馆并未为行动不便者设计坡道以及直梯。这意味着残障人士到馆只能通过两侧楼梯步行到达二楼,这无疑为他们的参观增添了困难。两侧楼梯均设有单层扶手,高度适中,能为行动不便者在攀爬楼梯时提供支点及帮助。但总体来说,从入馆的过程来看,博物院并未实现行动无障碍的设计要求。第三,馆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位于男、女卫生间内,未设置第三类卫生间。位于卫生间门右侧的无障碍标识不明显,场馆内并无直接指示。同时女厕内的无障碍卫生间入口设计狭窄,且位于墙角,使用内向开门的方式。无障碍卫生间面积狭小,仅为普通卫生间面积的两倍,内设扶手与坐便器,无紧急呼救装置、防滑设施、坐便器自动冲水以及尖锐处圆角保护等。经过笔者体验,行动不便者在乘坐轮椅时,轮椅无法顺利推入卫生间,便池无法从多个方向入座,行动不便者很难在脱离他人帮助时使用坐便器。且由于无障碍卫生间位于男女厕中,若残障人士的陪同人员为异性,此设计将为其带来不便。此外,卫生间内两个洗手台均为同一高度,未设置多高度洗手台。但经实际体验,一般身高的成年人乘坐轮椅时,能够较为轻松地使用洗手台。第四,馆内设有上下扶梯各一部、直梯一部,均未设置无障碍标识。由于博物馆展区较为分散,一至三楼均有展览陈列,总体而言,参观者对于电梯的使用需求较大。但在调研当天,由于博物馆内直梯正处于维修状态,笔者无法乘坐体验,因此无法得知电梯内部设置。但从外部看来,电梯轿厢门整体偏窄,据目测,电梯轿厢门宽度大体与轮椅宽度一致或略宽,如乘坐轮椅,需找准角度,否则可能无法顺利将轮椅推入电梯。三楼电梯出入口由于高差,设有坡道。但由于电梯口处目前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处,道路两侧有放置商品,因此三楼电梯出口处整体较为狭窄,若残障人士长时间停留该处,可能造成现场拥堵。此外,文创产品区域有垫高设计,在区域入口设置台阶,附近并无坡道,轮椅使用者较难到达。最后,据现场调研情况,在馆内公共设施方面,福建博物院并未推出专门针对视障人士的硬件设施。视觉受限往往使得视障人群可以接收到的信息量明显减少。因而在城市主要街区都铺设了盲道作为盲人行走的引导。但福建博物馆及所在园区内未单独设置盲道或盲文解说板。

(二)软件设施

残障人士出行,第一考虑的便是安全。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在外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突发情况,而在这种情形下,建立好紧急援助呼叫设备有利于为保障残障人士安全出行筑好最后一道防线。但福建博物院内除火警警报装置外,展厅内、无障碍卫生间等场所均未单独设置紧急呼叫装置。此外,馆内部分展柜设于参观动线的道路中央,且展柜四角尖锐,并未做圆角处理或保护措施。若参观者不慎跌倒或发生碰撞,极有可能对其造成伤害,这不管是对残障人士或普通参观群众都是安全隐患。第二,博物馆的陈列其布展设计基本满足了肢体残疾人士使用轮椅进行参观时的需求。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博物馆中的展柜、公共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重要依据。而博物馆在设计布展以及陈列布置之初,就应该同时兼顾残障人士和普通游客的观展需求,做到即满足残障人士的观展需求,又不会使普通游客感到不便。由于调研期间福建博物馆内电梯未开放,轮椅仅能在二层“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内使用,因此针对残障人士的轮椅观展体验分析仅以“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一个场馆为例分析。从展柜的陈列重点来看,由于肢体残疾人士大多使用轮椅进行参观,这就要求展厅设计者在布展之初需要将整体展品的放置重心整体下降。在调研中,福建博物院绝大部分的展柜设置合理,能够使轮椅使用者在视线较低的情况下顺利观览展品及其文字说明。仅有小部分放置于展厅中央的单列展品由于摆放位置较高,超出了轮椅使用者的目视范围。绝大部分的展品对应的文字解说牌高度摆放合理,轮椅使用者可以进行正常阅读。从展厅内灯光设计来看,大部分展出区域灯光亮度适中,但馆内并未给视力低下者提供放大镜,视障人群的观展体验可能不佳。而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部分展厅的灯光设计导致了在视线较低情况下的展柜反光,从而使参观者无法仔细观察展品或阅读文字。第三,从游览的动线设计来看,展厅内游览区域道路宽度适中,调研当日为周日下午,馆内人流量较大,在参观过程中并未出现拥挤情况,可以容纳轮椅使用者与普通游客共同参观,基本做到互不干扰。整体游览路线未出现明显障碍物,除部分展区地面有隔断外,其他区域在使用轮椅游览时推行顺畅。同时,由于展厅面积较大,展品布置分散,因此在轮椅使用者长时间停留某处时,一般不会造成动线拥堵情况。第四,针对展览品,博物馆并未单独准备盲文说明牌,但游客可以通过门口的租借机有偿借用博物馆提供的语音导览器(押金200元、使用费20元),或在“福建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内输入对应展品编号,获得免费的语音讲解及文字解说。付费的语音导览器能够根据使用者参观路线,自动播放正在浏览的展品的文字介绍,自动化的播放机制以及声情并茂的详细解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残障人士的浏览体验。

(三)人文关怀

对于博物馆的建设来说,让残障人士在心理和情绪上感到自己被欢迎、被平等对待,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无论是残障人士还是健全人,每一个人都想要被自然、有尊重地对待,博物馆应该尽可能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愉快而舒适的参观环境。

根据实际体验,福建博物院现采用身份证线上预约及线下登记入馆参观模式,残障人士无需单独预约手续。馆内总服务台处提供免费轮椅租借服务,无需预约,到馆抵押身份证或缴纳押金200元即可租借。馆内提供人工讲解导览服务,但根据对志愿者的采访调查结果,目前并无讲解员能为听障人群提供手语讲解服务。但场馆内设有多媒体讲解装置,口述影像材料等,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客的观展体验。

四、相关改进建议

针对如上提到的福建博物院无障碍建设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与建议。

(一)实现建筑空间无障碍建设

建筑无障碍包括建筑内空间环境、路线设计和无障碍设施等。福建省博物院应按照相关行政法规及国际通行标准增添馆内相应无障碍设施。第一,增设无障碍停车位。第二,对于进馆时两侧的步梯问题,建议博物馆在一楼展区单设无障碍入口,或添置轮椅升降器,以便利通行。第三,完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扩宽厕所门并更换开门方向,增添卫生间内防滑处理以及紧急呼救装置。第四,完善馆内无障碍设施标识系统,增设盲文解说板以及盲文提示牌,为视障观众提供馆内移动线路与位置关系等信息。第五,在场馆内布置相应安全设置,使用双层扶手或高度适中的单层扶手,完善尖锐物品的圆角处理,改善相关灯光布置与照明安排,合理选择地面铺设材质。

(二)完善信息文化与心理无障碍服务

信息、文化无障碍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设备设施、讲解引导、专项活动等手段,帮助特殊群体在博物馆中像普通观众一样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获得充实的探索体验。如针对视障人群,这一无障碍设计可以通过感官代偿实现。除语音导览外,博物馆还可以拓展展览内容,引入触觉、嗅觉等触发使用者其他感官。如借助盲文说明文字、语音讲解、展品触摸等形式,帮助视障群体接受信息、获取信息。这样的展览形式,不仅可以使视障人群更全面、立体地感受文物,还可以丰富其他游客的观展体验。

此外,博物馆应加强对志愿者无障碍服务的培训,形成针对特殊需求观众的理解、应变和培训机制。开通网络无障碍游览预约平台、推出免费无障碍导览陪同服务、招募手语志愿者为听障人士进行讲解、制作无障碍使用解说材料、定期举行残障人士开放日等。博物馆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或与积极与残联等组织开展合作,鼓励、邀请残障人士到馆来访,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向社会公布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从根本上消除弱势群体到馆来访的不安感与恐惧心理。

五、结语

残障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个体学习和社会融合是一个漫长且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过程。博物馆的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当代社会的人情温暖,体现出经济发展下对残障人士的社会关爱。本文以期以福建博物院为例,分析现代博物馆建设中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足之处,让无障碍设计更具人性化。

猜你喜欢

馆内博物院卫生间
博物院寻兔记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卫生间抢劫案
我帮你上卫生间
岳阳楼记
山西博物院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鉴赏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
视觉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