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
——以高等职业院校不同地域学生家乡文化为例

2022-01-01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武月刚

区域治理 2021年37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武月刚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特点,但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同点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核心是创造性转化和传播,主要内容是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脚点是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要求,我国的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也相应地从政府职能和市场主体衍生成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企业两大主体,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守正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高效率的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着眼于文化产品的思想意识正确和社会增加,文化产业的改革更注重于文化产品的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增强继承宣传红色革命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本领,提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有效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和实践[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主线”,其核心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一理论在“十三五”期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成熟的改革经验,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改革的主要抓手,呈现出生动的改革创新局面[4]。新时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通过对文化产品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优化文化供给体系,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问题分析

通过对多位同学的家乡文化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建设和运行存在的短板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阅览室利用率低,由于农村大量青年外出打工,村里留守人员大部分为老人和小孩,因此图书和电脑电子阅览少有人问津;二是管理不到位,农村文化服务中心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大多是村里的某位干部兼任,开放时间都没有保障,管理不到位,也缺乏指导和引导。三是文化站缺乏指导和组织人员,缺乏专业活动队伍,除了少数上级安排的演出、电影下乡和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巡回演出,其他的依赖村民自发组织活动,活动方式和方法都没有保障[5]。

(一)农村文化产品供给自我供给不足、来源渠道失控

具备了基本的文化供给平台和管道,但是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农村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差甚远。一是文化产品政府供给不足。有的城市加大了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支援和扶持,实施了 “一村一年一场戏”等工程,对于“送演出下基层”和县市区“送戏下乡”演出的管理考核,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冬春文化惠民等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改善了农村文化生活,但是对于农村文化活动缺乏的农民来说,是杯水车薪[6]。二是由于农村没有专业文化创作队伍和人员,没有创作和传播贴近生活、贴近需要的文化作品的能力。据调查,乡村两级的文化产品自给能力很低,创作队伍是没有组织、没有经费、没有指导的草根人才和草台班子,创作的作品虽然是乡土故事能够贴近生活,但是由于文化形式比较简单,大多是数来宝、三句半、或情节简单无需包装和道具的小品,缺乏活动经费和技术指导,大多只能在本村或本乡镇演出,难以走到其他乡镇和上级舞台[7]。基于以上原因,居民大部分闲暇时间村民都花在了打牌、下棋、聊天、看电视等活动上。由于目前影视作品受资本控制和影响,特别是目前手机上的自媒体逐利纵欲、无限放纵,使得农村居民获得的文化产品缺乏引导和管控[8]。

(二)城镇居民文化供给侧结构分析

学校的城镇学生来源于多个省份,虽然相对于农村学生占比相对少一些,但是从这些学生身上能够看到每个地区的不同居民文化。城市居民的文化供给途径分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城市居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大剧院,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各城区都有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以及国有文化企业电影院。文化市场服务企业是由民间投资的商业性文化设施,包括媒体公司、影视公司、商业性购物休闲中心、网吧、歌舞厅、民间投资的主题文化公园等[9]。可以说,各城区的文化供给结构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城镇居民的文化供给通道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政府通道而言,还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产品不丰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民间文化供给通道则存在经营不规范、特色不明显、监管不到位、导向不准确的问题。没有底线的造星追星、虚假夸张的选秀相亲、伪娘鲜肉文化的泛滥都是文化供给通道监管失职缺位的结果。我们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应当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底线,文化职能部门必须加大文化供给通道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庸俗、媚俗、低俗文化进入文化市场。

三、推进城市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一)健全和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

一是要改革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思路,由原来的平均用力、均衡建设变为分别投入重点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健全的地方的经费投入,补齐短板,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要根据不同乡镇村庄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丰富文化供给,有针对性地增加介绍本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非遗项目、历史文化、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模范家庭和当地先进模范的内容,使文化供给有时代感、代入感、正义感和激励性,用有温度、有特色的、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要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配备和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政府培训、志愿者服务促进草根人才发掘、草台班子成长,通过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引导草根人才和草台班子提高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和创作能力,使乡土人才创作出反映农村生活、具有乡土气味、贴近农民生活、表彰模范先进、增强政治认同、追求高尚美好的文化作品,让农村自创文化作品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农村文化繁荣的生力军。四是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培养乡村两级农村文化管信息化管理员。让农村文化管理员运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建立新媒体乡村账号,一方面搜集本村文化题材创作反映本村故事的文化作品,把村民吸引到本村账号上来,另一方面通过本村账号推送反映党和国家政策、充满正能量、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优秀作品,发挥消费导向引领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作用,使农村文化市场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二)改变城镇居民文化供给通道

对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要改革文化布局原则,把文化设施由向政府驻地聚集、向政治中心靠拢变为向民众聚局地聚集、向商业中心靠拢,从而改变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二是要完善管理机制,严格“三重一大”审批制度、规范政府采购招标程序、强化建设过程监督、加大巡察问责力度,解决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三是聘请高水平专家、吸收高素质人才,壮大文化创作队伍,并通过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励文化工作者走进乡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创作出贴近人民群众、反映时代脉搏、崇尚高尚品质、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用丰富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精品占领文化阵地,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四是改变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增加乡镇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的力度,实现乡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地开发和保护,拓展农村文化旅游市场,实现乡村文化开发和城市文化拓展的协调发展。

对于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民间文化产业改革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共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立法和执法,规范文化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范围,使文化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在国家法律制度约束的框架下发展,改变民营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竞争的无序状态,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二是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植根大地,深入人民群众,发掘具有地域特点、拥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文化传统、展现文化底蕴的文化作品,弥补特色不明显的缺陷;三是要强化文化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文化运营监管终身负责制度,对文化监管部门失职、渎职、缺位导致文化运营出现严重思想意识问题和违法问题的终身追究监管责任,杜绝监管缺位现象;四是加强文化产品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审查,通过同业审查、主管审查和分层审查多层次审查来监督检查文化产品的运营,解决制止杜绝庸俗、媚俗、低俗文化和负面、反动、腐朽、堕落文化进入文化市场,保证价值导向正确。

(三)创作优秀地域文化作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无疑也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无疑就是: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好家乡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作品源于生活,而文化作品的特质是高于生活。优秀文化作品无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创作出丰富、优质、有特色能长久的优秀文化作品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人、当地的事、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历史。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基础,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彰显了我国的文化发展面存在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短板。为此,清醒地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文化领域的改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新时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通过对文化产品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优化文化供给体系,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如何促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成为思想意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改革备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