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研究*——以S省G乡为例
2022-01-01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彭荟惠
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彭荟惠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其他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加优质的教育。”[1]可见最好的教育体系是兼具质量与公平的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公平和优质已然成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同时也大多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3]位于西部偏远山区的G乡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地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笔者多次到S省G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发现其对于西部地区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发展研究极具代表性。我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教育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推动了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的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发展。但当前义务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区域之间的质量均衡,通过以S省G乡作为个案研究,探讨符合该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为促进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G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G乡曾经是我国西部极具代表性的贫困地区。距离县城72公里,辖4个村14个农牧社,常住人口403户161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截至2020年年底,全乡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7.53%降至0%。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同时,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加速,专项政策密集出台,G乡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部普及,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数量及结构不断提升。
(一)普九工作有效落实,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显著
G乡在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15年免费教育,全面免除3年学前教育保教费和3年普通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到2018年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至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以上,超常举措控辍保学,全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基本消除。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G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避免大拆大建,杜绝闲置浪费,全面消除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全面清除校内危房。撤点并校,新建、扩建学校,办学条件初具规模。据调研了解,现如今G乡所有学校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其所在的Z县目前已投入1.66亿元购置义务教育电子仪器设备进行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石。
(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书育人水平快速提升
G乡启动实施五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G乡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师,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新鲜血液的融入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促进了山区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近些年来,政府加大财政支出用于发展山区教育事业,提高了教师工资水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流失。
三、G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G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虽已实现教育资源的“基本均衡”,然而,由于受历史文化背景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义务教育在质量均衡上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办学水平、优质师资及课程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制约了当地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国家在扶贫阶段为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拨付给G乡所在的Z县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公用经费、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一补等财政资金7.15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但城乡区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县城的学校相对投入多于乡镇的学校。G乡义务教育阶段稀缺、陈旧的教学设施经过多年的教育扶贫有所改善,但是仍旧远远不够。调研发现,G乡的中心小学仅有一个简单的篮球架安置在水泥操场上,校园广播系统也稍显陈旧。据访谈得知学校刚在今年设置了图书室和计算机室,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但目前该校缺乏专业的老师开展教学,计算机就是一个摆设,无法正常教学。这种城乡之间经费投入的不均衡,会直接制约G乡义务教育的发展。
其次,G乡作为曾经国家级贫困区域,尽管近些年教育经费投入覆盖到教师的工资部分,但是整体来说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相对差异还是较大,工资低导致优秀的教育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这是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办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评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学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4]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提升及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来说,G乡中小学办学水平严重不均衡,过多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好校长及管理规范的领导层,关键看学校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校长是否具有长远的目光、各部门是否分工明确、领导班子是否各尽其职,是否能做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G乡中心小学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与之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仍然非常明显。管理层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缺少与外界优秀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种差异导致了义务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相之甚远。
(三)优质教师资源缺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山区义务教育发展不仅需要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还需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力量。目前这些地区的教师在数量上虽有较大改善,但面临的教师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严重,优质师资留不住,以至于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G乡所在的Z县除了县城里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一点,G乡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平均年龄老化且学历偏低,大部分都是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受制于地域限制,教育观念也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因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很多大学生连支教也不愿意来这里。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补充和弥补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的不足,如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免费师范生等,但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也有部分优秀年轻教师虽然人在此地,但是一心只想进城,完全没有深入当地、了解当地学生,这里是他们教育生涯的第一站,却很难成为最后一站。
四、G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适当加大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平衡县城和乡镇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不均衡。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预算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其次,成立一个督导调查小组,查清各所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办学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查漏补缺,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5]最后,要完善对各个乡镇教育投入的监管机制,严防政策执行下沉到乡镇过程中执行不合规、不清晰、不透明,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保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除了教育经费投入以外,需要从整体框架上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将财政、硬件、教师等优质资源向乡镇中小学流动,合理规划优质教育资源在县城和乡镇之间有效流动,推进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化解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矛盾,促进教育公平。
(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G乡应该把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研究中小学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需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同时还要注重家校结合、家校沟通,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目标。
其次,建立一支思想先进、管理领先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应该摒弃陈旧的管理思想,保持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办优质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引导老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在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下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三)提高教师待遇,稳定优化师资结构
要把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到发达城市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再组织发达城市的教师定期到山区指导帮扶。可以考虑将帮扶指导纳入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更多优质教师到山区支教,形成优质资源流通共享,以先进带动后进,建立互帮互助的机制,真正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的目标。
同时,提高各方面的待遇补贴,鼓励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补齐各个学科需要的教师人数,做到每个学科有相应的学科负责人,曾经一人多用的局面改善G乡中心小学今年配置了计算机等设备,但是由于该科目的技术专业性很强,暂时该校还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老师任教。硬件设施有了,但软件设施仍旧是个棘手的问题。总之,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向提高教师收入这方面倾斜,人才才是对义务教育质量优化的最大保障。
五、结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向共同富裕迈进的重要举措,它既能更好地诠释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体现为机会、区域、城乡、校际的均衡,更体现在教育结果和教育质量上的均衡。反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在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存在偏差。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是教育公平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基层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共同汇集区域之间多方力量参与,努力促进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