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

2022-01-01贵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郭静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工作

贵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郭静

军人作为国家的“盾”与“矛”,服现役时守卫祖国,是战斗力建设的主力军;退出现役后进入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切实做好退役军人的安置保障工作,既是保护其应享权益,亦是对其艰辛付出的嘉勉,更是稳定现役军人,让他们安心报国,无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妥善处理好退役军人的安置保障工作,极具价值意义。

一、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的有待改进之处

长久以来,国家对于退役军人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抚安置政策,但是于具体的执行落实过程中尚还普遍存在些许有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管理层面来说,安置数量不够全面,据统计,每年约有几十万军人退役,随着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退役军人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多。为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但安置压力依然很大。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差异等影响,相对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安置工作较为吃紧,返回原籍的退役军人也会因城镇、农村居住地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安置方式不够丰富,大多以传统“包分配”方式,让退役军人被动就业,即由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提供一部分岗位,国有企业、社会机构招录一部分,其余部分主要靠劳动力资源市场消化,没有真正实现全社会参与安置。

二是从社会层面来说,虽然社会广泛认可退役军人,但是本应承担安置任务的企业,反而实际招录不多,在安置上没有足够动力。主要原因是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即使安置退役军人能够带来一定税收优惠或者岗位补贴,但还不足以抵消其偏见,认为退役军人工作能力不一定能满足岗位需求,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倾向知识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社会资源广泛的人才,这类人才可以即招即用,无须花费太多培训精力和费用。此外,即使有的企业提供了岗位,也大多是安全、保卫、后勤、驾驶员之类,技术含量不高,久而久之,也不利于退役军人的个人成长。

三是从个人层面来说,退役军人之前一直生活在军营里,相对独立,与社会接触较少,学习的本领大多是军事技能,与民用的社会生产略有不同,甚至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此外,身份角色转变,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就业会有一定的心理恐慌,尤其对创业等无所适从,心理落差较大,再学习、再培训的成本较高、意愿不强。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退役军人对于安置保障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有的希望自主创业能够获得资金、技能扶持;有的则存在一定的恋乡恋家情结,希望可以在工作中能更多倾向贴近家乡、照顾家庭;有的则是更倾向稳定发展工作、灵活自由工作、具有成长挑战性的工作等;有的则会因安置岗位工作职能、薪酬待遇不同,偶尔会有不平衡心理,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四是从家庭层面来说,作为军人家属心理存在一定的落差。有的认为现役军人“吃皇粮”、有保障,而退役军人没有“铁饭碗”,要自谋生路,或者安置保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有一定的挫折感、失落感。有的认为现役军人获得关注度高,邻里之间认同感强烈,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尊重,而退役军人相对默默无闻,成为社会一员,与普通人无异,难以使家属一定的满足感。这些原因虽然来源于军人家属的,但也会直接影响到退役军人的情绪。受生育政策影响,新时期退役军人普遍是独生子女,其原本承担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任务,但因参加服役,家庭经济有一定的损失,对家庭照顾偏少,退役军人在安置保障时也会考虑这些问题,并希望获得更好的保障措施。

二、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的措施建议

当前,政府大力推行退役军人安置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条例,完善了安置管理措施,并不断提高安置保障质量与水平,在维护退役军人权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综合上述问题不足,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一些改进:

(一)构建全面联动保障体系

退役军人涉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需要构建政府主要引导、社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主动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及权威、高效、顺畅的工作协作机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退役军人“流血不流泪”。同时,应建立健全地方组织领导体系。在目前政府已设立的专职部门的基础上,强化地方退役安置保障工作领导体系建设,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主导,其他部门协调参与的组织体系,营造全面推进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首先,在广度上,要扩大全员参与度,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都应全部参与,落实政策,保障待遇,不断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其次,在深度上,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以及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均应积极参与,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优势、密切联系,家庭等关系主体更要贴身关爱,切实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保障体系,以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和自身建设水平。

(二)完善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退役军人安置方式主要以“指令性”为主,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因此,需不断完善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首先,给予市场经营主体更多的优惠福利,引导其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更适合和更具有成长空间的岗位,在招录时适当放宽条件,条件相同时优先考虑;其次,给予人力资源市场更灵活的政策,自主引导退役军人投入到社会公益、民生需求的岗位和具有一定政策导向的领域,比如乡村振兴、社会帮扶、国防教育、安全保卫等,以充分发挥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再次,鼓励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在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后,针对性地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渠道更多的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帮助退役军人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减少退役军人对于安置就业“本领恐慌”的顾虑;并且,围绕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广泛动员其家属积极参与择业、就业、创业,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努力做到“一人退役、全家受益”,进而减少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此外,做好相应的跟进式服务,真正关心并倾听每一位退役军人的感受,及时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坚定其择业就业的信心,真正实现从就业到乐业。

(三)前移安置保障工作重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重心前移,主要是在军人退役前或者刚退役时,应给予足够且适应社会的相关培训和心理辅导,由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牵头,引导人才需求单位或安置保障落实单位提前介入,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引导指导,帮助退役军人掌握工作技能和本领,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开展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让退役军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此外,还需积极鼓励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条件具备的地区和机构可以在退役前引入SYB创业培训,鼓励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提供普惠性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指导,提前介入创业孵化。同时,还可将安置保障各项政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图画展示出来,简洁明了,提前宣传,帮助退役军人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和生活。

(四)做好安置保障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安置保障的宣传引导。发挥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为主、党委宣传部门协助的综合联动作用,广泛发动各类宣传媒体阵地,积极宣传安置保障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结合前文所述的保障政策,营造退役军人依旧“亮身份、展风采、获点赞”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拥军爱属。

二是做好安置保障的落实计划。将安置保障工作纳入地方年度工作,根据上级指令、政府获得的退役军人有关情况,结合地域经济发展以及市场主体需求,合理编制安置保障规划及年度落实计划,切实将安置保障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三是建立安置保障信息系统。结合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一方面是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安置保障系统,全面登记、及时跟踪退役军人安置保障有关情况;另一方面是对属地安置保障项目全面摸排,动态了解掌握就业需求和创业需求,包括人才市场需求、社会公益岗位、市场主体结构、资源获取程度及行业发展趋势等,针对各人性别、年龄、技能、性格、兴趣、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选取或制定相应的安置保障项目,搭建互动式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多元化需求,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结语

退役军人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其安置保障工作需全社会一同努力,共同维护退役军人尊严,保障退役军人生活。在安置工作开展中,须针对每位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用心对待,真正为其办实事、做真事,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出新的光亮。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工作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工作,爽飞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选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