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野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2022-01-01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吴宏伟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防控社区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吴宏伟

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防群治,取得了应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胜利,经济社会恢复了正常秩序,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考验我们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看看我们在基层治理方面有哪些成绩可以总结、提高,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最前沿,进一步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城乡社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主阵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党领导的人民战役,许多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由此得到了提升,干群关系也大大改善。以党建为引领,城乡社区为基础构建的全社会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出强大的动员能力、执行能力,快速的反应和联动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同时,这场战役也折射出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基层社区自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党的领导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党中央顶层设计、周密部署,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严防死守,扎实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物资保障、生活服务、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宣传动员功能。另一方面,党中央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应该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由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平安社区。一些城乡基层社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开展工作更多依赖上级党组织,一些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组织不健全,管控不严,体制不顺,居民参与不够,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

(二)反应迟缓,应急处突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面对这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社区普遍存在心理、思想和应对准备不足,危机风险防范意识缺乏,日常预防准备工作不到位,不熟悉应急预案,基本医疗物资严重不足,缺乏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基层医疗人员短缺,缺乏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亟待提高。

(三)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能力偏低

城乡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登记排查,物资运送、消毒、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都由社区工作者来完成。尽管有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大批志愿者投入防控一线,社区工作人员依旧超负荷运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近10个小时以上。基层社区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中行政化倾向严重,形式主义深重。上级层层下发任务,各种考核、检查等行政性事务过多,有限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严峻的防控形势、庞杂繁重的工作的要求。一些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老龄化,有的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有的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习惯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有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有的工作人员缺乏法治思维,非法限制公民自由,侵害公民合法权益。

(四)科技支撑不足,防控效率低

各部门数据分割,跨部门协作困难,导致服务能力不足。基层社区普遍采用了网格化治理模式,以网格为责任单位,将社区内的居民、各种组织和各种资源全部纳入网格进行治理。防控阻击战中,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在人员排查、核查统计居民信息和物资分配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核查相关居民信息,物资分配等提供了准确依据。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多数运用微信群、QQ群和上门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很多社区利用微信建立了网格群、楼栋群、单元群、志愿者群,全面、系统的网上信息平台还不健全,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融合不够,缺乏强大的大数据信息支撑能力,不能提供精准管理和高效服务。

二、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增长期。由于境外疫情仍在持续,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外防输入压力和国内反弹的风险,常态化防控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提高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让老百姓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优势

党的领导是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推动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始终站在防控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优势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保障民生、完善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着力完善“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第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改善领导方式方法,建立区域性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第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功能,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不松懈,不懈怠,推进党员下沉机制常态化,创新不同基层党支部的形式,搭建新的党建平台,把党建渗透到社区、行政村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第三,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

(二)推进共建共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活力和效率

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基层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人人尽责的社会防疫共同体。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居民、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现重大事务决策全公开,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从源头预防化解风险。关心社区公共事务,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打造和谐平安社区。协助社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唤醒居民自治,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

(三)提升基层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在城乡基层社区建立安全、高效、科学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明确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强源头管理和风险防控,向乡镇、街道和社区提供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物资和信息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街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应急响应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应急响应的能力。

(四)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卫生防护网的末梢,应该充分发挥其监测哨点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包括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医,都是医防的融合点。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关口前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强化顶层设计,要配齐配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街卫生室人员,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基础,推进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医防融合”。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防护制度,突出日常的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城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五)强化科技治理,运用大数据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以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为契机,开展智慧社区和生态社区建设,因势利导地鼓励社区向生态化、清洁化、智能化、便捷化的趋势发展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必由之路。探索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推动社区、街道和与公安、综治、民政、城管、市场监督等政务数据的融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对社区重点人群管理、人员流动监测、信息收集报送、宣传教育和困难帮扶等进行科学管理和精准服务,以解决社区人口底数不清、防控手段薄弱、治安防范支撑不够和社区治理工作量大等问题。逐渐培养社区居民养成生态、卫生的行为习惯,督促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和绿化保洁。另一方面,社区防疫工作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社区建立智慧“云”平台管理机制,能够应用大数据及时对社区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快速掌握各业主家庭的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物资需求情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

(六)完善社区工作者保障激励机制

由组织、人社部门牵头,加快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结构化工资、绩效工资体系和正常化的增长机制,提高工资待遇。进一步落实社区工作者年休假、体检等待遇制度。进一步落实网格化属地管理机制,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有职有权。健全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制度,提升能力水平。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招录中,给予适当倾斜政策。表彰慰问优秀社区工作者,落实对社区一线工作者的相关补助政策。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防控社区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社区大作战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