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治疗皮肤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2022-01-01巩育彤唐志坤
巩育彤 唐志坤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皮肤科,山东 济南 250011)
梅花针是一种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技术。《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梅花针正是通过在皮肤局部、腧穴或沿经络进行叩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梅花针可激活穴位或经络功能,活血祛瘀,疏经通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梅花针叩刺可调节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功能[1],调节局部代谢。梅花针叩刺产生的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将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整合分析,激活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并发出信号至运动终端,起到纠正异常模式的作用[2]。兹将梅花针治疗皮肤疾病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毒性皮肤病
1.1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皮损多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出现排列呈带状的红斑及水疱,常伴不同程度的疼痛。老年患者常遗留后遗神经痛,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刘亚军等[3]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布洛芬缓释胶囊、干扰素常规治疗,针药组50例予生大黄粉外敷配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针药组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张茜等[4]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先予火针针刺阿是穴及与皮损部位相对应节段夹脊穴,再予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并拔罐,对照组30例均予毫针针刺阿是穴、病变相对应节段一侧夹脊穴、支沟、阳陵泉、行间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张辰等[5]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45例予普瑞巴林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2 扁平疣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良性赘生物[6],中医学称之为“扁瘊”。HPV好发于面颊、颈胸、手背等处,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针尖至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肤色或淡褐色扁平光滑丘疹。王瑞恒等[7]应用梅花针重叩“母疣”(即最早出现的皮损或疣体较大者)治疗扁平疣61例。结果:痊愈5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4%。张波[8]应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皮损处并外敷中药祛疣面膜(药物组成: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木贼、红花等)治疗扁平疣80例。结果:治愈6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蔡超[9]将95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治疗组48例予梅花针叩刺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0.42%,对照组总有效率34.0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是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性疾病[10],中医学称之为“丹毒”。丹毒通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胀性红斑,自觉疼痛,可伴发热。朱新联[11]应用梅花针叩刺局部并联合艾条灸治疗复发性丹毒15例。结果:痊愈15例,治愈率100%。张展[12]将42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予青霉素配合梅花针刺络拔罐,对照组21例予青霉素配合鱼石脂膏外敷,2组患者中对青霉素过敏者更换为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1年后复发率14.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1年后复发率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姚青勋等[13]将60例下肢淋巴水肿并发急性丹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青霉素常规治疗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对照组30例予青霉素常规治疗配合硫酸镁湿热敷后加压包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观感觉、患肢周径减小程度、丹毒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真菌性皮肤病
柏树祥[14]应用梅花针反复叩刺皮损处治疗花斑癣36例。结果:治愈36例,治愈率100%。刘代红[15]应用梅花针叩刺患手皮损处并予苦参汤(药物组成:苦参、地肤子、苍术、黄柏、黄芩、地骨皮、五加皮、皂角刺、大风子仁、荆芥、防风、红花)浸泡,联合自制黄连膏(主要成分:黄连、生地黄、麻油、黄蜡等) 外用治疗鹅掌风36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熊健[16]将96例体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梅花针叩刺结合硝酸咪康唑霜外用治疗,对照组48例予硝酸咪康唑霜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4.1 慢性湿疹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常见皮肤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17],其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朱宏等[18]应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局部治疗慢性湿疹40例。结果:治愈21例,好转1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李景春[19]将7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治疗组37例予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配合梅花针叩刺并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王晶等[20]将6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西可韦片口服、梅花针叩刺配合肤疾宁外用,对照组32例予西可韦片口服联合肤疾宁外用。结果:治疗组1周愈显率63.64%,2周愈显率87.88%;对照组1周愈显率37.5%,2周愈显率65.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2 汗疱疹 汗疱疹是对称发生在掌跖、指趾屈侧皮肤的水疱性皮肤病[21],常伴手足多汗,或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多反复发作。武臻[22]将108例汗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予梅花针叩刺背部督脉与膀胱经第一侧线治疗,对照组54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联合酚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止疱时间及止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15%,对照组总有效率87.0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3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23],属中医学瘾疹范畴,其以皮肤瘙痒并出现一过性(<24 h)风团疹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其病情多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即为慢性。简弄根等[24]应用梅花针叩刺风府、曲池、血海穴治疗荨麻疹36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王娟等[25]将200例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6例予自血疗法治疗,B组66例予梅花针叩刺背部两侧膀胱经治疗,C组68例予梅花针叩刺背部两侧膀胱经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C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值及CD4+/CD8+值均优于A组、B组(P<0.05)。
5 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5.1 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疣状结节损害[26-27],中医学称之为“马疥”“顽湿聚结”。结节性痒疹主要表现为高度角化的瘙痒性丘疹和结节,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常伴剧烈瘙痒,迁延难愈。柳典花等[28]应用梅花针叩刺痒疹部位治疗结节性痒疹18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乔子虹等[29]应用梅花针叩刺痒疹结节并拔罐,联合外涂自制外用药狼斑2号酊(药物组成:狼毒、斑蝥、乌梢蛇、鸦胆子)治疗结节性痒疹36例。结果: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胡素叶等[30]将20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梅花针叩刺联合新癀片外用,对照组100例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4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5.2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31],为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顽癣、牛皮癣、摄领疮范畴。神经性皮炎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谢冬群[32]应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张晶[33]将6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梅花针叩刺治疗,治疗组34例予梅花针叩刺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林晓琼等[34]将15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依巴斯汀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治疗组75例予梅花针叩刺并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3%,对照组总有效率62.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5.3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指急性或慢性的累及肛门、肛周区域的瘙痒性疾病[35],患者往往因持续性搔抓造成局部区域苔藓化、色素沉着或破溃感染,病情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心理及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王家凯等[36]应用梅花针治疗肛门瘙痒1例。先于患者围肛门病区行围刺法并加用密波电针,继而以梅花针叩刺肛缘皮肤至微出血。结果: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沈耀明[37]应用梅花针叩刺联合外搽自制药剂(药物组成:蛇床子、地肤子、五倍子)治疗肛周瘙痒74例。结果:治愈58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6 皮肤附属器疾病
6.1 寻常型痤疮 寻常型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38],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寻常型痤疮多发于青春期,以面、颈、胸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外貌、心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患者正常社交生活。黄敏婷等[39]将36例Ⅱ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予梅花针放血治疗,对照组20例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停止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68.75%,对照组总有效率2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韦斌等[40]将96例肺经风热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48例予梅花针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08%,对照组总有效率4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6.2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中医学称之为“油风”,其发病机制复杂,以突然出现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状脱发为主要表现。鲁艳芳等[41]将9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30例予米诺地尔外用、谷维素片口服治疗;对照2组30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结果:对照1组总有效率60.00%,痊愈率33.3.00%;对照2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66.66%;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痊愈率73.33%,治疗组、对照2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李健寿等[42]将8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红蓝光联合梅花针及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对照组40例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达到最大生发面积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6.3 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43],又称“雄激素性脱发”“男性型脱发”,脱发多从前额两侧开始逐渐向头顶延伸,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张秀丽[44]将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梅花针加白兰地酒叩刺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予针灸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头维、阿是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2.0%,对照组复发率20.0%。治疗组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李恒[45]将86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予旱地脂脱方(药物组成:墨旱莲、生地黄、熟地黄、当归、丹参、制何首乌、侧柏叶、牡丹皮、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蜈蚣、川芎、红花、葛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43例予维生素B6片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7 色素性皮肤病
7.1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46],多发于女性,主要表现为面部褐色斑点或斑片,散在或融合成片,属中医学黧黑斑范畴。黄褐斑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日晒、内分泌紊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情绪和遗传因素有关。朱玉等[47]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耳穴贴压治疗(主要穴位:肺、肝、脾、肾、胃、膈、内分泌、面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拔罐(主要穴位: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高燕[48]将12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单纯针刺治疗(主要穴位:印堂、颧髎、迎香、皮损边缘阿是穴、曲池、合谷、三阴交、太冲、关元、血海、足三里),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主要穴位:大椎、肺俞及背部反应点并辨证取穴)。结果:治疗组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5.9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7.2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白驳风”,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白色斑点或斑片,散在或融合成片,一般无自觉症状,常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周辉等[49]将106例寻常型局限性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中药 (主要成分:补骨脂、制何首乌粉、蒺藜、当归) 外搽皮损区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3.0%,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痊愈率39.6%,总有效率7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罗建峰等[50]将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梅花针叩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30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何罡[51]将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30例予火针点刺白斑处并结合艾灸治疗,观察2组30例予梅花针叩刺白斑处并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他克莫司软膏外涂白斑处治疗。结果:观察1组愈显率78.6%,观察2组愈显率72.4%,对照组愈显率57.1%,观察1组、观察2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7.3 雀斑 雀斑是由遗传因素与紫外线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常见损容性皮肤病[52],其主要表现为面部点状的皮肤色素沉着过度,严重者往往对患者的外表以及心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李震等[53]将126例肾水不足型、火热郁积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其中肾水不足型40例,火热郁积型38例)予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配合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对照组48例(其中肾水不足型28例,火热郁积型20例)予中药口服治疗:肾水不足型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六味地黄汤加麦冬、女贞子、鸡血藤),火热郁积型选用犀角升麻汤(药物组成:犀角、升麻、防风、羌活、白芷、黄芩、川芎、白附子、牡丹皮、赤芍、天花粉、炙甘草)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8 遗传代谢性皮肤病
8.1 寻常型鱼鳞病 寻常型鱼鳞病是一种染色体遗传性疾病[54],属中医学“肌肤甲错”范畴,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并伴有毛囊角化丘疹或覆盖灰白至淡棕色多角形及菱形鳞屑,严重时可出现瘙痒及疼痛。范昕艺[55]将61例寻常型鱼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取肾俞、太溪、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鳞屑、角化、皲裂、瘙痒、干燥、皮肤含水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8.2 皮肤淀粉样变 皮肤淀粉样变是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而不侵及其他器官的慢性皮肤疾病,属中医学松皮癣、顽癣范畴,以皮损处皮肤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并伴瘙痒为主要表现。尹玉贞[56]应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配合外搽枯矾粉治疗皮肤淀粉样变8例。结果:临床治愈1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0%。李辉等[57]治疗皮肤淀粉样变30例,采用自身对照,左下肢为治疗组,予梅花针叩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右下肢为对照组,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0.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率30.0%,总有效率5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9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俗称“红血丝”[58],其主要表现为肉眼可见的面部浅表血管扩张或皮肤潮红,严重者常伴有持续性的面部潮红、灼热,以及对冷、热及日光敏感。严敏等[59]应用清热凉血中药(药物组成:菊花、红花、玫瑰花、凌霄花、鸡冠花等)联合梅花针叩刺穴位(以肺俞穴为主穴,血热型加心俞,血瘀型加膈俞、肝俞)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30例。结果:临床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10 皮肤增生性瘢痕
皮肤增生性瘢痕是在烧伤、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病理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60],其主要表现为皮损局部皮肤隆起、畸形,常伴瘙痒、束缚感或疼痛。陈丹等[61]将200例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40例予梅花针刺治疗,B组40例予外用辣椒素软膏治疗,C组40例予外用积雪苷软膏治疗,D组40例予梅花针刺联合外用辣椒素软膏、积雪苷软膏治疗,对照组40例予口服赛庚啶片治疗。结果:治疗后 A、B、C、D组瘢痕增生及瘙痒情况均较对照组减轻(P<0.05);P物质含量下降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D组为著(P<0.05)。李萍等[62]治疗双侧肢体有对称性瘢痕增生的大面积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20例,采用同体对照研究,治疗组以一侧肢体瘢痕表面行梅花针叩刺后外贴凡士林纱布并加压包扎,对照组以对侧肢体瘢痕处单纯外贴凡士林纱布后加压包扎(压力与治疗组相当)。结果:治疗组瘢痕增生表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瘙痒、疼痛症状改善最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3、6个月随访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及真皮信号表达强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计数均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语综上所述,梅花针已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肯定。梅花针同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梅花针的应用弥补了单纯用药起效慢、副作用大的缺点,是一种微创且直达病灶的绿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在继承古人使用梅花针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而独特的疗法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