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类后缀“鬼”的探析

2022-01-01褚兰平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复合词水鬼机灵鬼

褚兰平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1979年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首次明确提出类词缀的概念:汉语里地道的词缀不很多,有不少语素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只可以称作类前缀或类后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1]吕叔湘先生的这一论述可以称得上是类词缀研究的重要定型之举,具有开创性、指导性意义。从此,这种近似于派生构词法的类词缀语言现象开始引起了众学者的高度关注。

随后,郭良夫在(1983)《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中探讨了类词缀与词缀的关系,认为“一个类前缀或一个类后缀,使用的次数多了,使用的范围广了,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缀或后缀”。[2]可见,类词缀作为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个语言单位,能产性极高,构词能力在一定程度甚至强于真词缀。同时,该观点也指出了类词缀具有演变为真词缀的潜力。

1989年缩印本《辞海》中“类词缀”词条的解释也与吕叔湘先生的观点大体一致。也就是说,吕叔湘先生对类词缀的概念阐述,是被语言学界普遍认可的,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综上所述,对于类词缀的界定问题,虽然诸多学者存在很大分歧,但结合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可以将以下三方面作为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形式的定位性、构词的能产性、语义的虚化。

一、“鬼”的古今意义

“鬼”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3]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4]由此可知,“鬼”的本义与死去的人有关,即被迷信的人认为是人死后的灵魂。

此后,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鬼”的意义也适应需要,不断被引申、扩大:

“鬼”是象形字,根据其甲骨文字形来看,下部分是个“人”字,上面像一个可怕的脑袋(不是“田”字),是人们脑海中联想的一个似人非人的怪物,即本义为“人死后的灵魂”。例如,唐代杜甫《移居公安山馆》:“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由人及物,万物也有魂灵,故由本义直接引申出“万物的精灵、精怪”义。例如《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精灵具有神秘多变的特点,由“万物的精灵、精怪”义引申出“隐秘莫测”义。又如《论衡·齐世》:“上教用敬,君子敬,其失也,小人鬼。”由“隐秘莫测”义引申出“狡黠”义。如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功。”由非常人能及的“隐秘莫测”义引申出“机警、敏慧、精巧”义。再如《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柳青同了庄丁进来……明露着鬼计多端。”“鬼”阴气贼害,由“鬼”所指魂灵极具阴性的特点,本义可直接引申出“狡诈的、不光明的、阴险的”义。继而尤其引申出“诡计、噱头(多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义,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那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

在《古代汉语词典》[5]中就收录了“鬼”的3个义项,分别为:①迷信称人死魂灵为“鬼”(又指万物的精灵)。②隐秘莫测。③星宿名。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6]中“鬼”的义项有8个:①名词,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②对人的憎称或蔑称。③躲躲闪闪,不光明。④名词,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⑤属性词,恶劣的,糟糕的。⑥形容词,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⑦对人的昵称(多用于小孩儿)。⑧二十八宿之一。

综合上述解释,可以发现,当前语言环境下“鬼”的意义已经渐渐脱离其本义,产生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

(一)词义重心的转移

“鬼”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意义更加偏向于“对人的憎称或蔑称”,以及“对人的昵称”两项词义。也就是说,“鬼”从指向灵魂、鬼魂等逐渐向指人这一反方向发展,语义所指范围扩大。

(二)感情色彩的转变

“鬼”也从古代汉语中多用来蔑称的贬义色彩向现代汉语语境下的中性义甚至褒义转变,如从“死鬼”到“淘气鬼”再到“小鬼(多指小孩儿)”,贬义色彩不断淡化。

(三)词根的弱化

“鬼”已经常常被用于其他成词语素之后用来指称某一类人来表类属关系,如“邋遢鬼”“穷鬼”“垢面鬼”等词语中,“鬼”表示“……的一类人”。

从“鬼”字的古今意义演变以及其所构成词中“鬼”的意义可以看出,“鬼”字已经具备了类词缀化的过程。

二、“鬼”的类词缀化

类词缀作为“词根——类词缀——词缀”这一典型语法化过程的“中间状态”,其词义正处于半虚半实且虚化的程度可能呈扩大化的趋势。通过检索BB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可以发现“鬼”的类词缀化起步时间较早,以“鬼”为构词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有些在古代已经得到迅猛发展。

(一)明清以前

在明清以前,“鬼”多以单音节实词出现,指其本义鬼神、鬼怪。后出现少量双音节词,“鬼”除本义外,也可引申为万物的精灵。如:

例1.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诗经·小雅·何人斯》)

例2.木魅山鬼,野鼠城孤。(鲍照《芜城赋》)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以“山鬼、水鬼、火鬼”等“具体物质名词+鬼”的双音节形式词语大量出现,同时出现“蓬头鬼、赤发鬼”等三音节形式词语,“鬼”的意义开始虚化,此时它正处于类词缀化的快速发展中。如:

例3.今有三千六十种病人,有肉鬼三万,石鬼十万,木鬼二万,水鬼三千六十万,土鬼六十万,虫鬼十六万六千,悉能杀人也。所以能杀人者,鬼悉附此物之上杀人。(张宇初《正统道藏·洞玄部》)

例4.林公吩咐:“着几个水鬼下去打捞,看何物件。”水鬼脱了衣服,一齐下去。不一会,两个水手拉上一物到塘边,看,却是一个死人。(寄生氏《五美缘》)

例5.火鬼发其色红紫,金鬼动其色虚白,水鬼发其色黑陷,木为杂细,土为肿大。然必论用神生死,而后定之吉凶,故水鬼动而主象旺者,痘见黑钉,后复收功。(程良玉《易冒卷之六·痘疹章》)

例6.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最后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曹雪芹《红楼梦》)

例7.更有衣衫篮缕者,谓之邋遢鬼。作事迟钝者,谓之摸索鬼。饿狼形势者,谓之偷饭鬼。贪杯弄盏者,谓之活酒鬼。搽脂抹粉者,谓之妖娆鬼。呆头搭脑者,谓之厄忒鬼。……从色名者五:青面鬼,黄胖鬼,赤发鬼,黑心鬼,白日鬼。从体名者亦五:大头鬼,撒发鬼,硬颈鬼,破面鬼,轻脚鬼。(褚人获《坚瓠集》)

由上可以看出,明清时期,“鬼”字作为黏着成词语素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且基本完成词义的类化。例3“鬼”指具有一定特征的鬼怪、精灵,带有了类属义。例4“水鬼”即指水兵、水手,“鬼”引申为具有某项本领的人。例5中“鬼”引申为“病”将五行与鬼结合代表不同部位的病症,与其本义差距较大。例6、7中“鬼”虚化为具有一定特征的一类人,即“……的人”且多为贬义色彩

(三)近现代

近现代,“鬼”的用法则更加普遍,有了进一步的新发展。晚清时期到1960年左右,受外来文化和战争、革命等因素影响,“X+鬼”常用来表示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人物代名词,且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X+鬼”语义的感情色彩开始由贬义转向中性义和褒义。

例8.敬爱的毛主席,一九二九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我们在你的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靠土地剥削我们的吸血鬼——地主阶级。(《人民日报》1950年07月24日)

例9.上海达丰铸造厂因为重引导,后进的变先进,中间的赶先进,先进的更先进,无怪老工人赞叹地说:“变了!变了!完全变了!”,“这批‘捣蛋鬼’真正成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尖兵队了!(《人民日报》1973年03月04日)

例10.眼下农村富得快的人,习惯叫“机灵鬼”。所谓“机灵鬼”,撇开那些搞邪门歪道的人不说,就是会经营的人。(《人民日报》1982年01月04日)

例11.在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队员中,刘国梁年纪最轻,个头最小,在大伙心目中,他是个“小机灵鬼”。(《人民日报》1996年08月03日)

例8、9、10和11中,“吸血鬼”“捣蛋鬼”“机灵鬼”等词都是特殊社会时期给予一些特殊群体的称谓,有社会约定俗成、自然而然的意味。不同的是从70年代开始,受时代的影响,“捣蛋鬼”“机灵鬼”等部分“X+鬼”形式词语不再专指某一类人,可以指普通人,感情色彩发生转变,更为大众化、日常化。

由“鬼”的类词缀化演变的整个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构词位置逐渐固定,多用于类后缀的黏着语素;(2)意义方面从最初的“人死后的灵魂”这一实义抽象为“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3)感情色彩方面其贬义色彩逐渐弱化,向兼具贬义、中性、褒义方向发展。可以说,“鬼”的类词缀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成为一个表“人”的名词性典型类后缀。

三、类后缀“鬼”复合词的形态结构及意义虚化

类后缀“鬼”构成的复合词“X+鬼”从构词形式来看可分为双音节、三音节及多音节词。主要以双音节和三音节词为主,少数为四音节,几乎无五音节及其以上的词。从另一方面来看,“X+鬼”形式的复合词其词义的虚化程度也存在强弱区别。具体情况如下:

(一)“X+鬼”的构词形式

1.双音节“鬼”类复合词

由“单音节语素+鬼”构成,大致分为下述5类:

(1)名词+鬼:酒鬼、家鬼、烟鬼;

(2)形容词+鬼:白鬼、瘦鬼、懒鬼;

(3)动词+鬼:馋鬼、醉鬼、讼鬼;

(4)数词+鬼:百鬼、二鬼、千鬼;

(5)区别词+鬼:男鬼/女鬼。

从语义角度来看,大部分“单音节语素+鬼”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都是名词,形成具有定中关系的偏正结构,如酒鬼、家鬼等。有所区别的是,(1)(2)(3)类中“鬼”指具有某一类特征的“……的人”,且多为贬义色彩;(4)类和(5)类中“鬼”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成词语素。

2.三音节及多音节“鬼”类复合词

由“复合语素/词+鬼”构成,按照复合语素的语法结构,大致分为以下7类:

(1)并列结构+鬼:愤怒鬼、精明鬼、精灵鬼;

(2)偏正结构+鬼:短命鬼、大头鬼、长毛鬼;

(3)动宾结构+鬼:讨债鬼、捣蛋鬼、吸血鬼;

(4)主谓结构+鬼:性急鬼、势利鬼、自私鬼;

(5)补充结构+鬼:饱死鬼、冤死鬼、屈死鬼;

(6)联绵词+鬼:嘟囔鬼、吝啬鬼、邋遢鬼;

(7)附加式构词+鬼:机灵鬼儿、可爱鬼儿、可怜鬼儿。

需要注意的是,在(7)类中加“儿”可以使词本身的语义色彩加强,导致其亲昵意味加重。

(二)根据语义虚化程度构成的“鬼”复合词

根据语义虚化的不同程度,我们可以大致将“鬼”构成的复合词分为4类:

(1)百鬼、群鬼、男鬼/女鬼;

(2)水鬼、刀鬼、木鬼、火鬼;

(3)邋遢鬼、赤发鬼、短命鬼;

(4)大头鬼、死鬼(亲昵詈词)、机灵鬼。

例12.老板娘:“我……你个大头鬼呀,这是什么字?是不是‘醒’呀?”(《老舍文集》)

例13.蒋淑英笑道:“死鬼,你胡闹,半夜三更,在被窝里捣乱。”(张恨水《春明外史》)

结合上述四类复合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第一类的虚化程度最低,“鬼”的意义偏向于本义,仍然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语素;(2)第二类词义产生虚化,“鬼”引申为具有一定本领的人,去掉“鬼”则词的意义大有不同;(3)第三类的词义虚化程度较高,“鬼”指具有某类特征的人,具有了类化意义,能产性最高;(4)第四类词的虚化程度最高,现实生活中“大头鬼”“死鬼”以一个具有亲昵意味的詈词使用时,作为整体词汇,已经无法解释此处“鬼”字的具体意义,在“机灵鬼”一词中已经完全看不出“鬼”字的相关意义,这里的虚化程度是最高的。

这一过程也体现了词义虚化的完整性、连续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结语

“鬼”在构成指称性“X+鬼”词族上作为较为稳定的类后缀,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因此,从鬼作为类后缀得到启发,再加上“鬼”字常用义项繁多,将“鬼”字前置的“鬼+X”族词能产性也比较强,所以“鬼”成为类前缀的可能性极大。

综上所述,“鬼”字由词根发展为类后缀的演变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新兴类词缀不断大量涌现的背景下,“鬼”是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类前缀或者稳定词缀呢?还是就此保持不变呢?到底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还有待后续的关注探讨。

猜你喜欢

复合词水鬼机灵鬼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魔术师的报复
水鬼(下)
水鬼(上)
水鬼(中)
胆小鬼和机灵鬼
老馋猫与机灵鬼
小机灵鬼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