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让教学更有魅力

2022-01-01姚建武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监生仙鹤廉颇

文|姚建武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童话、神话、寓言和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伴随并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成长。阅读兴趣,需要用故事来激发。提升学生阅读、表达、欣赏、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用故事文化来夯实和浸染。

在教学中,教师将故事引入课堂,开启轻松愉悦的教学之旅,让学生经历具体形象的认知过程,领会入木三分的传神之笔,体会独特细腻的真情实感。

一、巧用故事开启教学之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亦是如此。课堂导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片花,或花里胡哨的噱头,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入方式很多,有的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扑问题;有的间接导入,比照联系促进理解……用故事导入,既能够创设情境烘托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鸟的天堂》(五年级上册)时,巧用当地的一个传说导入新课,美丽又新颖。

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个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安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在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天清晨薄雾中,万千仙鹤鸣声呼唤,凌空翱翔,意趣盎然,形成了南国一个美丽的奇观。

用故事导入,从仙鹤入手,不仅赋予鸟儿和榕树以灵气,还给鸟的天堂和大榕树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品‘一株’感受榕树之大”“赏‘颤’体会榕树生命力之旺盛”,整个教学一路逶迤而行,又至仙鹤结课,前呼后应,浑然一体。教师巧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轻松愉悦的教学之旅。

二、借助故事历经认知过程

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经常会有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这些语句要么直接点明主题,要么刻画人物形象,要么抒发某种情感,或者引发读者思考。抓住这些语句,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表达意图,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将相和》(五年级上册)讲述了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故事。纵观全文,对于蔺相如的描写,前有完璧归赵的细致刻画,后有渑池会见的精彩描述,其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形象丰满又鲜活。但是,对于廉颇却着墨极少,斗气之前仅有“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这一处简单介绍,至于“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和“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也不过是顺带提到,并非细腻刻画。

因此,除了粗略感知廉颇居功自傲、不服气,学生对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并没有深入认知,教师有必要去挖掘去补充一些相关的课程资源,比如《破燕拜相》的故事: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利用燕军的轻敌和疲劳,率领赵军同仇敌忾,给来犯之敌予以痛击。破燕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仅于此,破齐扬名、巧计退秦军、赵军运沙、转战四方等轶事典故,都体现廉颇有勇有谋、劳苦功高。所以,借助相关故事,既具体化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名将功臣形象,又有助于理解廉颇居功自傲和蔺相如有意避让的原因。借助故事理解重点语句,经历具体形象的认知过程。

三、援引故事领会传神之笔

中华文化浓缩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民族生存发展的大智慧。品读经典,不仅要了解人物语言、人物形象,还得琢磨表达方法、表达意图,懂得经典的教育意义和作品的影响力。

《两茎灯草》是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课文。作者采用大量笔墨渲染严监生病情严重,然后重点刻画严监生临终之际还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猜度解劝都没有说中,直到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方才点头咽气。吴敬梓刻画这些细节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两茎灯草》,援引《儒林外史》中有关严监生的其他故事情节,可领会“两个手指”“两茎灯草”背后蕴含的深意:

赵氏道:“……倒是两位舅爷,从来不沾他分毫。依我的意思,这银子也不费用掉了,到开年替奶奶大大的做几回好事。剩下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严监生听着他说,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那猫吓得跑到里房内去,跑上床头……

王氏死后,赵氏提出要给两位舅爷送赶考银子做盘缠,严监生听而不言,一靴头子踢开了本来趴在他腿上的猫。这个猝然之间暗暗发狠的细节,正是严监生怜惜银子、憎恶舅爷的真切表现。将挑掉两茎灯草与猝然踢猫联系起来比较,连同严监生拿出十多两银子为恶兄平息官司、给儿子“戴银项圈,穿红衣服”、对妻子的有情有义,可见严监生并非不想大方,其节俭也不是只针对自己,其吝啬也不是突然心血来潮的。他这么一个小小的监生,既没有一官半职,又不会经商,而且现有的资产全靠分家得来,他不得不采取自虐式的节俭、吝啬。

援引故事,带领学生走进《儒林外史》,在大背景下琢磨细节“两个手指”“两茎灯草”的表达效果,严监生的形象也就不止于教材节选,而是一个内心复杂且可怜的吝啬鬼形象。琢磨细节效果,领会入木三分的传神之笔。

四、拓展故事体会真实情感

在诗人眼中,草木均有灵性,山水总关情意,更不要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轻松愉快”、“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欢欣”、“剑外忽传收蓟北”的“涕泪满衣裳”,凝练的诗词语言之间总是蕴含着一种情愫,独特而又细腻。

情感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教学《长相思》(五年级上册),学生依据“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不难理解词人思乡恋亲的情感。但是,这种理解和感受是浅层的。教学时,拓展有关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恰逢塞上风雪凄迷、卧不成眠的背景故事,能够帮助学生真切体验生于关内、长于京城而又远离家乡的纳兰性德在风雪之夜的复杂心境。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探究故园那些熟悉的声音,还原纳兰性德在家乡的生活情景,并与“风一更,雪一更”比较,词人自然辗转反侧,“聒碎乡心梦不成”,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拓展故事还原生活情景,体会独特细腻的真实情感。

五、比照故事厚实人物形象

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小古文等在统编本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故事或想象丰富,或寓意深刻,或诙谐幽默,或情真意切,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滋养和熏陶。

在浮想联翩、捧腹大笑、深受启迪的同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脑海中悄然建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的比较清晰准确,比如《两小儿辩日》(六年级下册),孔子因为不能就太阳远近问题作出决断,容易被学生根据“孰为汝多知乎”片面地认为没有多少知识。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入相关故事,利用不同故事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感悟之间客观地认知课本故事,形成对故事人物较为清晰准确的整体评价。项橐考孔子的故事和《两小儿辩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人物特点。教学《两小儿辩日》,可比照项橐考孔子的故事,组织探讨“小项橐为什么决定出一道题来考一考这位博学者”,进而理解“摇了摇头”“不能决也”等语句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孔子虽然博学却是那样的谦逊和诚实,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将变得全面、准确。

在教学中,将故事引入课堂,既能打破课堂教学的狭隘封闭,又能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应用,还能培育学生比较欣赏、理解感悟、想象创新的能力,于学生心灵与语言文字、经典故事、生活经历之间架构了一座对话的桥梁,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有魅力。

猜你喜欢

监生仙鹤廉颇
仙鹤的邀请
蛇与仙鹤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阴险和仙鹤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