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类型的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展品英译研究

2022-01-01周发忠涂慧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昏侯音译术语

周发忠,涂慧娟

(1.江西理工大学 基础课教学部,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0 引言

随着2020年9月23日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开馆和2021年3月被列为“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设项目,江西汉代海昏侯文化日益凸显,海昏侯文化主题研究亦步趋深入,成果渐盛。据中国知网收录文献统计,学界关于海昏侯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名称含义、历史制度、人物评价、出土文物、旅游开发五大方面的探讨[1],数量颇多。但在外宣传播上,研究成果则归集于遗产申报下考察外译意识与队伍建设[2]、生态翻译视域下的导游口译[3],以及文化旅游视野中外译意识与美学思想[4],虽然大部分成果仍然固守在英译理论等较为抽象的阵地上,缺乏言语与非言语层面的具体文本等外译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且难言优秀重大,但对海昏侯文化的外译与传播研究有着抛砖引玉、开疆拓土之功。本文将以南昌海昏侯博物馆文物展览英译为语料来源和研究对象,运用德国翻译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1923-2018)的文本类型理论分析探讨海昏侯文化英译策略与实践,试图给中国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带来启示与参考。

1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

1.1 文本类型

文本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或短语(词组),或句子(句群),或段落,亦或篇章(语篇)。划分标准或依据不同,文本类型也各异,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依主题内容不同,文本可分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另一种则是赖斯在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ühler,1879-1963)对语言功能进行分类基础上,提炼并总结出自己的分类。赖斯从语言功能的交际语境着手,分析探讨了文本翻译等值实现的过程、方法与评价机制,提出文本可分为4种类型: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text)、感染型文本(operative text,亦为操作型文本)以及声媒体型文本(audio-medial text)[5]“按照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文本分类,博物馆展品文化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具有相同的交际功能。”[6]英国翻译理论家杰莱米·芒迪(Jeremy Munday)对赖斯前3个文本类型在语言功能、语言特点、文本核心、译文目的与翻译方法进行了具体划分与阐释:信息型文本重在提供事实、再现信息为文本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翻译此类文本内容时,译文旨在传达指定信息,力求信息明确、内容简洁;感染型文本则通过对话体形式感染文本接受者,译文强调与源语在功能、内容等方面的等效,达到“直接引起的期望反应”。[7]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与德国翻译家玛丽·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分别在语言功能和格式塔心理学框架下对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丰富了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理论。[8]

1.2 翻译策略

由于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独具特色,海昏侯文化承载的语言表达与内容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等特点。探讨研究海昏侯文化翻译,既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技巧,又要分析和了解这一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基本原则与有效途径。海昏侯文化翻译的关键在于文化概念的有效转换,因为其自身特点,翻译过程中需要借助多样化的策略与技巧。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取向,体现文化立场、文化目的和文化态度等的翻译理念、翻译途径、翻译程序和转换方式。[9]基于信息型文本与感染型文本翻译目的与途径,南昌海昏侯文化展品英译策略主要有异化、归化、融通等,方法则有补译、直译、直译加、意译、音译、音译加、象译等。

2 博物馆展品英译实例分析

江西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展品主要陈列在4个展馆内,分别是金色海昏展厅、遇见海昏展厅、书香海昏展厅和丹漆海昏展厅,展品既有具体的出土文物,也有各类史书对海昏侯文化的记载说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分析与探讨海昏侯博物馆文化展品的英译情况,本文将从文化名称、文化术语与文化标题3方面举证阐释。

2.1 文化名称

文化名称,顾名思义,即为表述并传达出赋予文化内涵的事物(含人的集体)的名字①,含有具体化的属性。反映在作为旅游文本的博物馆展示文化中,文化名称通常有两类指称:一是具有文化现象和文化内容的普通文物名、动植物名、工具名等名称,如“南昌”铭文青铜灯、刘贺腹部香瓜子、青铜环首书刀;二是含有人或物的专有名称,表现为古代职务官衔名、军事行政区域名、宗教文化名等,如海昏侯、昌邑哀王。由此可见,文化名称属于信息型文本,英译此类名称时,力求遵循明确简练、规范统一标准。译者既要照顾到名称的形式结构,又要传达到指称内容(文化内涵),宜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采取直译、音译、音译加(补译)等方法。

直译可体现在海昏侯博物馆文物对应名称的翻译,如一般出土器物、动植物等。

例1:“青铜鼎”直译为Bronze Cauldron/Tripod。“鼎”乃中国古代一炊器,由铜和锡等金属制成,用于煮肉、盛肉等。官衔地位不同,数量大小亦不一,越高则越多越大。“Tripod”强调只有3只脚的鼎,其余皆可译为“cauldron”。类似的器物还有“玉环”直译为“Jade Rings”;

“刘贺腹部香瓜子”直译为“the Muskmelon Seeds Unearthed from Liu He’s Abdomen”。

音译则一般用于专有名称(人名、地名)和海昏侯文化中特有的普通名称,因为源语与目的语难以在语义或形式上得到完全对应与匹配,但在两者转换时往往需要加释。

例2:“刘髆”音译为“Liu Bo,King Ai of Changyi”;

“青铜鋗”则可音译为“Xuan,a small Bronze Pot/Basin”。

音译集中体现了异化策略,保持了原汁原味,又遵循了简洁平白的信息型文本翻译原则。

音译加,一种特殊的音译法,就是在目的语没有或很难找到完全但具备部分对应语义词汇传达时通过补充说明或解释来实现文化概念等值或基本等值,达到文化传真和文化交流目的,这在中国博物馆文化展品外宣中实乃为一切实有效之途径。

例3:“六博棋谱”译为“Liubo Chess Manual”;

“褭蹄金”译为“Niaoti(Horse’s Hoof-like)Gold”。

2.2 文化术语

文化术语通常指的是各文化领域中的专门化概念术语,如宗教文化术语、建筑文化术语、艺术文化术语、语言文化术语、民俗文化术语等。文化术语在语义内容上,表达专业性概念,在术语形式上,呈现出概括性的结构形态。[5]在转换这类信息型文本术语时,译者应该重点关注语义层面,同时兼顾概念与结构形式,使得信息传达明确且完全。翻译策略仍然以异化为主,归化、融通为辅,具体方法可以借助直译、意译、象译、类译等,请看下面3例:

例4:“绿釉陶楼”是建筑艺术术语,采用泥质红陶,通体施用绿釉,方形四檐楼阁状,共4层,为西汉至东汉时期贵族歌娱生活明器。这一建筑形式为现在常见楼阁建筑,在译入语中可见对应概念与结构,可以采用直译方法,译为Green-Glazed Pottery Pavilion。

例5:“掇箕礼”中的掇箕作为一扫地工具,始于先秦,用于扬除糠麸、收集垃圾。事物虽小,却含长者尊敬之礼礼法。翻译这具有民俗文化术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的方法,译为Dustpan-sweeping ritual。

例6:刘贺内棺盖板上的“神鸟与云纹”,术语雕饰艺术,可意译为Patterns of Divine Birds and Clouds。“直译+意译”作为一种具体翻译转换方法,它既不失语义概念,又具备文化内涵,在传达信息上起到了两者兼顾功效。

海昏侯文化术语在博物馆展品英译中很多涉及到“意+象”概念融合,以意为所指,象为能指,在翻译转换中,时时难以达到双重对应。因此,在这类具有意象结合的展品英译转换时,译者可以采纳象译。象译主要用于象形状的文物艺术等概念的转换。符号是艺术的载体,意境是艺术的根本。

例7:“玉璧”译为Disc-shaped Jade;

“麟趾金”译为Kylin’s Hoof-shaped Gold(除了音译加:Linzhi Gold);

“玉剑珌”译为Ladder-shaped Jade Sword Scabbard Chapes;

“简牍书法”,它属于海昏简牍,书体复杂,笔法丰富,收放自如,结体端庄,字形扁阔为西汉中晚期成熟稳定的隶书,所以可译为Flat-shaped Calligraphy on Bamboo Slips。

2.3 文化标题

据《现代汉语词典》(1983版)解释,标题,通常指的是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文化标题。由此可见,文化标题是蕴含了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文化语义、文化形态等信息内涵的载体,具有较为独立但又能诱发读者或译语接受者期待反应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标题不仅指称其本身内容,还包含了标题下的具体篇章内容。从语言功能和译文目的来看,文化标题旨在感染接受者,诱出其对故事、作品具体内容期待的反应。而感染型文本就是一种感染文本,所以具有旅游文本属性的海昏侯文化展品、介绍等在外宣时更加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等效转换。“旅游文宣多属于感染文本,其翻译成功与否在于译文能否再造直接引发所期待的反应的文本形式。”[10]其翻译主要采用以目的语文化读者接受为导向的归化策略,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补偿性翻译(直译加、音译加等)来实现。

在海昏侯博物馆的“金色海魂展厅”里有个“堆金聚币”单元,里边列展了很多西汉酎金制度的史书记载以说明和介绍相关展品文化内容信息,其中有多处呈现文化标题的英译。

例8:“《史记·平准书》关于酎金夺爵记载(Records of Emperor Wu’s Removal of Some Marqis’s Title under the Pretext that the Gold Contributed by Them Were not Good in Appearance of Insufficient Weight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PINGZHUN)”这一标题中的“平准书”采用的是音译,为了更好地让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源语文化信息,以感染读者对标题下具体内容的期待反应,作者建议此处可采纳“平白简洁”原则下的音译加的补偿法对“平准(下划线部分)”加以英译,译为Records of Removal of Some Marquis’Titles with the Contributed Gold in Insufficient Weight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PINGZHUN(Fiscal Policy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如此转换,既体现了信息型文本简洁明确的翻译原则,又能使目的语读者受补译带来的显性文化信息大概领略到下文具体内容,走进历史,细读作品,最终达到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基本等值于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例9:在“书香海魂展厅”里的一文化标题“八音和鸣·音乐墙”,其英译为music wall,译文虽简洁平白,但是缺省了文化承载,减少了基本的语义信息,使得译语读者明白“八音和鸣”的具体内涵。其中“八音”乃8种乐器演奏之声,可通过音译加译为Ba Yin,the eight muscial instruments’sound of the Niu Bell,the Yong Bell,the Iron chime,the Chunyu,the Zheng,the Zither,the Qi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综观之,由于海昏侯独居一方水土,以王国著称,其丰富的海昏侯文化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如政治、经济、军事、民俗、艺术等,知识覆盖面大而精,所以英译其文化展品等内容时,没有单一的、固定的翻译策略与方法,需要译者周全考虑、博采众长,融通各种有利于语义与文化内涵传达的方法与技巧。融合概念,融通策略,如此方能在文本类型视阈下既能获得简洁直白的译文,又能起到文化传真等效的作用。

3 启示与建议

学者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需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外国受众思维习惯和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11]。译者在转换博物馆文化时,既要考虑文物等本身蕴含的文化语义内涵,又要衡量外国受众的语言习惯。文本类型理论不仅给译者在处理类似博物馆文化外宣时提供了翻译策略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译者在文本比较视角上进一步外宣研究带来启示并指明方向,本研究归纳出以下建议。

3.1 忠于原文的减译法

文本类型理论下的翻译原则本身追求平白、简洁、明确,译者在具体展品、文化标题等英译时力求尽量少的词语表达传真尽量多的文化内涵,即减译法的提倡。在减译翻译具体实践中,直译、音译等具体方法就是一种较好的信息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博物馆文物展览具有图文并茂特点,尤其是图像的直观性,参观者入眼便显,过多的文字描写与表述不仅显得多余累赘,而且耗费时间,从而削弱了参观者观赏的愉悦心情,因此,在对展品等内容进行文字翻译说明时,译者亦可通过减少修辞语、外观描述语、外观评价内容等方法合理调整目的语表达内容。这种以减译翻译为基础的信息介绍与提醒,在语言转换上,既尽量达到两种语言等效,又实现简洁表达目的;在观赏有效性上,既有效传达了展品等内容,又增强了参观者游览过程的知识性与娱乐性。

3.2 表达形式的统一性

无论以侧重减译的信息型文本转换,抑或是以编译等效为方向的感染型文本翻译,它们皆为服务于文化产品的忠实传真、服务于参观者的有效观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以展品展览、文化宣传为核心功能的展览馆,如博物馆,在外宣时,需要认真考虑不同语言在各自表达形式的特点,并且力求做到形式的统一性,避免多种而花哨的表达。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性,亦即是减少形式的复杂性,是一种言语外的简单平白体现,符合信息型文本在翻译转换过程中追求的简洁明了的目的与效果。下面就以铭文或刻有文字的器物展品的翻译(译文均为馆内正在展示的)为例,加以阐释与说明。

例10:“‘昌邑籍田’青铜鼎”译为Bronze Ding(Cauldron)with Inscriptions of“Land Ploughing in Changyi”;

“龟纽‘大刘记印’玉印”译为Turtle-shaped Jade Seal Engraved with“Da Liu Ji Yin”;

“‘海’字铜印”译为Bronze Seal Moulded with“Hai”;

“‘李姬家’铭文青铜豆形灯”译为Dou-shaped Lamp with Inscriptions of“Li Ji’s Home”;

“‘食官监印’铜印”译为the Copper Seal inscribed with“Shi Guan Jian Yin”;

“青铜辖軎‘方策’”译为Bronze Xia Wei with“Fang Ce”;

……

例10中列举的几项文物展品英译在南昌海昏侯博物馆的四大厅内还有一些。上文几处译文可见在如何转换“器物+铭文(文字)”一类的翻译中,表达形式不一,呈现多样且复杂:一是所用修饰语多种,有“with Inscriptions of”“Engraved with”“Moulded with”“inscribed with”以及“with”;二是处理具体铭文或文字时,有的用汉语拼音,有的用英文译文。根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解释,“inscribe”意为“write(words,one’s name,etc in or on);mark(sth with words,etc)”②,中文意思为“题写(文字,姓名等);(以文字等)铭刻(某物)”;“engrave”解释为“cut or carve(lines,words,designs,on)a hard surface,雕刻(线条,文字,图案)于一硬面上”,“mould”则为“make sth in.Or as in,a mould,from some material,造型,用……铸造,塑造”。由此可见,刻有铭文(文字)的器物英译通用词以“inscribe”较为贴切与准确,尤其在统一形式上,它具有通用功能。在具体翻译转换时,英译可采用统一的表达形式,即“with inscriptions of”,而在铭文或文字转换时则统一为汉语拼音,那么统一的表达形式为“器物名+with inscriptions of+(铭文或汉子的)汉语拼音”。

4 结语

文本类型决定着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选择与方法运用。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实践重在语言表达的平白、简明,传达指称内容为目的;感染型文本则彰显在等效、编译上,旨在引起读者期望反应。博物馆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集中反应和凸显民族文化,具有展示国家文化自信与力量的职责。无论是博物馆具体文物的外宣翻译,抑或是其中抽象的文化艺术表达的对外传播,文本翻译是向游客或公众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或平台,扮演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12]冀望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在外宣传播海昏侯文化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795.

②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385-738.

猜你喜欢

海昏侯音译术语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