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SWOT分析及路径研究
2022-01-01尹祥佳冉珺媛王肖敏韩鹏军吉雪华
尹祥佳,郝 楠,冉珺媛,南 铭,王 娟,李 晶,王肖敏,韩鹏军,吉雪华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一、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农村人口还有4.5亿[1]。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且具有三个时代背景:一是我们党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和核心地位考量,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3];三是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优先重要的突出位置,成为新时代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七篇,系统阐述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因此,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乡村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国内的乡村振兴研究始于“三农”问题,其研究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内涵、重大意义、机理与实现路径,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间的关系研究,为深化并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罗旋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五论”,即定位论、要求论、任务论、重心论和核心论。他指出了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5];吴政仲等从强化思想认识、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等3个方面,研究了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政策问题,作为发达省份的实践成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6];瓮巧云等提出了农业院校要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所以,作为职业院校要将专业建设融入农业产业发展[7];田俊杰提出了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5个方面,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8]。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在“三农问题”研究基础上,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新定位、新目标和新举措。
(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输送人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使农民生活共同富裕,乡村文化繁荣。同时,乡村振兴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我省是农业大省,根据甘肃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2501.98万人,农村人口1195.25万人,占47.77%。《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乡村振兴目标[9]。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人才,关键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特殊内涵,加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系统与产业发展系统,具有协同共生演进的必然性[10]。我省职业教育必然能够为乡村振兴发挥特殊贡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的稳步推进。
二、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我省职业教育办学初具规模和体系
全省建有28所高职院校,205所中职学校,在校生41.4万人,兰州新区建成了职教园区,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日制教育和社会化培训体系。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推进了“三教改革”,建设了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开展了教师培训和学生专业考证。建立了专项扩招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2所职业本科大学,初步建立了“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专业建设基本契合我省产业布局
《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推进“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完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文旅康养等产业集群。我省职业院校的专业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19个专业大类,覆盖率为100%[11]。同时还打造了一批国家级骨干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职业教育集团,生产型实训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例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以学前教育、数控技术、汽车维修、动漫传媒为特色的9个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基本契合我省“十大生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急需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还积极应对产业发展变化,开办了护理、非遗、家政服务等10个新专业,打造了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展了24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3.开启“双高计划”院校建设项目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41个[12],甘肃省有3所高职院校入选。甘肃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院校立项20个,包括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5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省级“双高计划”作为落实“技能甘肃”和“提质培优”的主要项目,也是争取第二批国家级双高学校和专业群的有力抓手。例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内部质量保证监测平台,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严格做到指挥到位、责任到位、督导到位、行动到位、效果到位和研判到位,扎实推进双高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4.努力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2020年7月,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甘肃省被列为全国第二个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省份。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启动会和推进会,确保高质量完成“技能甘肃”各项任务。努力将职业教育作为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五个制高点”的重要支撑。例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省政府要求,通过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努力形成改革发展高地,社会服务高地,智慧校园高地,人才培养高地,评价改革高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兰职智慧”,不断提高社会贡献力。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办学定位还不够精准
甘肃省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由成人高校和中专合并升格建立。因此,理解职业教育理念还不够深入,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存在思路不清晰,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尤其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还不精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还不鲜明。在某些程度上仍然有参考本科教育或专科教育的学科教育模式的情况,没有完全建立起基于问题导向和岗位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2.“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还未建立
“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院校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还有不足,高标准的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还不明显。新进专任教师绝大部分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近些年省内高职院校学生规模显著增加,“双师型”教师存在一定缺口,缺乏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外引内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还未建立。全省还没有“双师型”教师认定和任期考核管理办法,还没有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
3.专业(群)特色不够鲜明
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特色不够鲜明,与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还不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反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机制还不成熟。专业建设考核和动态调整的内控体系还未建立。用数据支撑专业布点、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调控力度不精准。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部门,或者成立了却没有很好的开展相关专业建设调研、研究和论证。打造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不一致,组建原则以及如何组建尚未有统一的认识,还没有省级层面的专业群建设标准。应用“云物大智”、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专业群建设的深度融合还不够。“互联网+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力度不够。专业群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缺位现象。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现有校企合作主要是企业接纳毕业生实习或就业,缺少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标准的有效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合作主体“权责利效”不清晰。现代学徒制过程化人才培养还没有真正实现,“1+X”试点制度停留在学生考证层面。“三教改革”还没有深度融合企业岗位标准。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还不紧密。问题主要集中在二级院系根据现有招生专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层面缺乏开展跨院系、跨专业整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布局和实践。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建立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安排。随着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我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职业本科和专业学位硕士等高层次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未打通。
(三)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了加快发展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甘肃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蓝图[13]。《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将甘肃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从立德树人、完善职教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教改革”等10个方面提出27项举措和56个重点项目,整体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教育部还颁布了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一体化专业目录。《职业教育法》时隔25年后再次修订。
2.“职教20条”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目标
“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目标[14]。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和面向人人的终生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和课程,服务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要。甘肃省教育厅为落实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制定了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要点,要求积极对接天津市和山东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教育协作帮扶机制,加快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首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近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5],具体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成为我省职业教育立足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
4.《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到法治轨道,真正让农民成为参与者、支持者和分享者。我省职业院校要做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学习和宣传教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还要依据法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人才是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的重点,职业院校积极设置涉农相关专业(方向),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投入我省乡村振兴事业。
(四)威胁(Threats)分析
我省职业教育还存在招生生源总量逐年减少与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等因素。高职院校在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涉农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要完成“技能甘肃”等改革创新任务,我省职业教育就需要提升内外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职称评聘办法,创新岗位绩效改革方案,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搭建优质平台,开展多元办学,打造师资队伍
2018年以来,不少地方探索成立了形式多样的“乡村振兴学院”,以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实践指导,作为乡村振兴工作平台[16]。因此,省内职业院校应当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对接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各市(州)、县(区)乡村振兴局,争取合作项目。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开办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服务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医康养产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29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合作模式,打造或培训一批服务我省乡村振兴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师生技能大赛,着力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二)对接产业群,培育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省内高职院校结合专业优势,积极培养输送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分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产业经营人才和农村管理与服务型人才[17]。因此,我省职业教育要发挥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构契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非涉农职业院校要强化“专业+农业”理念,在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制造、物流管理、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现代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加强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融合力。积极招收农民工、农村退伍军人接受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开展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将精细化理念根植于专业教学。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农村急需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三)立足乡村文化,提升乡村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我省地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积淀了独特的乡村文化优势,非遗文化成为我省传统文化特色。我省非遗资源可以整合为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工艺美术类、知识实践类和民俗节庆类5大类,以工艺美术类和表演艺术类为主[18]。目前有2.7万余种非遗项目,其中皮影戏、花儿、格萨(斯)尔、藏戏等4项,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68项,省级非遗333项[19]。甘肃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扶志”和“扶智”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智力保障和劳动技能支撑。我省有5所高校参与非遗教学研究和文化传承。2018年4月,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设有工艺美术品设计等4个专业,建成洮砚、唐卡、剪纸等10个大师工作室。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工艺美术协会和省内知名非遗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探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汲取我省非遗文化元素,建立各类“互联网+非遗”模式,继续发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作用,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四)构建内部质量体系,加强工作质量意识,提升乡村治理工作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双高计划”也明确提出了“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因此,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必须要融合行业、企业、社会、政府等主体,加强工作质量意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目标,达到共创、共治、共享。
(五)加强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领导一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了强有力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打造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头雁”队伍。建立了党支部共建机制,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与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支部共建学党史,电商帮扶助振兴”直播带货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与灵台县什字镇前进村党支部联合举行了“传承脱贫攻坚精神,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党日活动;后勤部门党总支深入开展农校对接工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党建协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依据《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0]。积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探索开展“思政下乡”,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校级课程思政微课305门,省级“课程思政微课”132门,将探索联合乡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做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