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尔炘研究现状述评

2022-01-01马培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年谱兰州甘肃

马培洁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甘肃 兰州 730030)

刘尔炘,字晓岚,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私谥文毅。祖籍陕西三原,迁居皋兰。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辞官归里。学宗程朱,两度主讲五泉书院,课士有方,务崇实学。清廷废除科举后,任甘肃高等学堂总教习,撰《治经条例》,以“学贵致用,而致用在通经”为宗旨[1]892,讲授《诗经》《尚书》《周易》《春秋》。他热心公益事业,复兴皋兰兴文社,建立高初等小学堂,创设陇右乐善书局,修建五泉山,创建实业待行社、丰黎义仓、全陇希社、皋兰同仁局、五泉图书馆等。著述等身,有《果斋一隙记》《授经日记》《春秋大旨纲表》《劝学迩言》《拙修子太平书》《果斋前集》《果斋续集》《果斋别集》等。王烜的《皋兰刘果斋先生德教碑》铭云:“斯文欲坠天茫茫,陇有哲人扶其纲。绝学范世垂光芒,五泉山高流水长。”[1]893正是其一生最好的写照。

刘尔炘研究始于民国时期,王烜编《刘果斋先生年谱》为后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刘尔炘逐渐走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尚乐林发表一系列论文,开辟了刘尔炘研究先河,具有拓宇之功。随后刘宝厚、马玠璧、李瑞征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和发表,奠定了刘尔炘研究的基本范式,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90年代,孙功达、岳庆艳、王九菊等纷纷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使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具体。21世纪以来,刘宝厚、漆子扬、武新里在文献整理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思路、视野得到拓展,研究方法多样化,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其中以张景平、陈尚敏、王干一、郭蓓、马翔最具代表性。纵观以往研究,学术界对刘尔炘的研究,主要围绕年谱编撰、文献整理和综合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年谱编撰

在年谱的编纂上,最早的是刘尔炘高足王烜所编的《刘果斋先生年谱》[2]。从民国三十八年(1949)王烜序可知,在民国十七年(1928)刘尔炘退休时,门人已有为之编撰年谱的想法,但因未能商定主笔者而搁置数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民勤王重锡欲作年谱而请王烜搜集材料,因王重锡数月未至,王烜遂仿《王渔洋年谱》体例编成表式年谱。门人杨巨川、蔺象祖、水梓、水枬、杨沛霖,后学张维、董健宇、王重锡、郑元滋均参与了年谱的修订工作,最终由皋兰兴文社、五泉图书馆、陇右乐善书局、陇右实业待行社、甘肃省丰黎义仓、全陇希社、兰州志果中学、皋兰同仁局合资出版。该谱系年准确,资料丰富,为了解谱主生平行迹提供了依据,首创之功不可磨灭。陈尚敏过录此谱原文,并予以标点,收入其《清代甘肃进士传记资料辑录》[3]中,为学者研究提供了便利。漆子扬、武新里编纂,刘宝厚审订的《刘尔炘文集》附录五为《刘尔炘先生年谱》[4],此谱在王烜所编年谱的基础上,编制了简谱,便于使用。漆子扬《刘尔炘集校释》附录三《刘尔炘先生年谱》,较之前谱,内容更为丰富,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相关内容也多有涉及,是刘尔炘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文献整理

1990年,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了刘尔炘的著述《果斋前集》《果斋别集》《果斋续集》《果斋日记》,收入《西北文学文献》第16卷,为了解刘尔炘的著述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路志霄、王干一选编的《陇右近代诗钞》收录了刘尔炘的四十二首诗歌,为后人了解其文学创作水平,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在刘尔炘著述的整理上,主要成果有2009年刘宝厚编著、袁第锐审订、邓明校订的《刘尔炘楹联集》[5],2010年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出版的刘宝厚主编、柯杨评述的《刘尔炘诗集》[6],刘宝厚主编《刘尔炘书法集》[7],以及漆子扬、武新里校释《刘尔炘文集》,通过系统整理各种著述,全面呈现出刘尔炘的学术成就。此后,2018年,漆子扬《刘尔炘集校释》出版,在此前整理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夯实了刘尔炘研究的文献基础,尤其是该书的校释部分,提供了作品涉及的相关人物的基本资料,便于后学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及对刘尔炘交游的研究。

三、综合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尚乐林率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从刘尔炘作五泉山楹联看理学的终结》从楹联入手,探讨刘尔炘的理学思想;《封建末世的理学家刘尔炘》对其理学思想的“以理驭气”命题,以及“机器劫”“科学劫”作了深入考察;《从刘尔炘的学术思想看书院过渡到大学时期的理学动向》则另辟蹊径,从刘尔炘的教育活动着眼,考察其学术思想的嬗变。尚乐林《论刘尔炘的中西学术传统比较》中认为,刘尔炘前期有维护国粹、兼容西学之长的文化战略思想;中期是创造理学,顺应世界潮流的独立思考;后期是融贯中西、确立“以理驭气”的理论体系。通过条分缕析,揭示出刘尔炘中西传统比较研究的超越性和局限性。刘尔炘女婿马玠璧的回忆文章《记果斋老人》,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刘尔炘的不少轶事,这些不见于他处的文献记载有助于对刘尔炘的全面认识,如其中提到刘尔炘喜欢读《孟子》以养成浩然之气、刚直之性,这是其思想形成的渊源之一。刘宝厚编著《五泉山与五泉山人》收录了刘敏《流芳无五泉》,袁第锐《重游五泉山并怀刘尔炘先生》诗四首,《金城名胜——五泉山》《五泉山人——刘尔炘》,介绍了刘尔炘修建五泉山的历史贡献。李瑞征《刘尔炘生平及其思想》,王殿、余贤杰《有功于甘肃教育事业的刘尔炘》等,也是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

九十年代,刘尔炘哲嗣刘宝厚《甘肃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刘尔炘》亲述其父生平经历、著述、学术思想、教育贡献、公益事业和人品风范等,详实可信、深切感人;孙功达《甘陇硕儒——刘尔炘》从经学、理学、儒学等角度作了研究;岳庆艳《刘尔炘先生事略及著述》为其著述一一撰写了简要叙录。景岚《刘尔炘先生书斋小记》,马廷秀《刘尔炘与兰州五泉山》,师纶《刘尔炘之处世观》,李甲中《五泉山人刘尔炘》,王九菊《刘尔炘与兰州八社》,都是涌现于这一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近二十年来,最令人瞩目的是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炘的思想、实践及其意义》,这篇长达四十页的论文从刘尔炘的生平与实践、“务实”中的保守、源于“造士”的“育才”、儒学指导下的“富民”与“启民”、二十世纪实践性儒学的意义与启示等五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展示了刘尔炘所处群体的思想特点与社会贡献,为观察近代复杂的社会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角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李琼辉《刘尔炘及其还醇时代》、陈尚敏《刘尔炘儒学思想论述》着眼于刘尔炘学术思想的考察。王干一《刘尔炘及其诗》梳理了其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大体呈现了刘尔炘文学创作的成就。唐相龙、李骞《甘陇硕儒刘尔炘与近代兰州城市发展》指出刘尔炘对兰州实业发展、教育转型和城市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陈尚敏的《刘尔炘与1920甘肃大地震救济》中,以创建丰黎义仓为例,说明了刘尔炘等民间士绅在社会救济中发挥的作用。刘宝厚《我的父亲刘尔炘》,魏静《陇上学人刘尔炘》,曹英《刘尔炘传略》等,都为我们了解刘尔炘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资料。

学位论文中,陈尚敏的《近代社会转型与甘肃士绅》一文,以转型时期的甘肃社会为背景,对刘尔炘的生平、著述、思想及实业活动进行了考察。郭蓓的《刘尔炘研究》则侧重从文献、文学的角度对刘尔炘生平事迹及交游、著述、诗歌、楹联、散文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8]。马翔的《刘尔炘研究》通过求学、科举、在京任职,清末甘肃近代化,辛亥革命前后,民国建立后四个时段的考察,指出刘尔炘在推动地方教育、参与地方政治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士绅阶层在变革时代的矛盾心态予以了较为深入的分析[9]。

四、研究不足与前景展望

目前来看,对刘尔炘的研究取得了上述堪称丰富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此项研究仍待深入:首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有待全面提升,尤其是对刘尔炘学术思想的认识有待深入。其次,文献整理上仍有发掘的空间。漆子扬、武新里耗费多年心血所作的文献整理工作值得肯定,但依然存在文字校对不精,标点值得商榷之处。《刘尔炘集校释》虽已辑录了刘尔炘集外文,但仍有序、记等文献散落各处,亟需整理完善。有鉴于此,今后应通过纵深研究和系统梳理,弥补不足,提升理论水平,创新学术成果。

期待后学在掌握全面、准确、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可通过编纂《刘尔炘年谱长编》,更为清晰地展现刘尔炘的一生行迹和学术发展历程。资料积累达到足够程度时,可撰写《刘尔炘评传》,展现一代陇上学人的风采。相信对陇上文化名人刘尔炘的深入研究,必将在新时期为进一步弘扬甘肃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兰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年谱兰州甘肃
我的兰州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兰州琐记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甘肃卷
含辛茹苦十年磨剑 巨著凸显丰功伟绩——《钱学森年谱》出版座谈会在沪举行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