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藏《弇州山人四部稿》版本考略
2022-01-01王作华
王作华
(兰州文理学院 a.图书馆; b.敦煌文化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弇州山人四部稿》是王世贞的著述总集,分为“四部”,赋部、诗部、文部、说部,收录了王世贞的辞赋、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内容包罗万象,且言之有物,博大精深,充分展现了王世贞在文学创作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对当时的文学界及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故艾南英《天傭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骤读之无不浓丽鲜华、绚烂夺目,细案之一腐套耳’云云。其指陈流弊,可谓切矣。”[1]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有弇州山人、天弢居士、弇州生、弇州道人、天弢山叟等名号,明代南直隶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早年入仕,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出迁青州兵备。后经忧患,仕途坎坷,而晚岁宦达,历任浙江参政、山西按察、湖广按察、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南廷尉、应天府尹、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等职。王世贞于政事不乏作为,在文学、史学、书法、金石、藏书、刊刻、佛道、博弈等领域皆有建树,尤以文史著称。他不仅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文化界领袖人物之一,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史学史、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学识渊博,博览古书,著述宏富,被赞曰“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弇山堂别集》《读书后》等。
一、《弇州山人四部稿》版本与流传
《弇州山人四部稿》的版本系统并不复杂。据统计,目前存有一百八十卷本四种,一百七十四卷本两种,共计六种。版本年代基本上均在明万历年间,刊刻者均为世经堂,详细考证如下。
(一)一百八十卷本
有万历四年(1576)的一百八十卷本。此版本是王世贞于郧阳任上整理刊刻的本子,首有汪道昆序,末为《燕语》上中下三卷,《野乘家史考误》上中下三卷。学界一般认为此版本为初刻本。
有封面题“弇州正集”的一百八十卷本。现藏于韩国国民大学图书馆,为孤本。此本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题“弇州山人稿”,下题“世经堂刻”,有界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全书一百八十卷,装订为四十册。许建平在《弇州山人四部稿的最早版本与编纂过程》中考证,此本为万历四年(1576)初刻本,内容与其他一百八十卷本也有所不同[2]。
有万历五年(1577)秋刊刻的无汪道昆序的《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八十卷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开卷首页即“弇州山人四部稿目录”,无序文;末为《燕语》上中下三卷,《野乘家史考误》上中下三卷。此本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心上题“弇州山人稿”,下刻“世经堂刻”。
有万历五年(1577)秋之后刊刻的带少量音韵批注文字的《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八十卷本,藏于国家图书馆。此本页上下有眉批与页脚批,行中有夹批,该书正文前的汪道昆序与其他《弇州山人四部稿》前的序文有明显差别。
(二)一百七十四卷本
有万历五年(1577)的一百七十四卷本。王世贞被弹劾后,他回原籍听用期间,对万历四年的一百八十卷本进行整理,删去最后六卷,即《燕语》上中下三卷、《野乘家史考误》上中下三卷,成为一百七十四卷。
有万历十四年(1586)补刻的附有《附遗家兄元美书》和《世贞记》的一百七十四卷本。据《天禄琳琅书目》卷十记载,《弇州山人四部稿》六函,六十二册,明王世贞著。一百七十四卷,分赋、诗、文、说四部。前汪道昆序,后附世贞弟世懋书,并世贞记《观世懋遗世贞书》。世贞自为记云:“敬美此书,寄自豫章,成垂十年矣。以其见饰之过,秘不敢示人……”据此,则此书为世贞所自刊也。当时摹刻本不能工,今世所行者皆出一版,而此本犹属明时所印,较为清朗。世贞、世懋、汪道昆,并见前[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万历十五年(1587)后,王世贞又在一百七十四卷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史乘考误》《皇明盛事述》《皇明异事述》《皇明异典述》,共有十六卷,形成了一百九十卷本的《弇州集》。
通观《弇州山人四部稿》版本,无论一百八十卷本,还是一百七十四卷本,均出自一版,即世经堂刻本。正文版式一致为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心上题“弇州山人稿”,下题“世经堂刻”。区别在于有序与无序,卷数为一百八十与一百七十四,内容大体相同,只不过后有删减,为其编纂过程中的调整、校对所致。至于其中差别,许建平在《<弇州山人四部稿>的最早版本与编纂过程》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兹不赘述。
二、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藏《弇州山人四部稿》版本考
(一)馆藏《弇州山人四部稿》版式及版本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所藏《弇州山人四部稿》有一百七十四卷,目录十二卷,首列汪道昆万历五年序,序言由周天球书写,序末页左下刻有“唐尹刻”。正文半叶十行二十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书口上题书名,版心上端“弇州山人稿”,版心镌卷数及页码,下刻“世经堂刻”。版框20.4×15.2cm,开本大小27.3×17.9cm。钤有“朱彝尊印”“竹坨”“棫精”“潘氏桐西书屋之印”“古吴潘介祉叔润氏收藏印记”等印多枚。本藏共有一百七十四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为赋部,卷三为风雅类,卷四至卷五十四为诗部,卷五十五至卷一百三十八为文部,卷一百三十九至卷一百七十四为说部。
1.作序者汪道昆
作序者汪道昆(1525-1593)是王世贞的私交好友。汪道昆,又名汪守昆,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高阳生、南明、汪太函、太函子、太函氏、方外司马,徽州歙县人,与王世贞同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浙江义乌县令,历任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使、巡抚等职,最终官至兵部侍郎。为官期间,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共同抗击倭寇,组织“义乌兵”阵前杀敌。
汪道昆精通音律,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创作的杂剧有《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合称《大雅堂乐府》或《大雅堂杂剧》。汪道昆在诗文方面也颇有造诣,著有《太函集》《汪南溟集》《秦汉六朝文》《春秋左传节文》《北虏纪略》《浙江先生汪公行状墓志》,以及各种家谱、族谱等。
王世贞与汪道昆私交甚好。二人诗文唱酬,相互赠予,相互关心,情谊很深。汪道昆赠予王世贞衣物、经像,王世贞作诗答谢;汪道昆及其父母过寿,王世贞均赠予祝寿卷;王世贞右目失明,汪道昆以诗安慰。
2.书写序言者周天球
书写序言者周天球,也是王世贞的好友之一。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幼海,长洲人。周天球为文徵明弟子,以书法名世。周天球的小楷风格贴近文徵明。王世贞请周天球临写了许多道经书卷,如《黄庭经》与《道德经》,王世贞给他撰写了一篇序文,作为寿礼相赠。王世贞对其书法才华多有赞赏,《周山人天球》诗云:“硕果寒不食,词林见前辈。典刑足御俗,文采亦被世。一工临池业,碑板光四裔。义取无虚月,笔耕尽良岁。却顾迂叟谋,寂寞身后事。”[4]王世贞评价其书法曰:“今年六月望后,友人周公瑕避暑弇州园,为作小楷二经,《道德》极精严有古意,而《黄庭》真迹之仍逊矣。此子吾吴城一时右军,仆之得此,亦何异贾王得羊哉。”[5]
3.刻工唐尹
刻工唐尹,除刻《弇州山人四部稿》外,还刻有隆庆间《昆山杂咏》。唐尹生平事迹,目前尚无资料可供考证,需另设专题进行详细考察,以期为古代工匠诸平民正名。
通过上述考证,依据《弇州山人四部稿》的版本体系,结合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藏本《弇州山人四部稿》的版式、序跋等,可断定本藏为明万历五年(1577)世经堂一百七十四卷刻本。
(二)馆藏《弇州山人四部稿》钤印考
1.此本为明代著名藏书家朱彝尊家藏本
本藏序首及卷首均钤有“竹垞”“朱印彝尊”及“棫精”三枚藏书印,均为朱彝尊之藏书印。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中式,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入值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三十一年(1692),乞假归隐还乡,著书立说直至终老。
朱彝尊诗、文、考据俱佳。《清史稿》评曰:“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6]著述很多,撰有《曝书亭集》八十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经义考》三百卷,辑选《词综》三十六卷,《明诗综》一百卷。同时,朱彝尊亦是著名的藏书家,在藏书和目录学方面颇有建树,其藏书处曰“曝书亭”,极富盛名,拥有藏书八万卷,乃其殚心竭力搜集而来。
朱彝尊的藏书印有很多。据统计,有“朱彝尊印”白方二、“朱印彝尊”白方二、“梅会里朱氏”“七品官耳”、“秀水朱彝尊锡鬯氏”朱方、“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朱大方、“小长芦朱彝尊印”、“曝书亭经籍”朱长方、“竹垞真赏”朱方、“竹垞”朱二方、“梅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朱长方、“竹垞读本”白长方、“竹垞老人”朱方、“朱彝尊锡鬯父”白方、“曝书亭珍藏”朱圆、“小长芦钓鱼师”朱椭圆、“潜采堂”“南书房旧讲官”“竹垞审定”、“老去诗篇浑漫与”朱方、“得之有道传之无愧”朱方、“南书房谪史记朱方”、“秀水朱十潜采堂图书”朱方等。此外,还有三枚藏书印颇有特色,即“别业小长芦之南,殳皮山之东,东西夹石,大小横山之北”。“我生之年,岁在屠维大荒落,月在橘壮十四日,癸酉时”。“梅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象牙印[7]。
2.此本为清末江苏吴县藏书世家潘介繁、潘介祉家藏本
本藏书末有“潘氏桐西书屋之印”朱长方,为潘介繁藏书印。目录卷之一卷端有“古吴潘介祉叔润氏收藏印记”朱方,为潘介祉藏书印。潘介繁、潘介祉为亲兄弟,出自“吴门贵潘”,是潘希甫之子。三松堂藏书半数归潘希甫所藏,因此潘介繁、潘介祉均承遗箧,藏书颇富。
潘介繁(1828-1893),字谷人,号菽坡,又作茮坡、椒坡,潘奕隽之曾孙,潘世璜之孙,潘希甫长子,与潘祖荫为从兄弟。咸丰二年(1852)顺天府举人,候选国子监学正学录、实录馆誊录,湖北咸宁、麻城知县,直隶州知州,湖南茶陵知州。著有《桐西书屋诗文钞》一卷,辑有《国朝名家诗钞》(稿本)。藏书印有“茮坡潘介繁珍藏之印”“潘氏桐西书屋之印”朱长方、“介繁”朱方、“潘茮坡”朱白二方、“己卯潘”白大方、“椒坡藏书”朱方、“潘椒坡图书印”朱长方、“茮坡藏书”朱方、“崦西草堂”“崦西草堂潘茮坡图书印”“笏盦茮坡潘介繁珍藏之印”“椒坡秘玩”“笏盦”“桐西书屋”“江城薄宦”“澄怀观道”“邓蔚山樵”“庚申劫火之余”“桐西居士庚申后印记”“潘茮坡一遭寇难一遭火劫后重置之书”[8]。其藏书多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
潘介祉(1840-1891),字玉筍,号叔润,潘希甫三子,潘介繁之弟。吴县庠生,候选训导,议叙员外郎。著有《藕花香榭吟草》一卷。其藏书印有“古吴潘介祉叔润氏收藏印记”朱方、“叔润藏书”朱方、“潘叔润图书记”朱长方、“潘印介祉”白方、“玉筍”朱方、“潘介祉玉筍叔润藏书”“古吴潘念慈收藏印记”朱方、“潘氏渊古楼藏书记”等。
三、结语
明代《弇州山人四部稿》体大精深,内容丰富,是王世贞的集大成之作,其版本流传并不太复杂,各个版本之间内容略有不同,版式基本一致。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藏《弇州山人四部稿》是万历五年(1577)世经堂刻一百七十四卷本,保存非常完整,刷印精美,实属精善;又曾经是著名藏书家朱彝尊以及吴门潘氏家族潘介繁、潘介祉兄弟之家藏本,兼具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