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2022-01-01马海松
马海松
(河南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涵盖公安系统内政治、人事、组织、思想等各项工作。随着近年来重大安保任务的实施,不仅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层面获得了重大发展契机;而且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教育在时代大氛围中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服务实战、校局合作的全新理念下,拓展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受到多方良机契合融通的影响,公安工作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呈现倍增发展的势头。
一、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1]。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公安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予仪式上发布的重要训词”,不仅是党领导公安工作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彰显高远站位的政治意涵和深邃内涵,而且把“刀把子”理论、“公安姓党”“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等重大命题用于指导和强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随着一系列涉及思政教育原则、架构、路径等内容的政策文件发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机遇,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46号令《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公安院校思政智库需要从几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第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切实需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叙事背景中,深刻认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以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指导,立足于公安改革的实际,直面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呼唤;第二,服务于公安决策、助力一线实战的建设方向,致力于破解公安工作中重大安全难题、应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诉求、提升公安理论与公安实战切合度、融通校局合作、健全公安思政工作机制;第三,以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宗旨,开展前瞻性、规律性以及应用性研究,比如,通过实地调研、信息分析、前沿研究,得出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第四,成为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的“思想库”“智囊团”,发挥公安院校的人才、理论以及科研优势,担当尽责,不负韶华。
二、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受到基础条件、思想认知以及服务实战力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安院校思政智库研究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主要开展理论释义和纵向对比,研究成果呈现宏观和显性倾向,较少关注微观视角,既未能紧密契合民警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也没有回应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包含战时政治思想工作机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见建议的针对性、操作性、效果性也不明显。
(一)运行机制的独立性不够
目前,公安院校思政智库基本在学校二级部门内部开展工作,由学校层面的智库机构负责项目选题、调研区域、业务培训、项目筛选等;二级教学部门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调组建项目组、初审调研计划、督促项目进度。由于学校二级部门的主业是教学科研,智库建设是“副业”,智库建设和项目研究只是系部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受定位所限,公安院校思政智库不仅运行机制从属于系部管理模式,接受系部领导,而且在智库发展和建设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没有自主权,以至于运行独立性受到较大限制。
(二)研究成果的深度性不足
公安院校思政智库运行机制不独立,事关人才、资金、资料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无法呈现,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长期规划,导致忽冷忽热、前紧后松的状况成为常态。资源配置不佳会导致公安智库畸形发展[2],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深度性。此外,公安院校思政智库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基本固化,能够匹配公安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对接思政智库研究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兼容现象;加上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度不紧密,短期调研又因区域、人员、课题内容的不同存在差异性,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深度,以至于不能反映公安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和精髓,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与操作性也不强。
(三)服务一线的紧密性不强
公安院校思政智库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开展项目研究,时间紧凑,以不影响公安机关正常工作为前提,根据项目内容针对性选取调研区域和对象,主要采取现场座谈、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等调研方法,根据收集的资料、访谈记录、典型事例归纳整理研究成果,进而提出理论层面的意见建议。公安院校思政智库这种“短平快”的工作模式,虽然能够及时发现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民警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发挥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但是缺少时间和机制保障导致工作连续性和紧密性出现空挡,削弱了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降低了参考价值,可能削弱研究人员和公安机关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导致紧密性再次受到影响。
三、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构建
(一)搭建架构,彰显思政智库的顶层设计
健全的顶层规划,可以指引公安院校思政智库的长期发展。公安院校思政智库应当保持敏锐性,全面掌握并领悟党中央提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谋划,时刻紧跟党和政府的决策要求和发展节奏,有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地提供战略对策和建议。建设内容上,公安院校思政智库要摒弃“书斋式”传统研究理念[4],研究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公安院校思政课堂和成长成才的学警,应该拓展到公安系统的思政工作和民警的思想动向。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围绕上级文件的“照本宣科”和“口口相传”,而是从民警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出发解决现实问题。发展方向上,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以思政智库建设为突破口,以服务领导决策和公安实战为鲜明导向,基于校局合作平台实现公安院校思政类科研的转型。
(二)服务决策,注重思政智库的内涵建设
研究成果是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抓手,研究成果的质量基石则是内涵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公安机关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任务,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公众迫切需要的安全感。因此,注重实践操作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需要公安院校智库发挥“外脑”作用,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导科学发展。公安院校思政智库应掌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紧密围绕公安思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及时提供兼具科学性、预测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内涵建设的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内涵建设离不开调研交流平台,建立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的调研交流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发挥公安院校人才聚集地和理论引导池的效能,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公安院校课堂引入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典型经验和鲜活案例,实现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还能开阔师生的视野,及时了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新情况,保持理论的前沿性和新鲜度,全面感知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问题对接、决策对接、实战对接中加强内涵建设,增强调研交流的双维度、互动性。
(三)培养引进,强化思政智库的人才储备
人才是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源,研究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研究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基于公安院校的现行人事制度,公安院校思政智库研究人才培养需要立足现有,合理配置不同学科背景、专业储备以及课程优势的个体,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建立一支依托教学、了解实战、有特色、高水平,体现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思想,开展有力度、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一是专题培训,旨在提升研究人员开展思政智库项目调研的意识与系统化技能;二是专家培训,不定期邀请党政机关政策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士开展菜单式、定制式培训,快速提升研究人员的专项能力,尤其是针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和民警思想动向与价值取向的调研能力;三是网络培训,借助腾讯会议、钉钉、微信、学习强国等APP开展网络培训是较为适宜、便捷的方式。此外,保持“引进来”思维,扩大研究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和宽泛性,比如,采取“引、聘、兼”等方式邀请公安机关思政部门领导、一线思政工作人员加入思政智库,发挥“酵母”和“孵化”作用[5]。
(四)助力实战,凸显思政智库的精准指导
服务公安实战的意识和校局合作实践,促使公安院校的育人理念发生巨大变化,教学科研领域迎来全新的扩展。面对新机遇、新课题,公安院校思政智库需要因势而动、积极作为,运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扣紧公安中心工作和队伍建设主题,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从观念引领、决策论证、理论指导、智力支撑等方面助力公安实战,凸显思政智库指导工作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理想信念方面,高举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旗帜,确保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保障人民警察养成讲政治、守规矩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规范,真正成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刀把子”;有机融合方面,从公安特色视角开展公安院校思政智库建设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纲”“目”并举、“点”“面”结合,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实战项目”提供有的放矢的指导,实现更加紧密合理的相互融合;调研路径方面,总结公安院校思政教学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做法,以公安改革和民警职业认同感为切入点,思考和梳理一手材料和正反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意见;成果转化方面,通过编印思政智库专报、开展专题讲座、撰写理论文章、运用“两微一端”新媒体手段丰富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提高思政智库的实战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