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2-01-01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卢梭育人

喻 清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41)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以“人性自由”为核心,包含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旨在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文简称“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笔者认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能较好的切中这类问题之要害,其理念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内涵检视

《爱弥儿》第一卷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其核心内涵在于表达“自然的东西,都是好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核心就是“归于自然”。那么,何谓“自然”呢?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讨论的“自然”具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指自然界,即物理环境下的大自然;二是指人的自然天性或人的发展规律。由此,卢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要是指整个教育阶段,狭义则更偏向0-12岁的教育时期,此期亦是一种“消极教育”。具体地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中体现了自然、事物以及人为的三种教育形式,分别对教育的自然环境、事物经验的学习以及人为的启发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三种教育形式需要朝着一致的目标有序发展、协调配合,以期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其中,自然的教育决定了另外两种教育,因为只有自然的教育才是完全不为人所控制的。当三种教育不相协调时,也要为自然本性而奋斗。

对此,国外一些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帕里将其视为无神论学说,霍尔巴赫认为“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力特莱则认为是以自然为本原的理论[1]。从这些学者的观念可以看出,在卢梭之前其仍仅限于哲学领域。而我国学者则更倾向于“自然主义”是人类思想最本质最直接的基础。虽然中外学者具有不同的理解或结论,但他们拥有共通之处:“把握人与自然规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自然主义”即对自然规律的把握,而“自然主义教育观”,是把“自然主义”引入教育领域并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把握,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谋求人的自然发展的一种观念。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惑

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国际交流增强等纷繁复杂的因素,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学生、教师和社会等三方面问题。学生对思政教育参与态度不佳,大学生的学习心向不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提出的特殊性等因素,这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困扰——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这个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学生层面

首先,大学生的参与态度表现为功利性参与多,公益性参与少。新的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许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受个人功利主义之影响,部分大学生参与动机不纯粹。对一些有现实利益的活动热情较高,例如获取课程学分,申请奖助学金,评优选先以及学生干部的选拔等。而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活动,则表现为参与积极性较差,缺乏参与热情,大学生思政意识淡薄现象仍然存在,简单地将思政课程作为边缘化课程对待,对接受思想政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其次,受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心向不强。互联网作为本世纪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但同时也侵蚀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消解着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大学生处于多变的信息时代,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娱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主体个性的兴起,他们更加偏向接受新颖事物,容易被新颖刺激所吸引。相比之下,传统的思政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普遍使用APP辅助课堂教学,以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通APP”和“微课堂APP”为例,教师试图通过学习辅助软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但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难免受到无关资讯的干扰,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降低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心向。

最后,大学生群体特殊性呈现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具有显著的群体特殊性[2],其主体基本由“90后”与“00后”构成,且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同上一代人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主体意识强但集体意识弱,民主意识强但创新意识弱,享乐主义强受挫能力弱等特点,群体特殊性显著。同时,大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教师层面

思政课教师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双重使命,但在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联系不紧密,知识传授过程中更多注重量的变化而忽视质的提升,存在重理论讲授轻育人实质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没有明晰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认为“育人”仅仅只是思政课程的职能,忽视其他课程对学生的育人使命。

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受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影响,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将“备课程”和“备学生”有机结合。备课过程中,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论性讲授,很难及时并且有针对性地回应大学生对当时社会热点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大学生是新媒体用户的重要群体,各大媒体如微博、头条新闻、搜狐、抖音等通过“热搜”“热榜”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国家与社会每日的热点问题,思政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没有同步,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及社会热点问题出现的速度,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识误区,缺乏引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时效性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需要。

(三)社会层面

关于社会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复杂的社会环境有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学校不是象牙塔,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网络监管,青年不正确消费观引导,对演艺明星的盲目崇拜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难题,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是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提出的特殊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容易遭受外来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上多元文化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消解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引发新的伦理问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远远不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容易在物欲横飞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己。在经济利益分配多样化的发展背景下,使得大学生更具有进取热情,但也容易出现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容易出现超前消费等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事物和现象。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增加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阻力,也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亟需进一步寻找解决之策。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之困境,笔者认为,卢梭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能够学习和借鉴。原因有二,一是自然主义教育观同我们思政教育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目的有一致性;二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能够补充当前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论问题。

(一)自然主义教育观与思政教育目的一致

卢梭受所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针对当时法国封建社会教育荼毒心智、桎梏个性的境况,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融哲学、教育、文学于一体,分析了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书中处处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主张让教育回归到学生的自然状态,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接受教育,亲身参与到发掘知识的快乐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自由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坚持“八个相统一”创新思政教学,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二)以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弥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不足

自然主义教育观与思政教育目的一致,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可行性。针对上述问题,探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有助于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始终坚持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育人环境的完善等方面开辟新路径。

1.以情感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卢梭重视参与爱弥儿每个发展阶段的每一次情感交互,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公民教育,卢梭的公民教育就是要造就真正的爱国者。他在书中提到“正是教育把一个国家的形式赋予人的心灵,并进而形成他的观点和趣味,使得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性向和情感而成为爱国者”。[3]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活动参与过程中态度不佳,学习心向不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等问题,应当通过情感教育与公民教育来以情感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构建网络情感交流平台,强化学校心理业务咨询功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的才能和身体的内在发展。鼓励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一是在重要节点举办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思政教育主题演讲,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二是举办思政知识竞赛,拓宽大学生思政理论的知识面;三是搭建高校网络思政互动平台,沟通和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应当自觉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

2.以“物”引人,建强高校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我希望他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自然,他的模特儿不是别的,而是他所看到的物体。”[4]卢梭在引导爱弥儿绘画时,以大自然中真真切切的实物景象作为对象,培养爱弥儿形成对真实事物的比例观念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这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及传统的讲授和灌输来得直接,但却能让学生积极参加到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思考中去。理论灌输是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大学生的群体中去,但学生一般很难沉潜下来细心体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真实魅力。因此,我们借鉴卢梭的实物教育法,为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更多观察、分析以及思考的机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物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利用真实的、典型的教育。例如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红色基地的参观学习。这一实物教育不仅局限于线下实物教材,互联网上讨论的“热搜”,即社会热点问题同样也是思政课堂的教材。如前所述,当前高校少部分思政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强化高校思政师资队伍,提升其业务能力。定期进行校内外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凸出课程思政作用,充分发挥各科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作用。教师应当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政教育的艺术性,使理论灌输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特别要突出思政教育实践课,让大学生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在活动中更有质量地接受思政教育。

3.以“行”育人,深化社会育人功能,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卢梭主张发现教育,要使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由,强调应该在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因此,爱弥儿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对事物、环境的经验和认识的。虽然我国大学生很难实现在自然中接受思政教育,但是可以反向思考尝试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适当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借势回应大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困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风气,深化社会育人功能。社会教育是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由于社会高度科技化、数据化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迫切需要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要把社会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与卢梭强调的环境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视角则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又开创了新的切入点。社会成员也应转变观念,社会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当创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社会不良风气予以严厉抵制,引导社会舆论正向发展,通过社会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如自觉抵御西方社会思潮、传承廉洁自律风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向上向善风气等。不仅如此,我们常言“经济决定思想”,社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大学生思政教育,如搭建“社区思政教育基地”、向高校学生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点等。由此提高社会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对大学生实施更加全方位的影响,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卢梭的发现教育,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寓思政教育理论于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高校可搭设“大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基地”,让大学生亲身投入到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社会志愿服务实践等活动中去,实现思政教育由理论走向实践,实现大学生思想向行为的转化,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通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借鉴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弥补当前思政教育的不足,解决思政教育存在的困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上、行动上的精神支持。

猜你喜欢

教育观卢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师的弯腰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