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研究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师舞蹈民族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 515041)

0 引言

在职业教育中,幼师舞蹈教学是提高学生舞蹈功底与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学生后续职业生涯中,部分学生将走上幼师岗位,其精神文化素质可直接影响新一代幼儿,因此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可将教学活动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感受我国民族舞蹈风格与内涵,通过补充民族文化相关知识,提高幼师学生民族自豪感,以此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1 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价值

民族文化是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衍生出的特色文化,其能够反映出民族历史发展水平,是民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从教学角度来看,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可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精神素养,而舞蹈教学为艺术类课程具有较强可塑性,由此可见将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是行之有效的。立足于职业教育视角,将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具有以下教育价值:(1)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融合民族文化内容,可极大提高学生舞蹈审美与民族文化观念,“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两者融合充分体现此观念,在教育新时代,民族舞蹈传承应充分落实到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师舞蹈教学艺术性与文化性,此外两者融合教学更有助于优化职业教学配置,激发幼师舞蹈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学生可融合自身生活情况感悟舞蹈中的民族文化魅力,继而起到提高幼师学生舞蹈审美。(2)民族文化在幼师舞蹈教学中渗透可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国为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特点,在“求同存异”理念下应注重协调各民族间关系,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较大可能走向教育行业,以幼师舞蹈教学为平台,便于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为后续幼儿教育奠定思想基础。(3)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师舞蹈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于舞蹈教学内容的感悟,可极大提高舞蹈教学效果,若舞蹈教学中缺乏民族文化,在长期教学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表达出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将民族文化与幼师舞蹈教学融合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感染力。

2 幼师舞蹈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在当前幼师舞蹈教学中,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进步,部分教学问题得以暴露,同时在民族文化融合教学过程中,仍在不同方面存在提升空间。第一,在幼师舞蹈教学民族文化渗透中,并未实现教学环节的全方位渗透,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教学内容存在忽视,阻碍了教学融合进程。第二,从舞蹈教学层面看待民族文化,主要表现在体态、节奏、动作、神韵方面,在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舞蹈风格引导不到位。第三,幼师舞蹈教学为艺术类课程,长期在传统课堂与舞蹈练习室内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继而使民族文化与幼师舞蹈教学融合受限。第四,在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存在缺陷,继而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导致融合教学质量不佳。

3 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途径探索

为彰显出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价值,缓解当前幼师舞蹈教学问题,可从教育环节渗透、民族风格把握、采风式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延伸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融合。

3.1 教育环节渗透

幼师舞蹈教学通常分为基础知识学习、舞蹈练习、拓展延伸板块,为更好地展开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应实现民族文化的教学多环节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精神素养。在幼师舞蹈教学基础知识学习中,除舞蹈知识理论外,应根据舞蹈类型及教学内容添加民族文化教学知识,基础知识教学主要为舞蹈表演奠定基础,此时可在知识教学体系中增添“少数民族的典型舞蹈”单元,提高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理解,例如:孔雀舞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傣族文化进行教学。在幼师舞蹈教学和组合练习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设计表演活动,由学生根据特定的要求来进行表演,提高幼师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此外在舞蹈教学练习时,可运用民族文化要素装扮舞蹈练习室,通过渲染民族文化氛围实现教学融合,同时还可向学生展示民族文化舞蹈装扮,要求学生在上民族舞蹈课时穿上该民族的舞蹈练习服,来学习这个民族的舞蹈课程,以此实现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融合。在幼师舞蹈教学拓展延伸环节中,教师可设计小型民族文化舞蹈竞赛,通过民族文化知识的抢答、民族舞蹈展示等获取竞赛分值,由学生、教师共同展开评价与投票,根据学生竞赛分值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民族文化学习兴趣与热情,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在拓展延伸板块动手制作民族舞蹈饰品,基于幼师舞蹈教学课程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3.2 民族风格把握

从舞蹈角度来看,民族文化风格可分为体态、节奏、动作、神韵四个方面,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实现民族文化融合,应从以上四个方面把握舞蹈风格。受到地域差异影响,不同民族间着装习惯、性格行为、生活风俗等均有不同,例如:藏族人民多生活在雪域高原,由于气候寒冷且海拔加高,藏族人民衣着厚实,但由于空气稀薄,其舞蹈动作多为松弛状态,舞蹈发力点位于膝盖;而蒙古族生活于草原之上,动作多为后仰,表现在舞蹈中则是大张大合的体态。由此可见,蒙古族与藏族虽均位于北方,但舞蹈体态差异较大,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感受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而加强自身舞蹈素养。音乐是完成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在幼师舞蹈教学中,除基础性知识与舞蹈动作教学外,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舞蹈特点选取适合的音乐,在实现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时,可从音乐节奏方面加以教学,例如: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由于其民族文化特殊性,舞蹈音乐中存在手鼓伴奏,因此为提高学生对维吾尔族舞蹈的感悟,应带领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韵味,引导学生跟随鼓点音符把握整体舞蹈节奏,在木卡姆民族文化渲染下,学生舞蹈中的民族韵味被充分激发。幼师舞蹈教学中,动作特点是表现舞蹈风格的基本载体,而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相同的舞蹈动作具有不同表现方式,例如:在汉族舞蹈腿部动作中,膝盖通常放置于前腿之后,讲究含蓄之美,而在蒙古族腿部动作中,在后踏步时应将膝盖露出,此外碎步动作时膝盖间应留出较大空间,以此表现出蒙古族的原生态文化与舞蹈开阔奔放特征;在手部舞蹈动作中,维吾尔族与傣族民族舞蹈中均具有平开立腕动作,但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傣族舞蹈多模仿孔雀行为姿态,手指伸直且虎口内扣,手臂呈现出无限延伸的特点,但在维吾尔族立腕动作中,拇指贴近中指,中指稍微靠前,形成“花瓣手”立腕姿态,由此可见民族文化影响着舞蹈动作,学生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应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展开针对性舞蹈学习。幼师舞蹈教学并非仅限于动作,更需引导学生表现出舞蹈本身所表现出了情感韵味,不同民族文化导致舞蹈动作承载着不同情感,或奔放,或含蓄,或端庄,在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情感表达,例如:朝鲜族舞蹈表情神韵多祥和内秀,而傣族舞蹈多为灵动优美,东北秧歌神韵较难把握,应寻求“浪”与“俏”的平衡点。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应注重把握舞蹈风格,围绕民族文化感受舞蹈魅力,继而起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效果。

3.3 采风式教学模式

采风式教学主要指带领学生到民族文化浓厚的区域进行舞蹈学习。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基础性知识教学课堂沉闷乏味,而舞蹈动作教学则需一遍遍重复性练习,具有枯燥单一的特征。在幼师舞蹈教学任务引导下,教师更加缺乏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学,学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可无法切实感受舞蹈内涵,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舞蹈教学方法,采用开放性、实践性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舞蹈艺术。例如:可根据舞蹈教学课时增加户外课程,运用采风式教学模式感受民族风情,并对当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围绕民舞、民谣等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元素展开探索,但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可适当放宽采风式教学标准,由真实的民族文化体验,转移至户外大自然中去,在生活化环境中感受幼师舞蹈教学的民族文化韵味,在采风式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更易在大自然中舒展肢体,使自身舞蹈动作更为顺畅,从自然独特的舞蹈氛围中感受民族文化。

3.4 创造性思维延伸

为更好地实现幼师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可运用舞蹈编创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可在自身舞蹈基础上,增添民族文化元素,以此完成特色舞蹈编创,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舞蹈思维,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中所蕴涵的独特韵味。在幼师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可增添“即兴创作”教学环节,学生由舞蹈知识接收者、表演者转变为舞蹈创作者,通过添加民族文化元实现舞蹈情感表达,在实际创作中实现思维延伸发散,将民族文化中的原生态元素进行演绎。在民族文化舞蹈即兴创作中,既实现了民族文化舞蹈教学融合,又提高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极大提高幼师舞蹈教学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内容具有较强实践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师舞蹈教学板块实现全环节民族文化渗透,为提高教学融合效果,需加强民族文化背景教学,以此更便于学生感受舞蹈中的民族艺术。此外应结合舞蹈教学要点,从体态、节奏、动作、神韵等方面加强民族风格掌控,采取采风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确保教学融合质量。

猜你喜欢

幼师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男幼师荒
冰上舞蹈搭档
多元民族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我和舞蹈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