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子女个体心理健康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相对,是指子女在成婚组成新家庭之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家庭。原生家庭对个体具有非凡的意义。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影响着子女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现。在和谐平等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个体很少出现冷漠、疏离的性格。而专制、暴力的家庭同样也难培养出有健康向上心态的子女。因此,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关系着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水平来实现的。而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性格以及潜在心理状况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对待婚姻、家庭以及学业的态度。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生原生家庭的帮助、同时要积极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通过改变学生对待自我和原生家庭的态度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1 原生家庭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作为个体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组织,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原生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模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的教育模式依据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漠视型和溺爱型。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权威型家庭中的个体容易缺乏主见;漠视型家庭中的个体对待他人冷漠;溺爱型家庭中的个体容易缺乏对他人的理解;而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则更容易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1.2 家庭成员构成

除了家庭教育的模式,家庭成员的构成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儿童来说,监护人的长期有效陪伴更容易使个体感受亲情带来的温暖,从而也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朋友。而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或者父母缺少陪伴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对于亲情的感受较少,容易形成极度依赖他人或者抗拒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出现了大量少年儿童在幼年时期父母外出务工,而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的现象。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使他们缺乏关爱,无法拥有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而爷爷奶奶代为监护又容易疏于管教,使儿童缺乏必要的约束。因此,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对于特殊家庭环境学生的教育。

1.3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他人表示感激与同情,更热爱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在一种冷漠、充斥着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个体就容易失去对于亲密情感的信心,难以产生共情心理,也缺乏与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与能力。

1.4 家庭经济水平

除此之外,家庭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在物质需求容易满足但不过分给予的家庭中成长,个体更容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展现自信、慷慨的一面。而家庭物质水平匮乏的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容易极端敏感与自卑,也容易形成畸形的金钱观念和消费观念,通过复性消费满足自我需求。

2 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具体表现

2.1 原生家庭与交往能力

原生家庭作为个体情感学习与体验的最初场所,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与交往能力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是检验一个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原生家庭中,如果父母亲关系平等和谐,经常与子女沟通,同时也能以一种民主平等的姿态对子女进行教育。那么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能以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同学,也更擅长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与此相反,在冷漠、专制、严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容易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尊重,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也更加容易排斥亲密关系。

2.2 原生家庭与心理状态

原生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除了个体交往能力之外还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原生家庭研究与家庭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家庭环境、成员关系极大影响着个体产生心理障碍的概率。通过对强迫症患者的原生家庭特征分析发现,父母对于家庭、婚姻的完美主义更容易造成个体出现强迫症这种心理障碍。除此之外,个体在现阶段的心理调节能力与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息息相关。在原生家庭中,父母能否展现良好的榜样示范对于个体在现阶段是否能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父母不能做出良好人际交往示范的原生家庭中,子女也就不容易掌握与他人正确交往的方式,进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2.3 原生家庭与学业发展

在校大学生除了要解决人际交往之间的困境,寻求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之外,还需要关注学业发展。近些年来,在大学校园里频发学生学业完成困难的状况也和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有关。在家长制的家庭中,子女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家长的规定与监督。而在进入大学后,很难从家长监督转为自我监督,甚至出现报复性的厌学现象。而在对学业水平要求较高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对待学业水平的态度容易走向极端情况,将学业水平视作衡量个体能力的唯一标尺。

2.4 原生家庭与婚恋观念

最后,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在大学时期,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之余也会主动开始考虑恋爱关系与婚姻观念。但是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情感咨询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必须从个体成长的背景的特殊性出发进行探究。如何看待原生家庭与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形成就成了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婚恋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原生家庭经验以及亲子体验极大影响着子女的婚恋观念与新生家庭的特征。同时,并不是原生家庭的特征影响着子女的婚恋观念,而是对原生家庭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个体婚恋观念。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和谐亲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出现暴力争吵行为也容易使得子女对自身的恋爱、婚姻关系失去信心与希望。

3 原生家庭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段

3.1 从家校共建角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体是学生所在学校。但是单纯依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从深层次挖掘个体产生某种心理状况的原因。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入原生家庭的帮助,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在家校共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也要提高家长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学校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从而能配合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3.2 从指导教师角度

除了家校共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要注意指导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可以以其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但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征兆,及时给予干预的作用。在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指导员作用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方式为后续的心理辅导提供帮助。

3.3 从学生自我发展角度

最后,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外部的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始终有限。如何借助原生家庭的力量走出心理困境,正确看待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原生家庭学生受家庭因素影响,在思想以及性格方面无法摆脱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带来的困扰,但也有部分学生性格表现出积极、乐观以及健康的特点,心态更加阳光。这都与学生自我发展有关系。学生自我发展也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给予更多的爱和教育引导。不断培养学生受挫能力和身心健康的状态。从家庭来说,做好良性沟通,对学生生活、思想以及学业等方面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更多的去了解学生所需,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有安全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抚慰。从学校来说,对原生家庭既不过分关注,也不能无视。根据学生原生家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如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自己,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改变自身性格。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引导原生家庭学生参与到所有的活动中来,改变学生因原生家庭导致的敏感、胆怯等性格因素,变得更积极、乐观和充满自信。同时用朋辈互助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干部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用不刻意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身综合能力,摆脱年幼因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为难情绪,最终成为阳光开朗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4 结语

原生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深远持久,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注重原生家庭的作用。只有深刻把握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深入挖掘原生家庭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优势,才能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子女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